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年公募基金业绩表现与规模扩张均完败私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7日 01:11  经济参考报[ 微博 ]

  □记者 吴黎华 北京报道

  2010基金业公、私之战已经落幕,私募大获全胜,公募则一败涂地。

  来自研究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无论是业绩表现还是市场的规模扩张,公募基金在和私募的对决中均“完败”,私募“咄咄逼人”的态势正使得公募基金业的变革愈发迫切。

  好买基金研究显示,2010年,在沪指总体下跌14.31%、沪深300整体下跌12 .51%的情况下,私募基金实现了6.60%的收益。其中,有71.54%的私募产品获得正收益,其中近半数私募集中分布在0%至15%区域;二成私募分布在15%至30%区域。

  与之相对比的是,好买研究显示,公募基金2010年则仅实现了3.83%的收益。而按照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其纳入统计口径的166只标准股票型基金2010年的平均业绩仅为2 .89%;21只标准指数型基金的平均业绩则仅为-11.47%。

  分析人士认为,私募表现之所以优于公募,主要是因为在2010年上半年中,私募重点配置了具有防御性的食品饮料、生物医药行业。同时,由于普遍预期2010年以震荡市为主,多数私募持有了40%至60%的平均股票仓位。

  而W IN D统计显示,2010年上半年,沪指几近单边下跌,累计跌幅达到了26.82%,沪深300跌幅则达到了28.32%。公募基金也因此损失惨重,前两个季度亏损额分别超过了600亿元和3500亿元,私募在上半年和公募的对决中也因此大幅胜出,并直接决定了其全年业绩优于公募。

  除了业绩表现外,在规模的扩张和投资者接受程度方面,公募基金也败给了私募。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0年12月底,国内私募管理公司的数目为242家,比2009年底增加了84家,运行中的私募产品共628只,比去年增加了279只,并且单只产品的平均募集资金规模也逐级提升。据粗略估算,目前国内证券投资类阳光私募产品的总资金管理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比2009年底的估算值增长了150%。

  相比之下,公募基金的总规模和平均首发规模却出现了倒退。WIN D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除了Q D II以外的国内基金的资产净值合计为2 .45万亿元,份额规模合计为2 .33万亿份,和2009年12月31日的2.62万亿元和2.37万亿份相比,资产净值缩水1700亿元,份额规模则减少400亿份。

  “私募的崛起,已经将国内公募基金逼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一位基金评价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募基金业绩不佳,基金经理频频变动,人才流失严重,再加上其经营模式的缺陷,正使得投资者越来越失去信心,公募基金业的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