跳转到正文内容

陶冬:今后十年通胀水平将长期保持在5%左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31日 16:54  新浪财经
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2011年度中国基金业明星奖颁奖典礼暨明星基金论坛于2011年3月31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上图为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2011年度中国基金业明星奖颁奖典礼暨明星基金论坛于2011年3月31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上图为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2011年度中国基金业明星奖颁奖典礼暨明星基金论坛于2011年3月31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以下为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演讲实录。

  首先,我想先借这个机会向今天获奖的所有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致以诚挚的祝贺,你们是行业的骄傲。今天,我一开始准备的是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做一个阐述。当时的时候,给我的时间是30分钟,那么刚才听到主持人的讲话说是15分钟。那么我就把国际这部分砍掉,专门就中国经济问题做一个演讲。 

  2011年中国经济只有一个故事,就是通货膨胀。如果大家对于1月份的通货膨胀有任何的猜疑的话,我认为更多的不应该是统计局对于CPI的构组成以及权重出现的改变。2011年1月份CPI最大的是服务业通货膨胀一次突破性的上涨。去年12月份,服务业通货膨胀是2.8%,到了2011年1月份服务业通货膨胀一口气飙升到4.7%。这件事情可以说是例外,但是更重要的我认为是意料之中的。当工资如此大规模上涨的时候,没有可能服务业通货膨胀不会出现一个比较大的增长。 

  我们认为2011年通货膨胀的整个局面,会远比市场想象的更加严峻。这张图是市场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以及我们对于通货膨胀的感觉。灰色的线是食品通胀,市场的预期是食品的通胀如果现在还没有见底的话,应该在今后几个月逐步见底。随着基数大幅度上涨,食品通胀出现一个明显的回落,会从5.5%左右回落到3.5%左右。我们对于食品通胀的看法和市场没有太大的差距,只是认为很可能食品通胀回落的速度比大家想象的要慢一些。

  真正使得我们的观点和市场的观点出现分歧的是对于服务业通胀的看法。我们认为,随着去年巨额的低端工资的上涨,服务业通胀已经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上升。那么我们认为,第二条红色的线就是接下来的服务业的通货膨胀。2011年我们的看法是在今年的6月份左右,中国的通货膨胀会见底。在这之后尽管通货膨胀的速度会回落,但是回落的速度远远低过实际的幅度,下半年的通货膨胀基本上在5%左右徘徊。 

  今天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正常化上打如意算盘的时候,加息加一半,通货膨胀下一半,那么这两个在中间点上汇合。但是实际上可能出现的变化是,通货膨胀在下半年下不来,接下来下半年还会有新的一轮手忙脚乱式的货币调控。我们认为,今年储蓄利率会上涨175个基点,存款利率会上涨160个基点,总体的环境会出现一个非常大的,比大家更加严峻的宏观收缩状态。而我们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认为通货膨胀已经出现的一个由食品业的通胀向服务业通胀转型的这么一个改变和切换。 

  接下来我想把这个图换一下,问你们,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5%的通货膨胀是不是真的那么可怕?不是。实际上今天,不过是由过去的一个通缩局面,恢复到了一个新兴市场的平均通货膨胀水平。这条红线是发达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水平,这条蓝线是新兴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水平。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中国的通货膨胀实际上是由一个不正常的状态,向一个相对正常状态的转移。

  在我看来,这一轮通货膨胀最初出现的是工资的正常化;接下来是通货膨胀的正常化;再接下来是货币环境的正常化。这三个步骤,我相信都会进行,新的一个常态已经出现。过去十年,中国通货膨胀平均水平是1.8%,今后十年,我相信中国的通货膨胀大约在5%左右,推动这个的主要动力是中国工资升值出现了一个常态化的趋势。那么随之而来的是通货膨胀的常态化和货币政策以及利率环境的常态化。到了明年这个时候,我个人认为估计没有几个人再会重新提中国的通货膨胀。 

  接下来,我想对中国的结构做一个阐述。中国经济每隔四、五年会出现一次自上而下的、宏观主导的政策性的结构性变化。我把它叫“危险一跳”,在1980年是农村改革,1988年是价格改革,1992年是经济特区的推出,1999年是国企改制,2002年是中国加入WTO,这次是工资大幅度的上扬。这个是中国自上而下政策上面的一次重大转型,试图通过这些政策,把中国的经济由出口拉动型向内需拉动型的一个转折。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中国是幸运的。在过去改革时间,大多数时间中国是成功的,对中国的经济向上一个新的台阶提供了动力。但是也出现了1988年价格“闯关”失败以后,中国经济连续3年的低迷。这一次工资的上涨,我认为是新一轮自上而下的、政策主导的结构性调整。这个背后,实际上是农民工进城的趋势出现了一次本质性的改革。这张图表明显的显示出农民工进城出现了颓势,但是中国今天的经济还没有真正的到达农民工绝对的短缺。 

  大家可以在这张图上可以看出,在过去20年中,主要的就业机会来自东部,来自沿海城市。这个打造了中国的世界加工厂地位,而2009年以及去年出现的变化是大量的新的就业机会,在中部、在西部逐渐的形成。而这个是由于生产线的大量西移和基础设施投资大规模的进入中西部。由于内陆地区大量就业机会的产生,农民工进入东部地区大幅度的减少,那么到目前,我们所可以看到的是沿海部的以及制造业的一个劳工的短缺。  

  但是,这个短暂的区域性农民工的短缺,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更大的人口结构上的挑战所取代。这张图是农村和城市人口年龄分布的图表,有颜色的部分是农村人口年龄段部分,而带状带的是城市不同年龄的分布,这个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无论是农村部还是城镇部,20岁到35岁这个年龄段,普遍的出现了一个短缺。这个是由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所造成的一个人口结构上面的缺陷。更有意思的是,有颜色的那一部分,也就是农村的20岁到35岁的劳工,农村部比城市部更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是因为大量的过去十几年不断的将农村的劳动人口拉向城市部所带来的一个结果。根据我们的测算,中国大约在2014年左右进入“刘易斯拐点”,什么叫刘易斯拐点?上世纪5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提出这个理论,他认为在新兴国家中间,劳工市场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城市劳工市场,第二部分是农村劳工市场。 

  城市劳工市场基本上是按照经济学的原则,换句话说只有我们看到订单的时候我们才会请人,这部分的劳工市场相对的生产效率比较高一些,收入也相对高一些。农村部分,可能三个兄弟姐妹同耕一块土地,老大进了城,老大某一天在城市被炒掉的话,回到农村也没有问题。而且中国的农村市场没有失业率,只有就业不足率,那么对于这个市场,我认为由于这块地可以三个人来耕种,可以五个人来耕种,可以十个人来耕种,相对的效率比较低下,这个带来的就是他的收入比较低。“刘易斯曲线”所要描述的是一个城市经济起飞的时候,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经济在扩张、就业市场在扩张。但是由于城市的劳工市场可以接受农村流入的劳动力,在相当一段时间并没有看到工资的上涨。但是当农村的相对剩余劳动力初步趋于耗竭的时候,我们就看到再要想请人的时候,你的工资要大幅度上涨。那么,这两个点的交界处通常被称为“刘易斯拐点”。

  第一点,我认为“刘易斯拐点”会带来一次低端消费爆炸性的增长。中国到目前为止,第一个5亿消费者,城市消费者使得世界大开眼界。在中国的马路上跑的别克车,要比在美国马路上跑的别克车要多。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赚到的钱,要比在德国市场上赚的钱多。日本制造的日产,实际上在中国制造出来的日产车,比在日本制造出来的日产车要多。 

  第二点,随着工资大幅度的上涨,接下来是通货膨胀出现一个结构性的上涨。过去我们出现的通胀是由食品拉动的,是短暂的、过渡性的通货膨胀。但是一旦工资出现了改变,我认为接下来的通货膨胀是结构性的、长时期的。像我刚才所说,过去十年中国的平均通货膨胀是1.8%,今后十年我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大约在5%左右。

  第三点,“刘易斯拐点”会对中国带来的变化是,低端住房出现新的一轮爆炸性的增长。这些人所买的房子,未必是万科中国海外所建造的房子,但是无论是谁造这个房子,无论用什么样的预算造这个房子,都需要用钢筋、水泥,而这个对于原材料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第四点,是一轮新的自动化的热潮冉冉升起。当廉价的人手已经不再可以无穷尽的来攫取的话,公司会在新的一轮出现新的对于机械的投资,而我相信这个应该在今后一两年中间变得非常的突出。 

  “刘易斯拐点”对于全世界又意味着什么?我认为过去15年行之有效,利润非常高的制造业的生产外包已经走到了底部。中国进入“刘易斯拐点”,对于全世界意味着通胀的重临。 

  接下来我想谈谈中国的劳工供应和需求。这张图是中国的劳动力供应和劳动力的需求。接下来的蔡昉(微博 专栏)教授在人口学上比我研究精准的多,我不想多谈。这张图是瑞士信贷对于中国今后劳动力供应和需求的一个分析。我们认为今天中国的低端劳工并没有到绝对短缺的地步,但是“刘易斯拐点”大约会在2014年左右出现,到2017年的时候,由于人口结构上面的独生子女政策所带来的“断崖式”的结构,以及中国服务业爆炸性的增长,我们预计2017年的时候,中国会面临1760万劳工短缺。对于一个具有8亿劳工的大国来讲,1700万的短缺是一个大的数目,但还不是一个大到惊人的数目。但是如果把这个放到全世界的尺度下面来考量,你就会得出一个不同的结论。 

  1760万劳工,相当于美国总劳工数量的11%,1760万劳工,相当于日本总劳工数量的25%,1760万劳工,相当于德国劳工市场的40%,这个对于全球的经济都会带来一场震撼。我认为,“刘易斯拐点”是今后十年中国经济最大的拐点,我认为“刘易斯拐点”是今后十年全球金融市场几个大的重要故事题材当中的一个。无论你是做股票的,还是做债券的。无论你是做厂的,还是一个小消费者。无论你身居中国,还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这张图对于你今后十年的生活都会带来一个冲击。 

  想对全球经济稍微补充几句,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多讲,我想就强调几点。首先第一点,对于日本这次地震的影响是什么?许多人按照关系地震来评价日本这次地震的经济损失,我认为这种评判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今天日本所面临的问题根本就不是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生产上面的中断,而是一场核泄漏事件,一场核危机。 

  上一次我去超市市场的时候,我喜欢喝奶茶,不经意抓了一个日本制造的奶茶放到我车里面。突然有一丝想法就是这个会不会被核辐射过?这个东西又放回到了货架上。这个奶茶经历核泄漏的机会等于是零,但是我不消费这个奶茶的消费绝对是零。这意味着什么?这次核泄漏对于日本的旅游业,对于日本的食品出口业会带来一次重创。甚至你下次给心爱的人买一个电子礼品的时候,你不一定考虑日本品牌,也许这个东西不一定在日本组装的,但是这种消费上的心理极其重大。

  更大的是像我喝奶茶的问题,日本是一个对于地震感到绝对的具有控制能力的国家。日本的人民对于核电站的安全是绝对放心的,但是这一次的冲击使得他们对于过去所有的安全感,对于人生的安全感,对于环境的安全感出现了一次彻底的改观,这个对于日本消费信心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我认为日本经济今年出现负1%以上的增长普遍性非常大,这场核危机也是日本在经济当中将被长期边缘化的态势。

  接下来我想谈的问题是美国央行和欧洲央行的退出。现在美国经济、欧洲经济出现了大幅度的复苏,甚至美国的贷款等等也在极低的位置上开始缓慢的复苏,今天市场关注的不是经济的复苏,而是通货膨胀。我们认为欧洲央行下个星期加息的可能已经占到了80%,如果这次不加息在今后两个月内也一定会加息。因为能源通货膨胀、食品通货膨胀已经在欧洲大幅度的盛行。而欧洲央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维持价格的稳定,欧洲应该是发达国家第一个退出量化宽松的国家,接下来英国会在今后三到四个月逐渐的退出。但是美国的经济形势和欧洲多少有点不同。

  这倒不是美国的CPI没有上涨,美国的CPI也在往上涨。但是美国联储有两个目标:(1)维持价格的稳定。(2)促进就业。它在这两个中间必须要做一个取舍,更重要的是美国的联储看的不是CPI,而是核心CPI。大家看这条灰色的线尽管也在上涨,但是比起历史的水平还是处于低位。我们认为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应该是明年的事情。在今年6月底,Q12结束以后,它还会购买债券,但是它购买的规模会比目前的6000亿有所减少,但是真正全面的退出量化宽松,美国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个判断是美国的就业出现大幅度根本性的改善,相当的困难。

  这条曲线是美国的失业和新的就业制造出来,过去60年的一个回归曲线。基本上都是在这条红点上面,但是2010年所看到的是在这个圆圈上面。换句话说这部分和过去有着明显的不同,大家看离我比较近的这张图,下面的导状是50年代、60年代美国失业的情况,上面的是70年代、80年代,这个上面是90年代和2000年代,但是中间出现的是黑点。这个是美国非农业就业的分布图,这张图上可以看到,绿色的这条线,美国的教育、医疗等等的就业机会一直是往上走的。灰色的这条线,商业、服务业也是往上走的,甚至零售业、金融业也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复苏。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