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系QDII管理人的投研能力合格程度难恭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9日 11:04  全景网络

  数据显示,截至11月26日,9只QDII基金中仅有海富通中国海外股票、交银环球精选股票和华宝海外中国股票三者累计单位净值在1元之上,其余的皆低于1元的面值。这说明,出海三年左右的QDII产品,仅有1/3能让初始投资者享受资产溢价,2/3的产品仍让初始认购者处于套牢之中;按成立时间比较,面值之上产品皆成立于08年,07年成立的产品仍然损失惨重,累计单位净值皆在8毛之下,缩水幅度最高者超30%。以此来看,让持有人赚钱的基金系QDII产品屈指可数,让国内投资者获取全球市场收益的初衷,大多数还停留在理想阶段。

  总体上,9只QDII基金自成立以来业绩与基准比较,完全保有优势的仅有4只,皆是在2008年成立的产品,2007年成立的产品较难与基准“合格线”挂钩,多数出现偏离迹象。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各种基金的基准并不统一,有些品种定的基准较低,参考的意义也有所下降。更何况多只产品自成立以来仍然未能提供正回报,在投资者心目中,合格性更是大打折扣了。比较今年以来各只基金业绩表现与基准发现,更多的QDII产品陷入了“不合格”行列。

  研究表明,首批出海的QDII基金在股市行情走弱期间,抗跌性明显优于国内A股基金,部分达到分散A股系统性风险的目的。但在2009年及今年第三季度等行情上升阶段,QDII取得的业绩在国内基金表现中相形逊色;在海内外行情不一致、海外行情好于国内行情期间,QDII管理人未能充分利用地区优势,业绩跑输海外指数,更不如国内A股主动型基金。

  首批出海的9只QDII在绝大多数时间跑输了国内A股基金,今年以来也多数跑输于自定的“合格线”――业绩比较基准,并且,2007年成立的QDII产品历经三年之后仍然让初始持有人处于套牢之中,其管理人的投研能力“合格”程度尚难恭维。而且还存在投资区域偏于一隅、资产配置过分集中、基金经理经验不足以及变动频繁等诸多问题。但QDII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尤其是今年新发行的产品,在产品类型、投资区域及交易方式上有了突破创新,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差异化需求。

  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QDII仍是分散A股系统性风险的一种较为现实的选择,通过申购或认购QDII也是一种比较方便的全球化投资方式。投资人在投资QDII时,应抱着这样的观念:通过QDII为自身的投资组合提供更多选择,来对冲原有资产配置中的投资风险。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