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半路搭伙风险大 阳光私募合伙需谨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1日 07:38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胡晓

  随着阳光私募的大跃进,以往那种单打独斗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不少大型阳光私募开始引入合伙人,但是由于利益纠葛、文化冲突等原因,不少半路搭伙的阳光私募内部出现了不和谐甚至拆伙的情况。

  证券时报记者日前获悉,上海某阳光私募一位合伙人近期离职,该合伙人曾经担任某公募基金公司专户部投资总监,且任职期间业绩相当不错,去年8月才加盟上述阳光私募公司,不到半年时间便拆伙。

  据知情人士透露,上述合伙人在离开公司之前与该公司董事长产生矛盾,甚至在办公室公然大吵。最后这位合伙人带着2个信托账号离开了公司,自己组建新公司单干。

  对于上述合伙人离职的原因,该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两人拆伙的时点比较敏感,年终奖刚刚派发完毕就分道扬镳,利益纠葛应是最大原因。上述工作人员坦言该公司去年业绩表现不好,提成很少。新合伙人凭借自身人脉拉到不少资金,对公司规模贡献度较大,很可能对年终分配不满。但是也不排除文化冲突,虽然两人都出身于公募,但是该董事长在公募主要从事基金管理,而新合伙人从事专户管理,投资风格迥异,难以合拍。

  这种合伙人之间出现矛盾的现象在私募中并非个例。深圳一家阳光私募研究员表示,上海多家合伙制私募都有类似情况。某知名合伙制阳光私募从某小型券商挖了一位研究员,2年时间就因为利益纠葛不欢而散。还有一家阳光私募分管研究的合伙人由于和总经理投资理念分歧过大,近期也萌生了拆伙意图。

  与上述阳光私募合伙人矛盾重重不同,也有阳光私募内部十分和谐。以重阳投资为例,由于该公司的主要合伙人都由“熟人”担任,因此工作氛围和谐,业界都有口碑。

  南方一家大型阳光私募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经过一年多的物色,最近重金聘请了一位新财富排名第一的研究员担任合伙人,分管研究。对于阳光私募来说,引入合适的合伙人,对于公司的业绩以及品牌提升都大有好处。但是目前很多阳光私募引入的合伙人仅仅根据业务需求,对于合伙人背景了解不深,入伙后诸如投资理念不一致、利益分配不均以及文化冲突等问题渐渐浮现,导致公司不和谐,最终掣肘公司的发展。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