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管理费牛市何时成基民收益牛市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31日 04:35  证券时报网

  作者:陈 楚

  去年的股市行情不好,要是你据此以为基金公司的日子也像股民一样不好过,那就大错特错了。有数据为证:WIND统计显示,国内有48家基金公司旗下500只基金共计收取了237.9亿元的管理费用,这个数字,是为他们的全部持有人2010年全年赚取利润的10倍。此外,银行渠道费用、托管费用和券商的交易佣金也个个远远超出这500只基金一年的盈利总额。尽管这并非全部基金公司的数据,但是毕竟前几大基金公司的数据都统计进来了,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基金业整体的一个状况。

  看到这些数据,对于基金公司有些人经常挂在嘴边“行业靠天吃饭”、“基金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之类的言辞,恐怕没有几个人不会嗤之以鼻的。在整个基金业生态链条中,持有人才是“源头活水”,没有持有人,任何一个链条上的经济利益,都不可能产生。但现实是,无论牛熊市,基金公司都安安稳稳地收取固定的管理费。2007年A股市场处于历史估值高位时,不少基金公司心里其实很清楚,股市的泡沫随时可能破灭!但为了扩大资产管理规模,捞取更多的管理费,许多基金公司罔顾持有人的利益,大量通过拆分、净值归一等手法,让老百姓争相购买基金,助长了市场的非理性气氛。时至今日,那个时候购买基金的持有人,恐怕至少有1/3仍未解套。基金公司一直只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让更多的投资者购买基金,让更多的投资者不赎回基金。因此,一旦某家基金公司某一段时间业绩好了,这家基金公司便会拼尽全力地吆喝宣传,其目的并非为了宣扬某种投资理念,最根本的还是想借此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购买这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

  照理说,基金公司为了利益最大化,首先应该是努力把投资业绩做好,让持有人的利益最大化,以良好的品牌形象带动营销,才能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但现实却是投资业绩被搁置一边,基金公司只需要拼命吆喝,只要业绩不是垫底,产品数量多了,给渠道的尾随佣金高了,银行就有动力卖基金,基金公司的管理资产规模就能更高。从基金公司到银行、券商等渠道和托管行的整个利益链条中,唯独缺乏了持有人的利益。而在一个成熟和理性的基金业生态链中,持有人的利益应当是最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基金业的这种怪现状,实际上反映了漠视持有人利益的一种恶劣文化。

  理解了中国基金业的这种独特的利益链条,我们就会理解对2010年48家基金公司管理费10倍于盈利这种现象。有些基金公司为了券商多给自己卖基金,不惜频繁短线操作,靠给券商多贡献佣金来为自己捞取不义之财,将平素开口就提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抛诸脑后,到头来持有人才明白:原来一些基金公司高唱的价值投资理念,只不过是用来诱骗持有人购买基金的一块遮羞布而已。

  弄懂了这些我们也才明白,当基金公司貌似很无辜地慨叹“为银行打工”时,其实只不过说明他们自己打铁不硬。如果基金公司把投资业绩做好了,真正把持有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相信即使是通过基金公司的直销平台,持有人也会主动去申购。习惯了制度红利给行业带来的暴利后,一旦引入一点市场竞争机制,当然会让很多人浑身不舒服,感觉替别人打工了。

  我们并非眼红基金公司的大赚特赚而心态不健康,只是希望当基金公司在乐呵呵地数钞票时,别太把正为购买基金亏损而焦头烂额的持有人不当回事,基金业要真正取信于持有人,必须把自身利益和持有人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比如当市场下跌时,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是不是应该低一些,而当市场上涨时,如果基金公司为持有人带来了正收益,即使基金公司提高管理费率,持有人恐怕也是乐意的。总之一句话,基金公司应该和持有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别在持有人亏得稀里哗啦时,还照样收获管理费的“牛市”!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