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基金 > 2011年中国基金投资者服务巡讲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证券基金投资年鉴主办的2011年中国基金投资者服务巡讲大型公益活动暨纪念中国开放式基金10周年特别活动3月12日在上海举行,此次活动的主题是“惠及民生,创富国民”,新浪财经全程图文直播本次论坛。以下为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主旨发言实录。
祁斌: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感谢主持人的介绍。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到上海参加基金投资者的巡讲活动,王老前一段时间给我打电话,希望我参加这个活动。王老是第一部《基金法》的起草组组长,为基金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基金法》的修订对基金下一步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一个原因,我和基金业还是比较有缘分,大家可能更多知道我是研究中心主任,实际我回国十年的过程中在基金部工作时间比研究中心还要长一些,大概有6年。我十年以前从美国华尔街回来,在回中国的飞机上就和基金业沾上边了。当时在飞机上看了一本英文杂志,上面有一篇文章题目叫《中国的基金丑闻》,当时我感觉很奇怪,第一中国已经有基金了,第二基金业还有丑闻。到了机场以后买了一张报纸,发现报纸上铺天盖地的基金黑幕,当时是2000年第一大经济新闻。然后到证监会上班,两个礼拜以后领导找我谈话,你被任命为基金黑幕调查组组长,我说对中国情况不了解,领导说正因为你不了解,所以才会做一个公正的查处,推辞了半天做了副组长,所以从此和基金行业沾上边了。
后来又做了基金部的副主任,当时主任给我的第一个任务是开放式基金,当时已经准备了两三年的时间,后来在01年9月12号,为什么我记得这么清楚呢?因为9.11,就是那天晚上,当时基金公司是华安,销售行是交行,外方的技术顾问就是JP摩根,当时叫怡富,我看今天都到齐了。当时也是在上海来看基金销售的情况,确实很火爆,提前三天就有老百姓排队,抱着被褥在那里睡觉。当时我和上海公安局副局长,那位老先生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我们一块视察各个网点,生怕大家去抢购。看了非常受感动,当时9月初,也算是挺冷的,大家热情非常高,所以当时感受到工作还是很有意义,能够为这么多人创造投资的机会,在街上看网点的时候接到电话,美国的同学打电话过来说飞机撞到世茂中心了,所以我们赶紧跑回去看现场直播。
很有意思,当时是开启了新的世纪。随后的十年美国是不太安分的十年,经历了9.11,然后是金融危机,中国的十年则取得了非常大的成长,今天来了还是很感慨。另外我基金工做了五六年的时间,体会最深就是基金业的发展和基金行业的市场改革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当时基金黑幕事件过去之后,大家发现这个行业不管当时事件有炒作的成分或者怎样,但毕竟说明了这个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比较低,所以后来我们在基金部采取了一个措施,主要措施就是推动深化改革,把基金的审批从关起门来审批变成开着门审批。这个改革虽然看起来很小,但是实际变化很大,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的股市是从2000点跌到1000点,跌了一半,基金业的规模从500亿增长到5000亿,翻了10倍,08股市起来以后就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也就是05年到06年中国的基金业翻了60倍。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推动了市场化的改革,所以激发了行业的潜力,基金公司都知道前几年主要的工作是跑基金部,后来的工作主要是跑代销行和跑客户,所以这是对中国整个金融服务业的转型。
今天基金业能够组织这样的巡讲活动非常有意义,必须要和你的投资者讲清楚投资理念,这样行业才能健康发展,这之前都是不存在的。我们大部分的银行都是坐在柜台里你去求他,正是因为进入了基金业所以也带动了银行的改革,杨总可能是感受最深刻的,使得我们中国的金融行业达到更高的水平。
当时刚回国的做了第三件事情就是调查了地下基金,后来写了《中国地下基金调查报告》,当时用了民间资产管理机构,或者是民营资产管理机构,现在是私募基金,也是十年之后私募基金开始浮出水面。我们也说中国基金行业从一个公募时代走向公募和私募共存的时代,这和美国是相反的,美国是从私募走向公募。美国最开始资产管理或者投行都是在华尔街这些大客户之间,后来因为南北战争开始销售国债,也就是我们的国库券,当时美国的银行家走上街头,向老百姓推销债券,所以美国后来才有了公募基金,所以中国资产发展的历史和美国正好是相反的,这是一个自我演进的过程,我们国家是顶层向下设计的路径,或者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所以有一定的必然性。
我记得当时华安基金比较火爆,第二个是南方,后来基本销不出去了,当时股市开始下跌了就销不出去。大家第一炒新的,第二就是炒概念,没有了,大家都很怀疑开放式基金在中国有没有前途,所以当时我做了一圈调研,写了《开放式基金在中国》,我认为开放式基金在中国一定很有希望,因为毕竟有透明性,市场约束机制,一定能够站得住脚,今天已经变成现实,大部分基金是开放式基金。当时一些基金公司不愿意搞开放式基金,因为搞了之后对自己压力太大,搞封闭式的话基本圈起钱来就收管理费了,所以最后开放式基金非常有生命力,能够站得住。
回顾一下十年,我稍微提几句,基金业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还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我离开之后再来评价比较客观。第一基金业发展唤起了中国社会的投资意识。十年以前没有投资意识尚且可以,今天你发现如果你没有投资意识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情,因为大家都面临非常强的通胀压力。这个变化很惊人,我记得最开始推动开放式基金的时候我们也到全国各地跑跑,和地方政府去讲。我去过一次西南的省份,当时地方干部看到证监会的人来了也很客气,请我们吃饭,但是这个老兄不太了解资本市场,十年之前大部分人都不了解,他说你们是证监会哪个部的,我们说是基金监管部,他有点发愣,说你们管得那么宽,连调料都管,他听成了“鸡精”。这是十年以前,不要说老百姓,一个地方干部能够犯这样常识性错误,确实那时中国大陆多数人没有听过基金,以为是基金会什么的。十年之后的今天,我相信这样的人比较少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行业崛起了,因为广大的基金从业人员去推动这个行业营销、走向投资者,这是唤醒全社会的投资,这是非常大的贡献,中国要走向一个文明社会,投资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第二,改善了投资者的结构和金融体系的结构。我们的市场长期以来以散户为主,不能说以散户为主不对,这是一个客观的现实,而且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美国早期是和我们正好相反的,美国最开始证券销售都是大机构之间,最后有一些个体投资者介入,个体投资者介入能够帮助市场增加流动性,所以美国很多金融机构或者美国证监会来中国访问就说我们很羡慕你们中国人都是散户投资者。我们说还羡慕你们,天天都在忙着发展机构投资者,中美之间互相羡慕。毕竟长期以来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缺失,基金的发展弥补了这个空缺,但还远远不够,有些社保资金远远不够,亟待解决这个问题。第二,改善了中国的金融结构,我们的金融结构长期资金存放在银行里,这是非常不利于中国创新经济的发展,所以基金的崛起也是一个很好的改善。在很多国家,基金的规模例如美国基金规模是银行存款的2倍以上,我们远远不够。
第三,改善了中国资产的投资文化。我也是感受比较深,十年以前刚回国的时候到新华书店或者在街上的书摊,现在看不到了,一本一本捱着都是《如何做庄》、《如何与庄共舞》。做庄其实就是操纵股票,操纵股市在西方是重罪,有的时候一判就是200多年,上次麦道夫判了一百多年,我们的书店里居然教你如何做庄,这是十年以前。偏偏操纵股票欺负的对象就是个体投资者,偏偏有个体投资者一定要与庄共舞,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理念是非常落后的。十年以后我们今天街上看不到这种书,也看不到新华书店在卖这种书了,基本没有了,为什么呢?是因为大家发现这个市场投资文化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不管你信不信,每个人都说基本面研究、技术研究,现在电视上黑嘴基本也不说庄股了,电视台也责无旁贷,在引导健康的投资文化。但是我看现在基本上是个人都说基本面研究,都说长期理念,挺好的,不管信不信,所以这是一个很巨大的进步。这里有基金的贡献,没有基金的出现,没有这么多分析师和基金经理,有些基金经理能力高资金回报率高一点,有些基金经理水平可能差一点,不尽如人意,可能不是很好,但毕竟是引导了潮流。
第四,拓宽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途径。我们记得04、05年中国基金业搞投资公司的时候大家还是比较紧张的,说外资来了会怎样,其实你会发现今天中国基金业可能是中国金融业最开放的一个子行业,有50多个基金公司,合资公司有20多个,到最后内资公司没有被人消灭,而且还搞得挺不错的,例如华安这样的。合资公司也有不错的,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个开放过程中实际产生了正效应,形成了良性的互动,不仅说我们的内资公司没有消灭,合资公司也生存得挺好,两者的相互竞争对我们的行业是一个巨大的推动,而且提高了中国整个基金业的国际化程度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这使我们得到一个基金的结论,在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渐进式的开放我们中国都是赢家。两个基本的原因,第一原因就是我们学习能力比较强,我们学习老外的东西比老外学习中国的东西要快一点。第二市场在中国,只要这两条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就应该是赢家,这也是基金业对中国资本市场给出比较好的示范效应。中国开放式基金10周年进行纪念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基金业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年坚持了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市场化,第二规范化,第三国际化,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三个基本的原则。
回到今天演讲的主题,资本市场的十二五规划和中国经济的转型。有这个机会和各位交流一下我们制定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是什么样基本的考虑,这个规划一定要符合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金融危机之后,世界正在发生一个很大的转变,什么转变呢?应该至少有两方面的转变。最近在把过去几年中对于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分析编成一本书,后来想了半天,起了一个名字叫《世界转型进行时》,还没有出。
金融危机之后世界正在发生一个巨大的变化,第一个变化,危机之后的世界发展模式发生了改变,在过去的十年中美国是奉行比较激进,比较过度自由化,对管制比较放松的发展模式,带来了一个高发展但是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将是相对平衡的发展模式。
还有金融监管体系的重塑,这次金融危机是一个很好地机会进行回顾。世界金融体系的发展历史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发展模式大概走了200年,中间最大的转折点是1929年。1929年以前美国的市场发展模式有点像中国的农贸市场,是自我撮合,自我演进,早期的农贸市场没有管委会,没有管委会的农贸市场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就是往往互相杀价,最后打起来了,然后市场就不停崩溃,那一百多年大概美国每一两年就会崩溃一次。这样自由市场的好处就是非常有活力,崩溃之后就会死灰复燃,所以就是不断折腾,折腾到1929年的时候发生了一场股灾,这个股灾如此之大使大家终于认识到依靠自律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于是有了罗斯福新政,有了美国证监会,有了美国证券法、证券交易法,就是美国资本市场发展140到150年的时候才出现第一部证券法,才后来出了第一部基金法,所以我们还要感谢王老搞了《基金法》。当时对金融体系第一次赋予了金融监管体系,确保了美国金融市场在随后60年的发展,随着60年基本没出什么大事,直到2008年。这次金融危机之后大家突然萌醒,怎么会发生这么大的一场危机呢?我们自己冷静想想,过去的80年从罗斯福建立现代监管体系到08年世界的变化超出任何人的想象,金融世界规模的扩张、复杂程度的提高、杠杆率的提高远远超过所有人的预估。比如说1929年当时美国市场最高的杠杆率,也就是拆借率,你去买股票,钱不够了,你可以借9倍的钱。雷曼倒闭前夜杠杆率是44倍,这是表面杠杆率,表外是200到300倍。第二,1929年金融世界非常简单,只有两个东西,一个是股票,一个是债券,今天我们发现金融世界至少有五个子市场,包括股市、债券、商品、外汇、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大的品种几十种,小的品种几千种,有一种是CDS,CDS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夜名义价值达到62万亿美元,是全球GDP的总和,这只是一个金融衍生品一个子市场的一个子产品的名义价值,大家可以想象在过去80年中走了有多远。
我们再换一个视角,今天上海在努力奋斗成为国际金融中心。1929年的时候全世界有两个金融中心,一个叫纽约,一个叫伦敦。80年之后的今天,全世界每年评选前十名国际金融中心,参选的城市超过30个,而这没有算中国,前段时间有报纸说中国的市长市委书记号称把自己建成国际大城市有187个,所以我们可以看看这80年人类的进步和快速发展发展。马克思说过去100年中人类历史的进步超越以前所有的历史,他没想到他之后的100年也是如此。
一个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重塑不是一朝一夕,所以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的发展模式、监管体系都需要一个重塑过程。金融危机之后第二个重大的变化就是中国的突然崛起,中国突然出现在世界的地平线上。金融危机之前中国GDP在全球第五,去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这个有点突如其来,所以网民说中国突然被G2,好的一面现在出去比较提气,在国外都很重视我们,非常受到尊重,很多世界上大的变化、结构性的变迁用数据来表达可能不是特别感性,其实你出国一趟感觉挺明显的。很多事情看周围发生的小事,一叶知秋,非常清晰,而且更加准确。
我去年11月份访问美国,重访华尔街,碰到两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正好碰到通用IPO,通用原来是美国工业的明珠,三大汽车公司的老大,后来金融危机之后破产了,美国政府就接管了,重新IPO,我们11月15号正好碰到通用IPO,是华尔街上的大事。大事中有个小插曲,上海汽车参股了通用,这件事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华尔街日报》有一个标题说中国人在买通用,因为他们想起来八十年代日本人收购美国的大量资产。92年我到美国留学的时候发现不管在哪个城市,最好的电影院都被索尼冠名了,我觉得美国人当时一定很恐惧。他们这次一看来的是中国人,不是日本人,肯定很紧张。当时这个小插曲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因为上汽购买通用需要有投行操作,投行是中国的证券公司,中金公司第一个到美国开了办事处,我们去了以后他们请我们去坐一下,就跟我们聊,说这个事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他们感觉很冤,第一,上汽没买多少美国已经受不了,说是买他们最好的公司,其实已经要破产了。第二,根本不是我们要买的,是美国人自己找上门来,说你们上汽集团能不能买一点,这样IPO的时候有个中国元素,可以好卖一点,后来果然IPO的价格是提升了4美元,最后成了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一起IPO。他们上网去看了一眼,发现美国的网民愤青比中国还多,都说无可接受,中国人买了通用。所以这个世界在发生一些变化,中国的崛起,不能说美国衰落,起码是进入盘整期。
另外一个细节,我们去了高盛访问,进了高盛大厅发现插了一面五星红旗,我说这个很奇怪,和我们领导说是不是欢迎我们啊,领导说不知道,果然是欢迎我们的,我们走了就拿走了。十年之前我离开高盛,高盛大部分的交易员根本不知道中国,十年之后我们去访问就挂五星红旗欢迎我们,为什么呢?去年高盛经手所有的IPO项目50%来自于中国,所以对我们友好一点这个很自然。高盛的首席经济学家和我们聊美国经济的时候,说美国经济现在简单分成两个行业,一个叫新兴产业,一个叫夕阳产业。我说什么叫新兴产业,他说和中国相关的就是新兴产业,和中国不相关的就是夕阳产业。我说你别忽悠我啊,他说差不多,也可以理解,因为中国的成长性毕竟摆在这里。
并不是说我们没有问题,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严重的挑战,也不是没有问题。一方面总量庞大确实显现在地平线上,中国被突然之间走到了世界的聚光灯之下,自己还有点不自在。变成第二之后全世界都盯上你了,你说扼制也好,关注也好,或者想和你拉关系也好,反正你是高度关注。与此同时,你还没有准备好,你方方面面的落后比较惊人。中国经济总量庞大和中国经济素质、质量相对落后形成了鲜明的分差,我们GDP总量是第二,人均GDP只有4000美元,4000美元正好是日本的十分之一,是美国的十一分之一。大家说可能美国的十一分之一也不错,但是我告诉你们另外一个视角,我们人均GDP在全球排名是第99,第98是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文革时是咱们的兄弟国家,是欧洲的最后一盏社会主义明灯,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还是兄弟。
其实我们经济发展程度在很多方面非常落后,而且中国社会中很多矛盾逐渐凸显,这些矛盾的背后都是经济结构的问题。大家认为很多是一些社会事件,其实根本都是经济事件。比如前年发生的富士康事件,背后就是中国产业过于落后,大家都是讨论富士康如何剥削工人,我五年之前去富士康看过,他在世界产业链中谈判力是非常可怜的,大家可能用过Iphone,美国拿1800,富士康拿73块钱,但是要卖4000块钱。富士康与其说剥削工人还不如说在世界产业链中首先被剥削,因为富士康还不是中国最差的企业,是中国同类企业中几乎最好的,其它的产业还没有这个谈判力。我们去年有一个产品很有名,是南非世界杯的乌乌祖拉,当地售价平均56多块钱一个,中国的厂家一个挣2毛钱,利润是千分之四。我前两天看到中央电视台还是北京电视台放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扫了一眼,正好扫到一位是他十年没有拖欠工人工资,成为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翻译英文国际上不太理解是什么意思,你凭什么要拖欠工人工资呢?你可以关门破产啊,结果有一个人十年没有拖欠工资,结果成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别轻易翻译成英文,咱还丢不起这人,这其实对中国社会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我们虽然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走了很远,但有很多矛盾的积累,这个时候迫切需要产业达到更高的水平,我们在世界产业链一直在末游,我们要想办法迁移到中游或者中上游,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同时我们还有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们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我们同样的经济产出消耗的能耗是很多发达国家的很多倍,比如我们讲钢铁产业,刚才只是讲很多小商品,没有说服力,我们举一个大产业,而且是比较强势的大产业就是钢铁产业。前年中国钢铁产量是全球第一,其实若干年以前就是全球第一,但是今年比较夸张,我们第一,后面二十个国家加起来没有中国多,是当仁不让的老大。我们的钢铁产业实现了绝对的垄断权和谈判力,结果在我们最强大的产业中每年进口的钢材平均价格是我们出口钢材的200%,就是我们卖的全部都是粗钢,买的都是特种钢,同时消耗了全球60%以上的铁矿石,但我们在全球的铁矿石谈判中毫无谈判力,因为我们有2600家钢厂谈判,毫无还手之力。
所以中国经济面临两个迫切的需求,一个是中国存量的整合,二是增量的发现。什么叫存量的整合,就是所有限额产业,不管是钢铁还是化工,还是汽车都有整合的需求。什么叫增量的发现,就是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恰恰是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所谓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无非是两件事情,第一是提高中国产业竞争力,从中国产业链中的末游向上迁移,第二就是提高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变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式。具体来讲存量的整合中有很多手段,比如说我们讲说要把中国现有的产业整合在一起,有什么手段呢?最直接就是行政手段,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非常注重市场手段,什么是市场的手段,市场的手段就是并购,主要是围绕上市公司的并购,可以预计未来十年中国产业并购浪潮一定会兴起。第二就是增量的发现,怎样发现这些战略新兴产业。
这次两会话题中一个最热点的话题,在座有媒体的朋友比较敏感,就是全民在讨论战略新兴产业,说明我们人民的觉悟是非常高的,有少数民族的代表、方方面面的代表都在讨论战略新兴产业,问题是怎样去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我们去年参加了一个发改委组织的战略新兴产业规划起草过程,这个过程中当时很多部委都参加,大概有40多个部委,当时占主导的想法就是说现在金融危机之后全世界面临一个新的机遇,新的竞争,说我们中国要发展自己的战略新兴产业,大部分同志把现在能够知道,能够想到的所有产业列出来,大概有30个,把其中看着不太像的26个划掉,举全国之力发展剩下的四个,一定可以领先全世界。后来我讲了一个小故事,我说如果让时光倒流40年,1970年美国没有发改委,幸亏没有,搞一个战略新兴产业,把当时知道所有的30个产业拉出来,划掉26个,集中发展4个,你会发现这30个产业的单子里正好少了四个,第一个PC,第二个电信,第三个互联网,第四个生物制药,因为当时人类在1970年的时候不知道有这些产业,而这恰恰是人类随着30年中最重要的四个产业。这四个产业是发现的呢?是资本市场,是谁培育的呢?是资本市场。
我们现在终于有一次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个起跑线,就是面向未来的三十年谁也不知道谁是新兴产业,你怎么猜也猜不到,大家可能说是不是风能发电?其实大部分风能发电产业都在亏损。还有电动汽车,看起来非常有希望,但还需要市场检验。几年以前我们怎么能想到早上起来喝一杯牛奶,也许农牧业也可以成为战略新兴产业,谁知道啊,让资本市场去发现,资本市场就是你们大家,就是每个投资者、经济领域的分析师,通过无形的手找到正确的,这是我们中国面临今天的竞争和过去的故事非常相似,过去三十年中国外的经济体都试着转型,有失败也有成功,失败的是日本和欧洲,成功的是美国。未来怎样,我们拭目以待。我们看到欧洲和日本失去了竞争力,曾经是我们效仿的对象,现在是四面楚歌。这是沃尔沃,沃尔沃在去年被吉利收购,在瑞典掀起轩然大波,因为瑞典这个国家一共有两个公司,一个叫沃尔沃,一个叫萨博,都被中国收购了,萨博被北汽收购了,后来瑞典老百姓上街游行,三天之后回家了,为什么呢?如果这两个公司留在瑞典一定会破产,如果继续经营也会亏损,中国人不收印度人一定会收,印度人不收印度尼西亚也一定会收。这是这些国家传统的优势产业,但是因为社会福利问题、文化问题他们的比较优势丧失殆尽,这些产业被并购走是必然的趋势。所以我们讲欧洲的尴尬刚刚开始,希腊,然后是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欧洲问题很简单,拿马列主义解释最简单,就是生产力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提前进入共产主义,就是这么简单。
欧洲的尴尬不是这些传统优势产业被并购走,而是这些产业被并购走之后找不到新的产业,为什么找不到新的产业呢?因为没有自我发现,自我更新,自我生长的能力。因为你发现欧洲没有硅谷,美国的强大从哪里来,至少过去的三年出了大问题去重新修补,美国也是有钱人的烦恼,我们还是穷人。为什么美国有硅谷呢?美国不断有新产业,PC之后就是电信,电信之后就是互联网,互联网之后就是生物制药,因为美国的资本市场比欧洲强大,答案就是这么简单。其实欧洲的缓慢增长已经不是现在了,二战结束以后的四五年走到七十年代是高速增长,撒切尔总结说为什么欧洲高技术产业落后美国这么年呢?欧盟自己总部的报告说自己落后美国28年,差不多相当于美国七十年代的水平,撒切尔夫人是个政客,但人家说欧洲风险投资不发达,因为创业机制不发达,风险投资不发达没有能力发展新兴产业。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日本,我们前段时间请了一个在日本工作二十多年的清华校友,正好他回北京,我们请他讲一下日本经济的情况,因为很多人讲中国经济和日本八十年代末很像,我们要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所以在内部搞很多类似的讲座,他讲了一个非常令我们震惊的现象。他说针对日本的年轻人做了民意调查,最喜欢做的工作90%以上就是要去索尼、东芝或者是丰田,去干什么呢?不知道,扫地都行,就是不爱创业。一个国家搞市场经济搞了六十年,没有人愿意创业,所以日本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二,日本的政治说是民主政治搞了六十年,结果每次选出来的首相也不是民主的,问题是市场化程度非常低,在金融体系中的表现就是银行过度发达,资本市场非常落后。所以日本的发展模式是捆绑式发展,三菱重工和三菱银行是捆绑在一起发展的,三菱重工出了问题三菱银行就破产,三菱银行出了问题三菱重工就破产了,而且一旦破产脱钩一分钟把股票卖完了,脱钩都出现问题,他们清理不良资产就花费了12年,现在过去12年还没有增长。当年日本经济崛起是走了市场化道路,后来不能持续发展是因为市场化程度太低,尤其是资本市场没有起来,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转型能不能成功取决于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有没有足够的弹性可以转身,欧洲和日本在初级消费的拉动模式走到尽头,之后就没有转型的能力,因为市场化程度过低,同时取决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而这两件事情都跟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有关。
你看全世界哪个国家资本市场特发达,市场经济特落后,有没有?没有。乌干达肯定是资本市场也落后,经济也落后,美国资本市场发达,市场经济发达,不要说国家与国家之间,你把中国的省拉出来,经济发达程度和该省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做一个回归分析,我估计相关性超过99%,说不定是100%,所以这是今天经济转型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压力。
我们讲美国的经济转型背后是市场化程度相对比较深,我们看一下这是道琼斯指数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演进过程,其中有两个值得重点关注的地方,一个就是1900年前后,一个是1980年以后。1900年前后是重工业化,就是今天的中国,美国所有的钢铁、化工、炼油、橡胶等等都发生了并购浪潮,最夸张的石油冶炼,洛克菲勒收了400个小厂家,最后很多小厂家的老板跳楼了,所以洛克菲勒最后20年什么没干,就捐款了,洗刷心灵的罪恶感,但这样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主要是依托于当时的并购。1980年以后,美国的新经济的崛起全部都是依托于纳斯达克,1971年美国推出纳斯达克。所以我们讲《伟大的博弈》,为什么花这么多的时间翻译这本书呢?我们想向推动中国崛起的人民讲清楚两个事情,美国崛起有两个秘密,第一个就是从建国第一天起走上了市场经济道路。1787年美国13个州在费城搞了一个公约,这个公约规定州和州之间有贸易壁垒。这是什么概念呢?改革开放初期,一个小青年骑摩托车拿天津的鱼虾到北京去卖,再把北京的东西拿到天津去拿,一天倒腾两次,投机倒把没有关税,没有贸易壁垒,这是全世界的常识。1787年从法国里昂到马赛投机倒把要交50次以上的税,为什么欧洲最后被美国远远甩在后面,因为美国奉行自由经济和自由流通。
第二个秘密,从经济发展的第一天起金融资源主要通过资本市场配置,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中国西部有很多卖牲口的,都是手在袖子里笔划价钱,这是一个生产元素的价格交换,这个交换很慢,很不透明。如果一个社会所有的生产要素全部可以正常化,全部电子化,在一秒钟之内完成,这就是资本市场。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一年、两年看不出来,但是一百年之后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对手——欧洲。但是美国走入了过度的自由化地发展模式,我们作为后发的国家有理由可以走得更好,找到适当的平衡点,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活力,同时能够保持比较好的秩序,当然这个平衡点也是非常难找的。
为什么要再版《伟大的博弈》呢?因为过去十年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9.11,沉重打击了美国的经济,还有就是经济危机,都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发展模式。我最近写了一个再版序,序里讲了两个不变,第一从郁金香泡沫到现在金融危机人性没有改变,泡沫中投机者的表现还是一样的,还是贪婪与恐惧之间的摇摆。第二,决定一个国家能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最后还是生产要素交换的效率,还是决定于资本市场,包括美国经济能不能复苏,包括走上可持续的发展,所以中国和所有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的竞争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什么要讲到美国历史上这两个阶段,一个是1900年前后,一个是1980年以后,答案非常简单,就是历史上的今天,今天的中国正好是美国两个历史阶段的叠加。第一我们正在经历大规模化的重工业化,我们希望加速并完成这样的过程。第二我们希望发现战略新兴产业,美国在前后相差一百年的跨度中完成了这两件事情,我们做得好能够有希望同时做好这两件事情,而这背后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大家都知道最近世界上发生了比较大的事情,德国交易所并购了美国交易所,形成了世界第一大交易所,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呢?这张图是过去十年中全球发生的所有几乎的交易所并购,将近30起。这次德交所和纽交所是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金融版图的重构,这次并购背后究竟是什么,这不是简单可以说清楚的。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这些林林总总的交易所参股背后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在发达市场中的纽交所、德交所、CME、纳斯达克之间的并购基本是商业性,基本规律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德交所和纽交所一合并,CME也想和纳斯达克要合并,如果这个合并成功的话就是金融市场中的波音和空客,这是比较商业性的行为。在发达世界市场新兴市场之间兼顾了商业性和战略性,纽交所前几年曾经还想参股印度交易所、上海交易所,兼顾了新兴性和战略性,在新兴市场中更多是战略性。我们会看到印度在前两年曾经试图参与泛非交易所,十年之后中国都会去竞争非洲的资源,参股泛非交易所的印度可以更便利地获取资源,所以这种事情应该有一点前瞻性和战略性。当然非洲那边比较乱,忙活半天也没有组建成功,还有时间。第二,我们都知道去年10月份有两件事情,第一就是老挝交易所开业,大家惊讶地发现49%的股份是韩国交易所,韩国人为什么要参股老挝交易所。今年柬埔寨交易所开业,49%的股份也是韩国交易所,因为韩国要和中国、日本竞争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所以交易所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国资本市场的标志,甚至是一国经济的反映。新加坡并购澳大利亚交易所,也是去年10月份发生的,为什么呢?因为新加坡要和香港竞争金融中心的地位,他发现香港依托与中国大陆很快崛起,所以找澳大利亚并购以便和香港争经济地位,其实方向有点错了,因为澳大利亚不具备成长性。新兴市场的交易所并购其实在某种意义上部分体现国家意志,有点争夺金融中心地位的含义,因为交易所是汇聚金融资源,所以有一定的战略性和外延性。在美国的早期1913年发生一件事情,纽交所规模那一年超过了伦敦交易所,同一年纽约取代了伦敦,成为第一大经济中心,同一时期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强国。这就是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如影随形的关系。
中国应该怎么办呢?第一应该正视全世界交易所并购浪潮,同时加快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可以探索研究交易所的变革,未来一定要适时参与全球的竞争与博弈。
我们资本市场在过去二十年发生是一个偶然事件,1989年的风波过去之后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做一个举动,让全世界认识到我们都会坚持改革开放。后来有人说搞股市,有人又反对,说这是最资本主义的东西,邓小平同志很有智慧,他说全世界这么多国家搞了股市,我看也没有垮,这是第一。第二,证券股票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去看,坚决去试,试好了就往前走,试不好了就把它关了,关了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实际也不用关,因为一个市场是有生命力的,一旦产生就会成长的,没有想到二十年后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今天全球仅次于华尔街就是中国资本市场。中国非常幸运在哪里,如果没有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今天的中国市场经济不可能这么成功,为什么这么讲呢?一个简单的事实,今天中国经济所有主要的名词基本都跟市场有关系,比如说公司治理结构,比如说独立董事、信息披露、会计准则,因为资本市场包含了现代经济中的所有因素。我们再看无论是交行还是中行,全世界排在前面的中国企业都是因为进入了资本市场,如果没有走到这一步,一点机会也没有。五年以前工商银行被评为基本破产银行,而且破产不止一次,破产了三次,因为国家注资了三次,今天是全球第一大商业银行,如果不走向资本市场这个可能性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我们讲资本成为中国经济的先导力量,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尚且如此,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中更加如此。
在座有很多投资者,投资者对于这个市场有很多的热情,也有很多的无奈和不满。我们讲我们跳出来看看中国市场应该说还是非常了不起的,发展的速度以及方方面面。包括我们自己,大家可能对证监会可能比较有意见,中国老百姓投资赚了钱也没有谁写表扬信,亏了钱肯定骂证监会,我们也习惯了。我们跳出来看,中国市场在政府和投资者共同参与和推动下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我07年在日本参加一个国际论坛,当时很受感触,在日本的会一般来说会比较枯燥,因为主要是语言问题。日本人不会讲英语,同声传译一般也是日本人,日本人英语不好,所以听不懂同传说什么,我和旁边的代表借一本书,像字典一样厚的,是英文写的证券法,我感觉写得非常好,结构很完整,条例非常清晰,我说哪个国家的证券法,他说是我们国家的证券法,这个国家的代表叫孟加拉,我说你们孟加拉还有证券法,真没想到,这是口误,很不礼貌。人家没生气,南亚人脾气比较好,因为都信佛,他说我们国家证券法是1923年颁布的。美国的证券法是1933年颁布的,比美国早了十年,我非常感慨,孟加拉资本市场搞了一百年,没有人知道,中国搞了17年,全球第三,今天20年,全球第二。大家说孟加拉太小了,不可比,我们找印度,1975年开始,今天全球第五,巴西1980年开始,今天全球第八,中国1990年开始,全球第二。我们讲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化非常惊人,我当初离开高盛的时候美国同事就问你去哪里,我说回中国去。他们问为什么去中国,十年之前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就是非洲,美国人比较狭隘,不了解世界,感觉除了美国和欧洲几个国家,全世界都是非洲,他说都混到高盛为什么还要回到“津巴布韦”,我说要回去加入到中国证监会,他们根本不知道中国还有证监会。十年之前的华尔街,十个交易员有九个半不知道中国有资本市场,十年之后的华尔街十个交易员有十个都知道,现在每天起来都要看昨天晚上中国A股的是涨了还是跌了。
二十年之前中国资本市场蹒跚起步,美国在1990年正好进入沸腾的十年,二十年之后,今天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换句话说,二十年前美国回头一看,中国人在哪里没有看到,可能排一百多位,十年之后美国人回头一看,中国人排第二,紧跟其后,弄不好就超过他了,而且肯定超过他,只是时间问题。当然资本市场不是脱离中国经济的发展,背后的驱动力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崛起,一个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对经济的需求是天然的,走向资本也是天然的。我看到上海街上很多小商铺,开始你不需要上市,但是开了1000家一定要上市,你上市了就一定超过沃尔玛,因为背后是13亿中国消费者。
中国二十年资本市场发展为什么这么汹涌澎湃呢?讲两个体会,第一中国资本市场可以发展成功,最近我写过一篇文章是《1921年的中国》,这是证监会的内网上的。我说1921年的中国发生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件事情很多同志都不知道,1921年就在上海曾经建立过121个交易所,全中国建立了136个。1921年的夏天,上海物品交易所赚钱了,然后大家就疯狂开始注册交易所,因为那个时候到租界注册就可以拿到牌照,很简单,结果三个月注册了121个,扩张到全国136个,三个月之后1922年3月份全部倒闭。我就说了,1921年的中国已经决定了中国发展的模式和道路。第一,中国人民热爱交易,热爱交易所,就是喜欢追求财富,比较勤奋,有这种不停的冲动。比如说2007年中国市场的换手率,全球平均100%多,我们平均900%多,现在降下来我们是400%的500%,全世界也只是50%到60%,中国人民对于财富的追求,对于投资机会的把握还是比较积极的。这就使得我们的市场一定有发展的前途,中国这个国家具有发展市场经济天然的土壤,但是我们实事求是讲,如果中国发展纯粹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一定是会崩溃的,所以中国最后一定会走上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从1921年的中国发生了两件事情,我上次来上海开会专门跑去看了一下一大的旧址,大家可以去看看,这是免费的,你看墙上很多的传单都是当时的实物,去看整个社会民不聊生,为什么成立共产党,为什么走上那条道路,中国人最后找到了平衡点。中国资本市场也是这样,有发展资本市场的天然土壤,难点就是怎样找到这个平衡点。
另外一个,中国资本市场搞了二十年,我们得到了什么呢?我去年去了浙江的乌镇开会,我很受启发,给大家一下乌镇的风景,古色古香,保留了清朝和明朝的风貌,这些房子里面推开门一看里面被改造成这样——五星级酒店,我当时很受启发,这就是我们应该怎样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一方面要尊重中国的国情,保持原貌,另外一方面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不能牺牲质量。这就是过去二十年中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争论之一,本土化还是国际化,结果发现应该把中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相对完美统一在一起,这就是中国的道路。作为对比我也去过湖南的凤凰,比乌镇还要漂亮,有山有水还有文化,也是沈从文的家乡,这么好的风景推开门就看到两个耗子,再也不想去了。如果你搞了中国资本市场一方面你根植于中国经济,尊重中国国情,另外一方面如果全是内幕交易和过度投机一定是要崩溃的,一定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所以一定要两者完美结合在一起。
中国资本市场的十二五规划,中国资本市场没有自己的目标,唯一的目标就是服务、服从于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有什么发展目标呢?大体来讲第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怎么建立创新型国家,推动科技企业和资本的结合。1971年美国推出纳斯达克,二战结束以后我们要从大的事件来讲人类只发生两件事情,经济事件第一事情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的版图,第二就是1971年美国推出了纳斯达克,引领了唯一的经济从制造业走向了创新产业。中国2009年推出了创业板,有很多争议,有很多制度上需要完善,但是最后带来的社会变革我们相信跟美国的纳斯达克是一样的,甚至会超过它。今天去看全中国多少年轻人在创业,他们提出的点子都超出你的想象。什么是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新兴的农牧业可能没准是战略新兴产业,我们讲这就是市场。
第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我第一次来上海参加陆家嘴论坛就讲了一个故事,义乌离上海很近,原来是农村,现在常驻老外100、200万,上次我参观的时候他们领导说你晚了一个星期,我说怎么了,他们说一个星期之前开了一次运动会,什么运动会?韩国人运动会,韩国人在义乌开韩国运动会,能够想象有多少韩国人呢?因为有市场,所以风声水起,所以国际金融市场的建设是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所以上海要支持资本市场,支持资本市场就是支持自己。
第三,资本市场与西部跨越式发展,前三十年主要靠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崛起,今后三十年中部和西部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怎样推动西部的跨越式发展呢?我之前有过机会去新疆支援建设,安排了300多个干部我给他们做了讲座,我说你们新疆和美国的硅谷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他们全都楞住了,我说有两个,第一都是西部,第二都是落后的地方。硅谷100之前是旧金山,是淘金的地方,50年之前有10万美国农民,50年之内成为全世界高科技企业的摇篮,就是因为实现了硅谷企业和资本的对接,所以你们新疆快速发展很简单,有什么好东西统统拿出来上市。有什么东西呢?第一石油,第二矿山,第三农牧业,第四旅游,还有高科技,还有风能发电。几年以前我去新疆调研,当时看到戈壁滩2个小楼,40个人搞了一套风能发电,我说你们真了不起,哪里来的人才,他说全中国最好的风能发电的人才都在中国,我说你怎么把这么多人弄到新疆来,新疆怎么说也是边疆,他说我搞了一个东西叫股权激励,一上市每个人都是1000万,所以虽然在戈壁深处,只要有正确的机制也可以复制微软,你有正确的机制也可以复制硅谷。
还有就是资本市场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今天希望建设和谐社会。给大家讲一个故事,1931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争论,美国的通用汽车第一任总裁威尔逊提出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概念,他让工人拿养老金买股票和共同基金,然后美国的资本家就受不了,非常生气。你这么一弄,工人和我们一样就成为了资本家,威尔逊的名言就是为什么不行呢?他很有远见,随着的一百年间越来越多的工人通过养老金入市,成为了白领化的资本家,成为了美国经济的股东,我们希望未来的三十年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成为中国经济的股东。马克思主义说什么是社会主义呢?社会主义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怎么当家作主了,你做了股东就可以当家作主。我们小时候的语文书有一个半夜鸡叫,如果周扒皮自己搞股权激励就不用自己三更半夜爬起来,不用半夜鸡叫了。
2020年中国经济愿景,我们希望2020年的时候中国经济能够成为比较现代化的经济体。我们看一下美国今天有财富500强,如果你打印出来,数一数,从第一数到第四百九九位,你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基本都是上市公司。2020年的中国大致如此,也会有财富500强,从第一到第四百九九位都是上市公司,所以你们和你们的孩子一定要和资本市场发生关联,未来的十年如果任何人不跟中国资本市场发生关联,一个基本结论就是你被中国经济边缘化了。
我们08年制定了一个中国资本发展战略,直到2020年,可以到网上下载,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基本路径,也基本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因为资本市场承载的是中国市场经济的主体。
给大家看一下2010年全球IPO市场。第一名是中国,350个公司,所以大家不要老觉得企业上市就是圈钱,企业上市应该是更好地种树,有的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当然不可能每个都长成参天大树,也有可能有并购等等,但可以把企业种上面。第二名是美国,第三名是欧洲,第四名是香港,大家不要忘了香港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分,同时美国IPO的一半来自于中国,所以中国现在经济的发展模式令全世界非常震惊。美国一个企业IPO是一个随机过程,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完成治理结构去融资,是一个自发过程,是随机性,中国是有组织地去IPO,这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见过,不仅会改变中国经济的版图,也会改变全世界经济的版图,十年之后的中国一定可以出现自己的GE和微软,也完成可以出现中国的硅谷,而且肯定不止一个。
最近我们接待了瑞典国民养老金到中国的访问,我还很受感触。一般美国人来访都希望投资于中国,希望把额度开放怎样,我们讲了一些比较好对付。瑞典的养老金造访中国对中国一无所知,我们认为是长期资金的吸引对象,所以就接待一下。他们的习惯在甲方的位置,基金公司都知道养老金像社保一样,天天考试,你们去竞争,所以做惯了甲方,很多西方国家的养老金管理者比较成问题的,也是比较腐败的,因为长期别人求他。瑞典养老金不是腐败,而是太无知了,不太了解中国,稍微有点傲慢,问了200多个问题,非要回答一下。我们很耐心讲了40分钟,最后说时间过了,还有别的会议,他说不行,还有30个问题,我说这些问题我们都在改善之中,我们也知道有这些问题,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很多问题都有一个过程,但是我最后给你讲两句话,第一,你们到不到中国来投资我们真不在乎,因为我们有的是钱。中国社会现在的经济术语是流动性过剩,我们人多,加在一块是多少,很多地区的钱成为热钱,成为了社会的危害,找不到投资工具,现在不是没有钱的问题,像浙江钱都成了问题,所以我们并不稀罕你的钱。第二,我还是希望你到中国来投资,因为你代表长期资金,能够改善我们投资市场的文化,即使对中国的资本机构、基金公司产生一些压力,但是压力也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强健。第三,你来中国投资一天其实就可以做出判断。他说为什么?我说告诉你100年以后伦敦有个老贵族有两个选择,第一去美国投资,第二不去美国投资,去美国投资的人勉强跟上了历史的步伐,没有去的彻底成为了历史。如果你在中国待一天,你应该在中国见一批人,我说见一些企业家和创业者,这是全世界最好的企业家和最好的创业者。他问为什么,我说他们365天,天天不闲着,天天跑贷款,天天跑项目,一个晚上恨不得吃三顿饭,顿顿都要喝白酒。你们西方最烈的伏特加只有42度,我们最少是56度。我说还有机会可以见一下政府官员,尤其是地方政府官员,这帮人也是365天,天天跑项目,天天跑贷款,一晚上吃三顿饭,也是顿顿喝白酒,也是企业家,也是投行家。我说你见过一个国家13亿人都是企业家,都是CEO,都是投行家,他说没有见过,虽然有问题,我们也在持续改善,努力消除这些矛盾,他感觉很震撼。我们不是忽悠他,只是实话实说。
我讲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也希望在座的同志们共同去推动,今天的中国老百姓有一个很大的担忧就是通胀的压力,我们看看发达国家以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1984年到2010年,美国的401养老金体系每年的余额和道琼斯的收市点位做了回归,我希望是正相关的,结果数据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迎合系数是98%。这怎么解释呢?就是美国的资本市场几乎完全是依托于本国的长期养老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发展起来的美国养老体系,或者个人的养老资产完全依托于本国资产的崛起而建立起来了,两者实现了良性互动,对今天的中国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借鉴。我们现在的养老体系大部分同志就是拆东墙,补西墙,昨天收到的钱没有了,赶快到另外一个地方找点钱来,根本没有想到应该跟资本市场发生关联,因为通过长期投资去实现回报。这个实际是过去三十年中所有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来的基本路径,我们中国一定要高度重视,我们应该发挥我们的优势,更应该搞成功。
这里面有两个要点,我们到高盛参加工作,进公司第一天填了一堆表,随后的每个月不知道的情况下三个月钱就进去了,有两个动力。第一,如果你往里面放1500美元,公司会给你放一样多,所以你会多放一点。第二,你如果59岁退休拿出来,纳税15%,如果59岁以前拿出来45%,所以激励你长期投资。这些值得我们去借鉴,这些资金最后的投资更多通过基金经理,也为中国基金业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结束之前,说一下题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一般都是三十年,德国、英国、法国二战结束以后是30年,日本是31年,亚洲四小龙也是30年,我们改革开放到2009年正好是30年。30年遇到问题,碰到瓶颈,需要产业升级,这些问题是必然的趋势。怎样实现飞跃,实现更长时间的发展呢?我记得小平同志在1984年的时候曾经给中国制定过一个规划,他说中国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人均达到8万美元,中国要翻5倍,有可能吗?结果中国翻了6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发展三十年到五十年,才可以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今天正好站在前面三十年和后面三十年的中间点。中国是否能够再有三十年的增长,我相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记得我们以前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也就是二十年以前,美国人有句话:美国企业家最疯狂的梦想是8亿中国人早上起来喝一杯可口可乐。这是一个多么广阔的市场,不可想象,如果能够占领市场就不用来侵略了,所以想象如果8亿中国人早上起来喝一杯可乐,那能够卖多少钱呢?今天有13亿钱,早上起来不一定喝可乐,可能喝一杯牛奶,不一定用电话,可能直接用手机了,开始换手机了。可能买车了,北京就开不动了,北京去年的汽车增量是72万辆,正好是香港的总量,香港人都震撼了。13亿人买房子了,结果房价挡不住了,这是过去三十年的发展过程,初级消费的唤醒推动经济增长。如果13亿人都开始创业了,每个人都带着他的公司去IPO,这真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见过的,因为我们发现了资本和科技的对接,如果我们促进资本和科技的对接,我们完全有可能实现这个产业的升级,走到更高的层次。
为此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宣传工作,今天听说有交大的学生在场,我今天晚上去复旦给学生做讲座,我每到一个城市都要到当地大学做公益性讲座。我们做了几年工作之后主要是为了吸引人才,因为国家和国家金融的竞争主要是竞争人才,华尔街是30万人,纽约是20万人,我们培养出40万人就超过了华尔街和伦敦,所以希望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资本市场。很多业界人士都说能不能汇集成一个材料,让别的学校的学生可以看到,让我起一个题目,最后我想到一个题目,美国伟大的作家戈登他说19世纪的末期美国的钢铁产业如此重要,引领了美国钢铁、化工、汽车、橡胶、铁路等所有的产业,所以是美国经济的“锋刃”,所以我相信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将是中国经济的“锋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