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薪酬背后的行业形象 岗位收入差距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5日 01:49  第一财经日报

  谢潞锦

  近日,某人力资源公司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基金行业2010年人均年收入超过百万元,大幅度超越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去年各行业人均之首的证券行业17万元的水平。由于该报告是对40余家基金公司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样本占目前国内61家基金公司的七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所以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网上社区、微博的热议。

  对此,上海地区某家从事第三方销售的机构负责人认为,在社会大环境下,基金行业人均年收入超百万元引起社会关注并不奇怪。但上述数据可能并不能完全代表基金行业收入的真实性,“毕竟,在存在明显结构性差异的背景下,基金行业每个工种、岗位上的薪酬是不一样的,有的甚至相差非常悬殊。”

  一家长期跟踪研究国内基金行业的咨询公司负责人在其微博上则直言,目前公募基金行业人员压力非常大,即便达到传说中的人均百万元的收入水平,也并不为过。事实上,与那些收入丰厚且转战阳光私募行业的“前辈”来说,国内公募行业的整体收入相对不高。尤其在“以人为本”的资产管理行业,没有必要为了那些模糊的统计数字而对整个行业进行怀疑,毕竟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部分基金经理还是为持有人创造了可观收益。

  而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的情况,相同基金公司内部的人员薪资差距是明显的。

  某家小型中外合资基金公司销售部门负责人就称,“即便都是在同一家公司服务的基金经理,股票型基金经理的收入明显会高于固定收益方向的基金经理。另外,每家基金公司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小型基金中的中层管理人员的收入,可能还不及大型基金公司的普通职员。”

  应该说,在基金行业的高管眼中,投研团队的薪资需要保持足够的吸引力,否则难以招徕好的研究员和基金经理。某“老10家”基金公司总裁向本报记者称:“这块是公司方面支出最大的部分,从长期看,投资者还是冲着基金产品业绩而来的。”

  但另一方面,也有基金公司高管有着不同的理解。“现在国内基金经理的日子太舒服了。”一家合资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在国外市场上,公募基金经理的收入并不如国内那么耀眼。

  其实,基金行业的收入高低之所以饱受关注,主要是该行业与公众之间尚未有相当多的“割裂”。尽管很多基金经理为了基金产品业绩,心理、体力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来自社会的不信任,还是给该群体造成了很多困惑。一位离开基金公司高管位置的某金融机构负责人百感交集地表示,回顾以往他所在的岗位,逐渐发现,在各种猜想、指责下,“基金行业几乎成为娱乐行业的一部分。”

  当然,对这种现象,相当一部分来自基金行业内的人士也给予了反思。“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恐怕与该行业的公众形象有关。”某位刚刚履新的合资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从社会责任、行业形象塑造等方面考虑,基金行业中还需要提高内功,打造合适的企业形象,改变浮躁的心理。

  也有一位长期供职于基金销售部门的负责人认为,该行业的收入能否与从业人员的付出匹配,恐怕是“冷暖自知”。不过,她也承认,随着社会责任等要素在基金行业中不断沉淀,该行业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也会慢慢缩短。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