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良玉:中国基金业将迎来发展良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3日 02:2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高良玉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首年,“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和城镇化不断推进是未来五年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两大动力。考虑到流动性充裕局面已形成,加之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基金业将迎来又一发展良机。

  1998年以来,中国基金业蓬勃发展,成绩斐然,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基金业发展陷入瓶颈。许多关心基金业发展的人在思考,基金业发展空间是否已饱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或许我们可从发达市场上找到问题的答案。美国基金管理资产占GDP比重为67%,中国只有6.4%。从居民基金资产与储蓄之比分析,据保守估计,中国基金业有10倍以上发展空间,行业的广阔空间不容置疑。那么,要突破这段瓶颈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春华秋实,中国基金行业起步较晚,面对收益与风险的博弈,由于投资意识和金融意识比较薄弱,基金业有很多值得改进的环节。只要解决好这些问题,负重前行的基金业就能继往开来取得更大发展,逐步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为居民理财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教育投资者更关注长期业绩。目前,对公募基金投资业绩评价更关注其在同类产品中的排名。这就导致几个问题:一是在同类产品中只有当期业绩最好的少数几只基金产品受投资者追捧和好评,其他95%的产品无论业绩是否战胜其业绩基准,在排名最靠前基金的比照下,受投资者冷落和媒体批评。多数基金持有人“这山望着那山高”,经常感觉自己的基金不是最好的。因此,整个公募基金业投资能力总处于投资者的质疑和不满中。二是排名短期化使基金投资风格短期化,不利于发挥长期投资、稳定市场的功能。排名是基金经理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和舆论关注点,考核决定基金经理投资决策导向,为与竞争对手博弈而制定的投资决策往往会导致配置趋同,形成共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市场波动。

  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及众多私募基金产品考察标准是绝对投资回报率。比如,一只私募基金产品设置10%的回报率为业绩提成起点。即投资者在契约中明确表示,获取10%的收益就对产品业绩满意,允许投资管理人提取业绩报酬。因此,建议基金主流评价标准应是基金业绩基准或某一特定回报水平,而不是同类基金业绩排名。

  二是提高基金产品股票投资比例,贯彻长期投资理念。可考虑按产品类别,提高基金投资股票比例下限。以股票型基金为例,目前股票型基金投资股票比例是60%。在国外,股票型基金投资股票比例下限较高,如美国股票型基金契约规定股票投资比例下限一般为90%。近10年来,每年股票基金平均仓位在92%左右,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重的2008年,平均仓位也维持在90%以上。

  国内基金较低的股票投资比例下限有几点问题:一是不利于为投资者创造良好收益。从统计数据看,仓位择时操作对基金业绩贡献很少有正收益。二是较为宽泛的投资比例导致基金频繁进行仓位择时操作,基金间相互博弈形成市场剧烈波动,不利于稳定市场。

  不同类型基金产品实际上为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工具。开放式基金自由申赎特性为投资者提供自主择时便利。对投资风险回避程度和时机,取决于投资者风险承担能力和自主判断,不应由基金管理人代替投资者做选时判断。基金管理人应集中精力做好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努力战胜市场和业绩基准。

  三是尊重基金契约,保护投资者利益。按照基金契约规定,开放式基金设计已允许持有人根据其对市场风险判断决定是否赎回。是否分红要严格遵守契约规定,不能因为个别人分红要求而损害多数投资人的利益。

  四是基金业仍未解决如何体现人力资本价值问题。基金业发展的根本是人才,但受制于公募基金相对僵化的激励制度,管理层价值和人力资本价值没有充分体现,人才流失压力严重。可借鉴国外经验,实行股权激励或试行公司型基金等制度性突破,以保障为大众服务的公募基金业持续发展。

  “万丈高楼平地起”。笔者希望市场参与各方更呵护基金业,从理解、鼓励行业发展角度出发,采取更加市场化的监管方式;进一步深化投资者教育特别是加强潜在投资者教育;加大基金推广力度;以更客观专业的态度,宣传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的年轻的基金业,从而实现基金业多方参与主体的和谐共生。

  作者简介:高良玉,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