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1 中国对冲基金元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1日 07:24  一财网

  2007年,一本名为《对冲基金风云录》的书籍风靡中国金融界。2010年,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业务陆续推出,A股市场终于迎来做空机制,对冲基金更近一步。2011年2月,国泰君安资产管理公司宣布拟发售一只A股私募对冲基金产品——君享量化,真正意义的对冲基金终于现身。

  千呼万唤始出来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目前中国内地私募基金虽已出现对冲基金雏形,具有一定私募性和灵活性,但缺少对冲基金的灵魂——对冲。在内地没有引入做空和对冲机制以前,其实没有一款对冲基金是名副其实的。

  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业务的推出,使具备对冲和杠杆属性的对冲基金成为可能。国泰君安君享量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脱颖而出,这只私募产品的诞生也开启了内地真正意义上的对冲基金之旅。

  实际上,在去年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华尔街不少华人就开始将视线转移回国内,地下的对冲基金就已经悄然出炉。“只是,这种对冲基金基本上都只是在华尔街操作,没有在内地公开发行,所以很难说是中国内地的对冲基金。”沪上某公募基金公司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国泰君安君享量化虽然依旧只是一只私募产品,但它通过国泰君安营业部销售的模式,让其成为首只公开发行的对冲基金产品。此举也填补了内地资本市场这方面的空白。国泰君安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章飚对记者表示,“做真正意义的对冲基金一直是自己的梦想,在君享量化之后,还会推出更多的对冲基金产品,相信未来内地的对冲基金市场将会有更多的机构进入。”

  公募机构蓄势待发

  虽然由于其机制更为灵活、监管相对宽松,私募机构已经在对冲基金的道路上先行一步。但是记者采访发现,公募基金同样对对冲基金业务充满渴望,从业人员同样对未来管理对冲基金产品充满信心。

  作为行业“新兵”的掌门人,早年驰骋华尔街对冲基金业的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公司总经理胡斌毫不掩饰其对于对冲基金的高度青睐。“A股市场已经有了股指期货这一对冲工具,而只要操作得当,风险对冲的模式显然可以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胡斌表示,“希望自己在华尔街多年的对冲基金管理经验能在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公司用上,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回报”。

  据了解,纽银梅隆西部基金旗下首只产品纽银1号就明确将利用期指来对冲系统风险,给投资者更为稳健的投资回报。不过,目前像纽银1号这样的公募产品运用期指这种对冲工具依旧有着太多的“阻碍”,如资金托管行、期指账户等问题。

  “我们一直在努力沟通,相信不久就会解决这些问题”,胡斌告诉记者。而其他公募基金人士同样向记者表达了这种期许。或许,公募发行的对冲基金产品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梦想成真。

  未来与瓶颈

  中国的对冲基金未来将大有可为,当然也并非一帆风顺,许多发展的瓶颈亟待突破。

  众所周知,对冲基金主要特征就是对金融衍生品的灵活运用。而内地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处在发展初期,成长有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正是由于内地对冲基金业处于萌芽阶段,发展壮大还面临诸多的瓶颈。章飚对记者表示,从客观上,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对冲工具、手段不够完善,期权、融资融券等金融工具有待完善和放开。主观上,人才储备和投研、实践能力需加强。

  上海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对记者表示,根据监管法规,内地对冲基金不可能单边做空,这种机制也使得对冲基金难以发挥其高杠杆效用。但该人士也表示,考虑到国内对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仍处于试点起步阶段,随着证券公司控制风险能力的增强,业务发展的成熟,保证金比率有可能逐步下降,内地对冲基金的可控杠杆倍数也就有可能有所放大。

  另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在内地对冲基金业的起步阶段,随着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一些券商、基金着手建立了量化投资部门,但由于时间太短,与国际成熟市场对冲基金业在软、硬件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投研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

  无论如何,正所谓世上本无路,走得多就成路了。在各大金融机构与监管层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内地对冲基金业将拥有一片自己的天地。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