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阳光私募勿蹈净值归一覆辙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 04:42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微博 ]

  在公募基金早已绝迹的“净值归一”做法,近期被部分阳光私募基金作为营销利器,吸引来大量客户。“净值归一”给公募基金投资者带来的伤害尚未完全消除,刚刚兴起的阳光私募又要重蹈覆辙吗?

  众所周知,2007年火爆一时的公募基金“净值归一”,实质是一种“障眼法”营销伎俩。当时,公募基金为了迅速扩大资产管理规模,通过拆分或大比例分红等手段,把基金净值人为地降低,给很多不成熟的投资者造成基金“便宜”的假象,从而吸引来大量资金。

  这种有意误导投资者的行为后来被监管部门严格禁止。2008年初出台的《关于证券投资基金宣传推介材料监管事项的补充规定》中明确指出,基金公司负责人使用“净值归一”等表述误导基民,将被证监会约谈,甚至被建议免除职务。但那些被基金一元面值吸引进来的不少投资者,不幸在2008年的全球股灾中损失惨重,对公募基金的信任也从此大打折扣。

  前车已覆,后车本应引以为戒。但部分阳光私募视而不见,把“净值归一”的游戏再度玩得风生水起。显然,扩张资产管理规模的强烈冲动让他们更重视眼前的利益,或者他们相信自己的投资能力一定会避免重蹈覆辙。

  但最终的结果会如何呢?说实话,很多基金研究人士对此并不乐观。这些研究人士相信,阳光私募玩“净值归一”的结局或许与公募基金没有什么不同。大批被“净值归一”吸引入场的投资者,最终还是会因为缺乏对阳光私募的了解逐渐离场。而一旦碰上市场暴跌,这批没有做好风险防范准备的投资者,也许还会损失较大,最终产生对阳光私募基金的不信任感。

  令人欣慰的是,一批业内优秀的阳光私募基金已在抵制这种做法。一家阳光私募基金的总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他们内部讨论发现,这种“净值归一”除了能吸引资金,并不会带来太多好处。所以他们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决定不采用“净值归一”的手段来做市场营销,还是扎扎实实地提高投研实力,为投资者创造好的效益,以此来吸引客户。

  相信这些走在阳光下、始终不迷失方向的私募才会笑到最后,成为阳光私募基金真正的领军人物。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