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并购重组横行 年报揭秘基金也爱ST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30日 01:28  新京报

  有一些股票年年都出现在基金重仓名单中,而另一些股票则不然。新近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显示,一些冷门ST股也成了部分基金公司的“心头好”,受到同一基金的扎堆买入。

  *ST山焦 重组传言多

  ★买入机构:华夏系基金、东方红资产管理6号、中信证券

  ★下注因素:重组

  ★今年以来表现:上涨约30%

  华夏基金选择的生僻个股是*ST山焦。*ST山焦最新发布的年报显示,华夏大盘、华夏策略两只基金在去年第四季度买入,其中华夏大盘持有110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达1.94%,华夏策略则持有50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的0.88%。

  除此外,新进入的机构股东还包括东方红资产管理6号以及中信证券。

  华夏系押注的结果在今年得到回报,今年以来该股已经上涨了30%。其中大部分涨幅是在2月25日之后实现的。

  *ST山焦的重组传言历来很多,去年山西证券过会被否后一度传出山西证券将借壳*ST山焦,但随后山西证券再次过会成功。此后仍有不少机构押注山焦从山西焦化行业兼并中获利。

  *ST张股 华夏系基金偏爱

  ★买入机构:华夏复兴、华夏红利、华夏大盘

  ★下注因素:重组

  ★今年以来表现:上涨约30%

  除*ST山焦外,华夏基金还介入了*ST张股,这在该公司1月下旬发布的年报中即有披露。

  年报显示,去年度华夏复兴、华夏红利和华夏大盘成为持有*ST张股的三只仅有的公募基金,合计持股达到1780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超过8%。

  *ST张股的重组在今年1月份已经“修成正果”,1月28日*ST张股的重组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

  从去年年底至今,*ST张股的涨幅已经达到30%。

  *ST金马 冠军基金成二股东

  ★买入机构:华商策略精选、华商盛世成长、新华优选成长

  ★下注因素:重组

  ★今年以来表现:下跌约1.8%

  去年的冠军基金也有偏爱的ST股,*ST金马就是其中之一。

  年报显示,华商策略精选持有618万股*ST金马,占总股本的4.1%,仅次于大股东山东鲁能;华商盛世成长持有520万股,占比达到3.45%。此外新华优选成长也持有409万股,占比2.71%。

  不过与华商基金不同的是,去年三季度三只基金重仓压上的新华基金,到了第四季度末已经只有一只基金持有*ST金马了,第四季度新华基金大幅减持了近600万股。

  而接过*ST金马的正是华商基金。在去年12月31日,*ST金马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也获得了证监会并购重组委的审核。

  ■ 看点

  华夏基金潜伏南京高科

  南京高科本周发布年报时显示,在其前十大股东中出现了3只公募基金,分别是华夏大盘、华夏策略和华夏经典配置,其中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均是去年第四季度新进入的基金。

  年报数据显示,华夏大盘持有490万股南京高科,占总股本比例的0.95%;华夏策略持有249.99万股,占0.48%,华夏经典配置持有96万股。

  这份年报业绩一般的公司在去年四季度的涨幅惊人。年报显示,其去年营收增长只有26.91%,净利增长只有18.8%,每股收益0.609元。这家公司利润中不少来自对外投资的分红收益。

  但在华夏系基金介入后,这只股票在去年四季度上涨了27%,去年三季度末至今上涨了44%。

  在此之前,南京高科在去年三季度也只受到了被动投资基金的青睐。

  ■ 盈利

  民生加银基金去年亏逾5000万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过半,其中不少上市公司参股了基金公司。上市公司财报数据透露出基金行业的生存状况:对于大型、中型基金公司而言,在规模效应之下,其盈利可谓“坐地收钱”,但小基金公司的盈利情况则较为惨淡。

  民生银行的年报披露出一家去年亏损的基金公司。民生银行持有民生加银基金60%的股权,年报显示去年民生加银基金实现营业收入5857万元,但亏损5490万元。这意味着民生加银去年包括折旧在内的各类支出超过亿元。

  民生加银截至去年末管理着4只基金,管理资产规模26.3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84%。业内人士指出,这也意味着,不管怎样节省开支,新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至少要超过50亿元才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中国银行也在年报中提及中银基金的情况,去年中银基金新产品募集超过160亿元,资产管理规模达39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5%,但未披露具体盈利数据。

  从利润率来看,基金行业也存在明显的规模效应。长盛基金实现营业收入6.66亿元,净利2.84亿元,净利润率为42.6%,而兴业基金的净利润率是39%,农银汇理利润则只有23.5%,可见基金行业利润水平与规模相关度极高。

  ■ 分析

  押宝绩差股为何有市场?

  在上市公司披露之前,机构投资者们就“潜伏”进入ST类上市公司,成为并购重组的受益者。这种在绩差股中掷骰子的投资方式是怎么屡屡成功的?这种逻辑上并不顺畅的投资模式是怎样产生的?

  此前华夏基金王亚伟曾对此有过解释,说投资者看到的只是押注成功的部分,还有一些押注失败的没有见到。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A股主板市场重组,尤其是国企重组决策链条过长,参与决策人员多,往往难以保密。因此虽然监管层数次表态将加强并购重组和内幕交易的监管,提高并购重组的门槛与IPO齐平,但短期内这种押重组的投资模式仍然很有市场。

  这样的投资模式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就很难见到。一则创业板、中小板以民营企业居多,二则规则更严,以创业板为例,目前监管层的意见是未来不允许借壳等行为。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吴敏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