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法》修订草案首提基金经理可炒股
律师质疑:若监管不完善,或纵容“老鼠仓”
马燕
作为拿普通百姓钱投资的特殊群体,基金经理自己到底可否买卖股票?这一长久以来广受争议的话题,昨日有了重大进展——据专业媒体发布的《基金从业人员将可买卖股票》消息,有意“变堵为疏”。壹财经记者昨紧急调查各方人士意见。有律师表示:目前我国监管环境不完善,若果真这么做,恐致“老鼠仓”查证更难。
专业媒体:上月《基金法》修订草案下发
首提基金从业人员可炒股
据《证券时报》昨日报道,备受关注、耗时1年半出台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已于1月中旬下发监管部门、基金公司并广泛征求意见。意见稿中除前阵子广受瞩目的私募将纳入监管范围(详见本报1月14日报道),更首次提及基金从业人员将可买卖股票。
具体规定见草案第十七条,“基金管理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其本人、配偶、利害关系人买卖证券及其衍生品种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申报、登记、审查、处置等管理制度,避免与其管理的基金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发生利益冲突。”
另据第五十九条之一规定,公募基金投资托管行股票、股东承销股票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重大关联交易被豁免,但应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现在征求意见进行得如何?昨日,记者辗转联系到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督察长,他表示,自己还没见到文件,个人对此的态度是“可以放开,违规重罚。”
圈内评价:是“潜规则”浮出水面罢了
“如果成真,绝对是个重大变化。”上海阿尔法基金研究中心研究主管庄正介绍,对基金从业人员能不能炒股问题,监管层近年来有“堵不如疏”的思路。现行做法是尽管基金从业人员不能炒股,但其亲属可以。此番媒体所披露的条文,最大的变化是把原来允许的“配偶、利害关系人”可买卖证券范围,扩展到基金从业人员“本人”也可以。
来自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销售一线的负责人姚先生介绍,自己来公司前就跟基金公司签署过自律条约,把配偶、亲属的账户、买卖股票情况及时向公司申报。但由于是“自律”性约定,强制性不强,据他所知,的确有基金经理,通过亲属、熟人代持却并不申报。因此,若此番草案修改成真,也不过是“将潜规则透明化”。
他评价说:“所有从业人员的信息,行业协会都有登记,如果监管层想查,能查不到吗?直接按图索骥就能调出交易记录。”因此,他个人对草案意见稿的评价是:有较大进步,但关键在于落实。
庄正也认为,既然以往法律已要求“配偶、利害关系人”买卖了股票得申报,那么从技术上来讲,增加对基金从业人员买卖股票的监控,是完全可实现的。因此“关键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监管到的信息能披露到哪个层面,能否做到向公众完全披露。”
他个人认为,“若监控的信息完全向公众披露,接受公众监督,那‘老鼠仓’肯定无处可藏。”但遗憾的是,目前人们常看到的情况却是:不少“老鼠仓”被查处的第一信息源,是媒体先“捅”出来,而不是监管层公布的。
律师质疑:若管不到位或纵容“老鼠仓”
网友调查显示近8成反对“草案”
昨日,这一重磅消息经各大网站转载后,在网民和投资者中也引起强烈反响。十多年投资基金成千万身家的南京基民“葛千万”持赞成意见,认为“疏”比“堵”好,说明监管机构加强了监管力度,有信心对“老鼠仓”等不法行为进行管制。
但某网站的一项调查却显示:占投票数79.7%的网友,对草案这项修订意见表示反对,认为“这只会出现越来越多‘老鼠仓’”;仅12.2%的人表示支持,认为基金从业人员也是投资者,应有权参与股票买卖。还有83.8%的人表示,如果此次草案通过,他们将不会投资基金,因为“认为基金从业人员可能把基金的钱公款私用。”
壹财经维权律师、江苏涂勇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涂勇认为,尽管“堵不如疏”用意是好的,但在实施中很难。理由有三:第一,监控难。比如,某基金经理掌管的基金买的是银行股A,他个人投资时虽没买A,却买了银行股B,那一旦其所掌管的基金带动A股价上扬,很可能拉动同板块的B也上扬,这样算不算违规?再比如,基金经理A和基金经理B,尽管自己都没买所掌管基金所投资的股票,却交换持股,即A私下买B的股票,B私下买A的股票,这是否能被监管到?涂勇认为,目前我国的监管环境还很不完善,如果细则不配套到位,很可能“老鼠仓”更难查,变相纵容“老鼠仓”。
第二,行行有行规。如法律规定职业律师不能兼任公司高管,以防范个人与企业利益所得上的冲突。“职业经理人都要有职业准则和回避制度,既然作为拿百姓钱投资的特殊群体,各方面待遇和工资非常高,就必须有所放弃,不能兼得。”
第三,如果基金从业人员可以买卖股票,那是否《证券法》也要修改,证券从业人员也可以买卖股票?证券咨询人员也可以边荐股边买卖股票?综合上述因素,他个人认为,目前环境下如果监管细则跟不上,贸然允许基金从业人员买卖股票很不妥当,很容易伤害持有人利益。
实习生 王依玲 记者 马燕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