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星石投资杨玲:业绩是私募的灵魂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3日 10:59  机构投资

  ——专访星石投资常务副总经理杨玲

  五年内规模可达万亿

  《机构投资》:根据好买的统计数据,目前阳光私募的规模超过2000亿,您认为,阳光私募何时能实现万亿级的规模?

  杨玲:如果《基金法》修订能够顺利出台,有一个统一的监管框架出来,万亿规模三五年内肯定能看到。中国有一批非常优秀的投资管理人,一旦让这些专业人员全力以赴去做投资,即便是熊市也能赚出让客户满意的收益。

  2011年,还是有可能出现百亿级规模的阳光私募,比如有些私募本身就是有集团背景的,还有些是做地下私募的,阳光化之后的规模也不可小觑。

  《机构投资》:区别于其他的资产管理机构,您认为私募除了制度比较灵活,最大的竞争力是什么?

  杨玲:私募作为专业人员控制的资产管理机构,区别其他机构的特质,就是能最大化发挥专业人员的优势。如果自身专业素质足够优秀,在整个公司的框架设计、运营等方面,就会更专注,更能体现风格化。当然,专业人员控制的机构,其弊端也在于如果投资上有瑕疵,缺点就会被放大。

  《机构投资》:去年私募发的产品远远超过往年,一些私募也出现了过于看重规模但业绩下降的现象。

  杨玲:私募肯定不会像公募那样规模化发展。不同的投资风格有不同的规模,高频交易承受的规模不会很大,而配置型、全覆盖、投资集中度不高的可以承受较大的规模。从目前来看,规模还远远不到各自的上线。

  最终会有相当一批私募会控制规模。每家企业都会利益最大化,一旦发现规模影响了业绩,一方面使得收入减少,另一方面业绩下降对客户流失的影响更大,大家还是会自觉地作出选择。

  《机构投资》:目前阳光私募已有近250家公司,大家是否面临同质化发展?

  答:大家未必是同质化的发展。现在阳光私募很多,但有效供给并不充分,主要原因还是同时具有明晰的风格和稳定的业绩记录的阳光私募,目前还不是很多。

  其实,做得比较长比较好的私募,都能坚持自己的风格。这种坚持需要牺牲,也是痛苦的,而且也在不断拷问坚持是否值得。

  我们在2009年就提出了风险收益目标,对风险和收益有一个相对量化的描述,比如下行风险任意六个月控制在5%~10%,长期复合收益率在15%~20%。这样,客户在认购之前都能有一个基本了解,判断了之后再进来。

  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风格,在这个框架下去进一步改善,把绝对回报做得更优化,把波动控制在目标区间内。

  《机构投资》:私募要发展壮大,现有的模式是否需要改变?

  杨玲:未来肯定是一个分工化的模式,做大而全的企业,精力肯定会被分散,不容易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

  在合理的分工模式中,后台方面比如账户管理分包给银行、信托或者中登机构,后者有一定合理的行政收费。销售上,可以由私人银行、独立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或者券商的财富管理机构去做。此外,规模大的私募可以自己做交易系统,比较小的则可以依附在主经纪商下,自己专心做投资。

  当然,也不排除在中国有其他模式,但分工肯定是趋势。在这样的模式下,发展取决于稳定持续的业绩、在稳定的风格特征下是否做到足够优秀,让合格投资者有足够能力去判断你是否值得投资。

  竞争还不够激烈

  《机构投资》:从这些年与渠道和客户的接触来说,您觉得私募作为资产管理业的一类,市场成熟了吗?

  杨玲:现在客户甚至银行客户经理碰到我们,都会问收益能达到多少?10%吗?这种情形公募在2000年左右也遭遇过,这说明我们的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在这样一个阶段,尤其是在资产本身的金融风险需要客户自己承担的方面上,客户的理解还不是很深。

  《机构投资》:目前,各类机构之间业绩和人才流动上存在对比和互动,置身其中,您认为现在资产管理竞争激烈吗?

  杨玲:就目前来看,不是很激烈。需求很大,而且面对这种不断扩大的需求,有效供给并不充分。比如成立时间长、运作规范、信息可控性强的阳光私募,才是客户可选的范围。对于那些成立时间短、规模小的机构,客户其实也不是特别敢投。

  目前高端客户在金融类资产配置上,私募至少占三分之一。其实还有很多人想投还不敢投,所以说在这个领域的竞争还不是很激烈。

  《机构投资》:您认为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应该具备哪些关键因素呢?

  杨玲:一是运营风险系统,这包括了有无整套的风控机制、团队稳定性以及是否有足够的专业的能力等。在国外,要成立一个资产管理机构,都需要对机构和主要管理人的资质有一个较长的考察期。

  更重要的因素则是,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尤其是那些范围比较广地接受客户资产的机构,这包括了投资风格是否稳定、取得的业绩是否有偶然性,特别是资产管理机构的陈述是否描述了自己的真实状况。一般大家都会包装,但关键是看其中是否有违规的陈述。

  《机构投资》:这是否意味着,对于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业绩是最重要的吗?

  杨玲:是的,我们相当于在给客户打工,能力行不行,客户一投进来就明白了。这对收取超额收益的私募上,尤其明显。

  此外,对于私募而言,高端客户是不会把钱全部交到一家私募手上的,他会选择几家,做一个配置,在配置的选择上,会更看重风格。资产管理机构的风格相对稳定,就有利于客户做配置时做出明确的选择。

  一是风格明确,二是业绩好,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自身良好的发展。

  《机构投资》:现在资产管理业监管的体系还不够明朗,一旦出现违规的陈述,能对此做到有效的监管吗?

  杨玲:监管的关键是需要一套系统的法律,能够覆盖目前大部分的资产管理机构和产品。如果违规,需要有惩罚机制来处置。

  更重要的是要有公示,让投资者在做选择时有比较明确的判断依据,以便更好地决定是否继续投资。

  我们应该界定合格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适合普通投资者的产品,应该事先监管比较严格,让投资者不需要很多信息、不需要自己做很多判断,简单陈述即可。

  对于适合合格投资者的产品,监管上应该相对宽松,采取事后备案制比较合理。但是如果发生违规,除了一定的处罚,更重要的是要有公示,把判断权交给客户。中国的合格投资者完全有此判断能力。

  公示不能和信息披露混为一谈。各家资产管理机构未必一定要把自己的个股、持仓等做公示,可以根据各自的风格,有不同的披露尺度和范围。公示更重要的内容是机构的合规运作、业绩记录、自我陈述和实际所为是否一致。

  这样做,既能达到有效的监管,又能让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得更快、更好。目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