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阳光私募三困境:收费模式产品创新和身份定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3日 11:00  机构投资

  文│机构投资 Institution Investment 吴昊

  【收费模式】

  相关人士称:“在国外,私募基金收2%管理费,业绩好的收3%,这样可以维持公司基本运营开支。”

  但国内阳光私募要先通过信托平台再通过银行托管,因此在固定收费这块支出较大。

  据了解,国内阳光私募一般收1.5%到2%的管理费,信托分得约0.5%左右,银行拿到约0.25%,最后剩下的归阳光私募,但实际中的收费状况还要具体的谈判。

  毕竟基金产品规模的扩张会增加超额收益的基数。在国内销售渠道不完善的情况下,曾有位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对记者笑言:“我们欢迎银行的‘压榨’。”

  一位私募人士表示,银行的要价不断提高,也有私募为了募集到一定规模,多给银行分成。

  而且近期又传出四大行针对阳光私募出台了“白名单”,规模大、时间长且业绩稳定的阳光私募受到垂青,成立时间短、规模小的阳光私募与银行的合作更加无望。

  阳光私募的生存主要还是靠超额收益的提成,一般为20%。一些产品难于销售的私募,亦会妥协超额收益中的少部分给强势渠道方。

  在遇到熊市时,阳光私募的固定收入都不足以维持其基本运营。

  【产品创新】

  国外的私募很大程度可以用融资融券的杠杆做,它们本身80%以上都是对冲基金,这样就要求承担风险能力比较高的人。

  但目前国内仍以多头为主,潘多拉的盒子尚未被打开。

  此外,监管层在股指期货上高标准、稳起步等一些相应条件的约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不同风险偏好产品的创新和设计。

  某私募总经理称:“我们也是在积极的探索,股指期货出来后,虽然有很多限制,但是通过有限合伙制可以做或者自有资金也在尝试。”

  他表示:“目前就是一个储备和准备的阶段,熟悉这个策略,熟悉这个市场,一旦政策允许,就能很快的打开局面。”

  【身份定位】

  2009年7月底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成立了《基金法》的修法调研小组,这次修法最重大的意义就是给私募基金以合法地位。之前,私募只能借道信托,实现阳光化。

  2009年监管层叫停证券信托账户开户后,信托账户价格一路猛涨,业内人士透露“一个信托证券空账户会达到200到300万。”

  部分阳光私募不得不转战地下,做账户管理。

  近期,上海宝银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并购陕西创赢投资理财有限公司的50%股权,前者将进行公司管理和产品运作,并承诺将新募集的客户资金悉数投资于创赢1号,对该产品的管理所产生的投资收益则由双方分成。

  曲线买壳,亦折射私募生存困境。

  业内人士称:“合理地把阳光私募基金纳入监管,给予其法律地位,对阳光私募基金来说是革命性的变革,对于我们未来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改善都很有意义。”

  据悉,相关征求意见稿已于1月中旬下发监管部门、基金公司等方面,向业内广泛征求意见。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