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私募江湖草根派:人脉成就周水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2日 10:56  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

  刚刚过去的2010年,无论是从资产管理规模还是业绩表现,包括公募基金经理们的“奔私”潮,私募在资本市场上都吸引了足够多的关注。2010年,常士杉的世通/期取得了96.16%的骄人成绩,而公募冠军孙建波的华商盛世收益为37.76%。

  从展恒理财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来看,2010年私募名次瞬息万变。第一季度,和聚以23.19%的收益夺冠;第二季度,先锋1期52.23%领跑;第三季度,收益46.71%的彤源第一;第四季度,收益48.86%的国淼一期跑赢。但2010年年度冠军最终属于民间高手常士杉,而在2009年,他的年度排名仅在140名左右。

  私募江湖中,公募派、券商派、草根派三分天下。哪一类私募最给力?

  一直以来,出身券商的私募基金经理以嗅觉敏锐、操作灵活领跑。2008年,在上证指数大跌65.39%的行情下,邓继军的金中和西鼎逆势获得23%的正收益;2009年,罗伟广的新价值2以192.57%的收益夺冠。但在2010年,草根派打了一个翻身仗。从587个产品的整体收益情况来看,草根背景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收益率最高,为7.81%,公募背景次之,为6.9%,券商背景的排在最后,为6.16%。

  “股神”巴菲特45年来保持的年复合回报率为20.3%。在持续的长跑中,能够与他比肩的私募又有多少?现在尚未到定论时。请看本报“私募江湖”系列报道。

  人脉成就周水江

  本报记者 张建锋 北京报道

  成立不到三个月,中融国际信托“西域-光华59”就以50.92%的收益率排名第四位。

  跟大多数专业投资人士比起来,周水江的出身显得颇为另类:曾经做过语文老师、报社记者。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近20年的周水江,如何在高手如林的私募江湖中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

  “饿”出来的理想

  上世纪60年代,周水江出生在彭泽县下属的一个农村,父母都是不会写自己名字的地道农民。“小时候家里基本没有米,主要以红薯为主食,但仍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当时的最大感觉就是‘饿’。”

  “农村太苦了,所以小时候就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变为城里人。当时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转成城市户口,讨个城里人做老婆,做个城里人,为父母争光。”周水江笑言,小时候身体比较瘦小,体质不是太好,感觉做农活太累,而读书相对来说轻松点儿,所以自己更愿意读书,小时候的饥饿成为他后来努力工作赚钱的主要动力。

  1988年,师范毕业的周水江做了语文教师。不久,他进入一家国家级行业报纸做记者。

  而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份摩根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报告让周水江看到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机会:该报告称,未来十年到二十年时间,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资本市场将会快速成长。彼时,中国股市刚刚起步。

  “当时每个月工资仅有一两百元,就从一位老板那借了5万元。”1994年,初入股市的周水江就领教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疯狂。“在大盘900点左右买入,连涨100多点到1052点,随后一路跌至500多点。借来的5万元本金缩水至2万多元,亏损了50%多。”当时亏损额抵得上好几年的工资,这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长期跟踪个服

  这次挫折,也让周水江决心把资本市场弄清楚。一方面,他找来——会计基础和股份公司会计规范,自学财务知识;另一方面,周水江开始广拜“老师”。“去每个证券营业部,只要是工作人员,我都会过去请教,和别人聊天、请别人吃饭。”

  在刻苦学习、广拜老师的努力下,1993年,周水江遇到了对他投资生涯产生最大影响的贵人:白贵生。当时在工厂工作的白贵生,通过炒股使得自己的资产高达几百万元,“每年他都会去上海几次,有投资圈朋友的饭局,他都把我带上,介绍一些投资圈的朋友给我认识,还会安排我到他朋友公司去体验投资生活。”谈及这段历史,周水江至今仍满怀感激。

  在知识和人脉迅速增厚之际,第一桶金也随之而来。周水江在朋友介绍下买入的一只股票,在1994年和1995年的熊市中没有下跌,在1996年牛市到来的时候,该股票让周水江的资产达到百万元。1998年,在白的介绍下,他进入一家投资公司工作、学习,在这个阶段,周水江的财富从100万元迅速增至1000万元。

  “当时投资的主要是医药股,而且融资比较方便,如果你持有股票的市值有100万元,那么很多不炒股的人会借给你50万元,他们从中收取利息,也正是有着这样的民间杠杆融资,我的资金规模在短短几年内增长了十余倍。”

  人脉被周水江视作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在谈及自己投资的最主要人脉时,周水江说是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的关系搞好了,他们才会告诉你公司的真实情况。去调研时,他们也会热情接待,如果关系处理不好的话,他们会以各种借口推脱,很难了解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

  “关注一家公司就应该长期跟踪它,与公司保持密切联系,不管公司处于顺境还是逆境,这样才能对一家公司的发展轨迹、所处的发展阶段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周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他仍与获得第一桶金的公司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巴菲特远离华尔街,回到奥马哈,是希望不受市场上嘈杂声音的影响。”周水江表说,这样的环境下更容易坚守自己内心的价值。“每天都会有很多的信息和不同的声音,作为一名投资者,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做投资决策时,不能受别人的意见左右。”

  看透所投资的上市公司,是周水江最强的投资利器。“要在国家明确的方向下深度挖掘个股。看好一家上市公司后,马上去上市公司调研,跟公司高管、董事长交流。在调研公司时,除了看公司的产品外,最主要的是看公司的管理团队。”

  “一个企业能否得到快速的发展,公司的领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投资需要和有能力的领导者一起伴随公司成长,如果公司的管理团队目标明确、富有激情,那么该公司很值得关注,否则,就需另选公司。”

  周水江的 “三拐点”投资法

  拐点一:行业拐点

  选择上市公司时,看行业的拐点。某个行业景气度来临时,该行业值得关注。

  拐点二:主业拐点

  如果以前公司的主营业务比较混乱,通常是几个业务一起做,没有明显的主业,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后,公司明确一个业务为发展方向,这时公司业绩做好的可能性非常大。

  拐点三:管理拐点

  如果以前由于管理团队的无能,导致处于较好行业公司的业绩一直不理想,但换了一批管理团队后,经过接触,感觉新团队确实是干实事的,这样的公司也值得潜伏。

  除了通过对上市公司“三拐点”进行判断外,对公司的上下游、整体行业也需要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有助于对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有更全面的了解,这同样是做投资的重要依据。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