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私募下一步创新没有天花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2日 05:23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私募实验实研究员 翟乐/文

  在衍生产品发展的背景下对冲基金会产生很多风格产品,但是目前还处于萌芽状态

  谭昊:产品创新是大家共同面临的课题,公募也好、私募也好,都希望设计出更符合持有人利益需求的产品,为持有人创造价值。其中一个方向就是对冲基金,我们知道现在国内股指期货形成也有半年多了,慢慢的为大家提供了一些产品创新的机会。请问彭总,你感觉现在具备设立对冲基金的条件吗?

  彭炜:今年股指期货上市以来,虽然说前期对这个市场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但是我们今天还只能说关于股指期货这一块,乃至将来关于外汇、利率、金融衍生产品等等,在目前只是一个刚起步的婴儿。所以说可以预见未来整个市场容量将会很大,但是目前还是比较稚嫩。将来在衍生产品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冲基金会产生很多风格的产品,但是目前还处于萌芽状态。

  市场上有一些私募的期货基金在参与,同时也有一些做数量化投资的私募基金开始介入股指期货,不过他们现在更多做一些股指期货期限套利方面的资产管理。目前,由于整个市场的容量不足,还有监管层对股指期货这一块高标准、稳起步等一些相应条件的约束,规模还不是很大。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经营的业绩算是相当不错的。

  我也做过相应的统计,今年4月16日到现在,其中有两个重要的阶段,期限套利这一块利润实现还是比较可观的。五六七月份刚推出,如果说完全严格做期限套利的话这一段时间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5%以上,接近20%。目前在十月份这一波上涨行情里面完全套利的达到25%以上,接近30%。当然现在处于牛市的氛围,我们谈期限套利可能也不太合适。持有股票,在上面做卖空,实际上拿了一部分,把一部分的利润对冲掉了。但是我觉得,期限套利的产品,从它的目标客户群体应该瞄准市场上风险偏好型不高的客户等,这种是比较适用的。将来与这相关类似的理财产品会得到大的发展,这是将来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方向。

  目前有一些券商已经做这种尝试了,更多用中性化、数量化的标准,规模都不是很大。现在有一些券商的资产管理部门,包括像国泰君安、中信等收益情况普遍是不错的。

  谭昊:看来现在面临整个监管问题、市场规模的问题,很难做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对冲基金,所以除此之外,关于产品创新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呢?

  吕俊:其实创新,最关键的不是在于你想到了什么,而是在于你找到了人才没有。我们当时发行业基金就是因为找到了姜广策博士,他在医药行业积累非常深,人脉非常广,交易水平也很高。证券行业既做基本面分析,又要做技术分析,对组合管理能力的要求也很高。在整个行业指数回调的时候,它没有怎么回调。像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去设计产品比较容易取得成功。另外加上对冲的期货,这种产品我认为未来也是很有前途的。或者在产品设计上再完善一些,克服一些技术上面的难题。

  何震:我们的风格是典型的以自我观点为主,不去考虑其他,或者外在的东西。企业文化就是快乐生活、快乐投资,把快乐生活放在第一位。少犯错误,也就是中庸之道,这是我们公司的风格。

  汪贻文:在创新方面,我想可以多做一些思考。下一步市场可以进行操作的工具在增多,选择一定的时机参与定向增发,包括未来像一些套利模式等等。当下,私募这一块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做得更灵活一些,内部的管理机制如何能够更贴近市场,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关于渠道创新方面,单靠自身,客观的有没有更好的路径,我想主要还是把自身事情做好,在市场发展过程当中逐步去积累。

  谭昊:京富融源的渠道方面是有一些创新的,直销占的比例比较大,可否分享一下经验?

  李彦炜:我们公司开始就是几个合作的伙伴一起成立的,本身也没有什么背景,也没有过强的资金实力,经营上面采取比较灵活的手段。刚成立的时候发现在中国的三大金融机构里面(银行、证券、信托),信托这一块是非常灵活的,所以我们决定围绕信托做一系列的业务。当然在经营公司,或者创立自己公司的时候,会发现公司经营管理实际跟理想有很大差距,尤其在2008年的时候,从6100跌到1600。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发现公司需要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原本我们理想是做传统的基金管理公司或者投资公司,后来随着不断的发展,尤其2008年碰到那样的事件之后,现在的做法就偏离了我们原来的想法。现在公司比较趋向于一个私人银行了。

  围绕信托这个平台,为客户做全方位的私人银行服务。我们是从客户的角度上来讲,有固定收益的产品,比如说我们给他量身定制一些产品,包括房地产抵押的融资产品,定向增发等围绕整个信托的平台做了一个全系列的产品线。

  谭昊:刚才谈到产品创新,很多时候会需要投资工具的支持。想问一下大智慧的张总,投资工具这方面是不是也在不断创新?

  张长虹:我们想做一个标准的产品。现在在中国大背景下的市场上,所做的东西差距都很大,我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个很强大的标准化的东西。

  把一些理念和数据能够标准化,形成这样一个投资,我觉得非常好。另外一点,程式交易,目前法规上不一定允许你直接做,但是程式决策是没有问题的,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模型、数据能够使大家很稳定的获取这样一个价值。要做出自己的风格来。一个合适的流程作为自己的运行机制。还有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要产品化。

  我们下一步配合私募基金和整个阳光私募前进的脚步,不断的提供大规模的数据和适合的模型供选择以配合私募基金在产品和渠道方面的创新。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