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基金发行潮涌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9日 01:2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银河证券 王群航

  2011年元月,惯例上的新基金发行淡季,悄然变成了发行旺季。不过,1月24日在元月发行高潮即将收官之际,某基金公司关于旗下新基募集期限延长四个交易日的公告,却诱发了业界对新基发行潮涌隐忧的关注。

  在此之前,市场上所有的新基金延长发行期案例,都是因为那些新基金在规定期限里的发行状况不理想。但是,此次这家公司的新基金发行延期,却与已有的惯例不一样,因为该基金公司拥有极强的渠道支持背景,并且在固定收益投资方面的历史业绩曾经较好,过往的发行业绩也一贯良好,因此,这次延期,极有可能另有原因。据观察,这只新基金在成立之后会有三年的封闭期,发行时如果能尽量做大一些,好处自然多多。

  其实,随着新基金如潮涌般的大量发行,已经出现了一些棘手问题,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基金规模下降,基金的数量增加了。但所管理的基金资产却没有同步增加,这就是一个不太正常的现象。用经济学的原理来解释,就是发行新基金的边际效应在不断下降。因此,在此发行潮表象繁荣的背后,我们是否应该对基金发行潮涌做一些反思:其一,审批通道增加,是否就一定意味着发行数量增加?其实,这两者之间不一定有着必然的联系。其二,如何让市场有一个合适的发行数量,让发行效应有一个合适的边际,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当然,在基金公司方面,作为当事人、直接利益方,他们是不可能做好这个方面的思考的。这种思考,只能由管理层,以及除了基金公司之外的其它机构和人士来做。

  在现有控制新基金发行的措施里,管理层已经在使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关基金公司在运作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某些与现有法律、法规不一致的地方,有需要调整的地方、改进的地方,就有可能会被暂时停止接受发行的申请。二是相关基金公司在高级管理层方面存在某些问题。除此之外,本人认为,是否可以有其它的方法来控制一下新基金的发行节奏?因为已有的方法属于定性范畴,在定量方面,我们是否可以做一些探索?这个方面,可以参考的指标比较多:旗下基金已有的业绩、旗下已有基金的发行边际、持续营销情况,等等。

  目前,除了三大报之外,还有七家基金评价机构已经得到管理层批准,可以对外公布基金业绩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基金公司业绩做评价,从而给出相应结论。这些结论,是否就可以作为管理层接受基金公司发行申请的依据之一?当某个公司在某些方面的管理绩效达不到某个标准的时候,是否就可以暂时控制一下他们对于同类型新基金的发行,待他们的业绩切实提高之后,再批准他们发行。这种做法,对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应该很有利。

  另外,关于新基金的发行边际效应,也可以统计出来。当某家基金公司在某类新基金上的发行边际效应低于一定标准的时候,是否也可以暂停一下他们的发行呢?同时,当某家基金公司在一定时间内的份额规模降幅超过了一定的标准之后,是否也可以暂停他们的新基金发行?待相关基金公司的持续营销能够达到一定的业绩,表明投资者对于该公司的基金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之后,再恢复他们的新基金发行资格。

  当然,所有这些都只是对新基金发行潮涌的部分反思,不能反映新基金发行中遇到的问题全貌。不过,随着新基金发行管理日趋完善,相关问题应该会迎刃而解。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