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券商资管像创业板冲劲很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2日 05:23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私募实验实研究员 翟乐/文

  券商好比是创业板、中小板。虽然体量很小,但是有30、40、50倍复合增长率

  谭昊:当下资产管理的几大块,原来传统公募是最大的一块,现在阳光私募发展非常迅速,券商也非常重视这一块,请问东方证券陈总,你本身做券商资管业务,对此有什么看法?

  陈光明:我们券商的理财也属于私募性质。券商很早就开始做资产管理,我十几年前就在资产管理部,当时基金刚刚开始成型,所以走了很大的弯路。2005年我们是第一批正式结合理财产品推出来的。从2005年做到现在,目前券商的业务应该讲规模整体不是很大,影响力也不是很强。一方面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走过一些弯路。另外一方面也确实受制于私募的一些特征,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速度慢了一点。针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券商结合理财还是很有前途的,主要基于几点原因:第一点是券商有自己一定的渠道优势。第二点是受到了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作为证券公司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第三点是经过前几年的积累之后,算是厚积薄发,人才的储备和各方面的制度、经验都在提升,所以也具备了快速发展的一些条件。

  当然证券公司的结合理财业务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整体来讲,规模还不够大,影响力还不够大,渠道做得还不够深,基本上依赖于自身的渠道,没有走出去。我们和银行合作算是比较多也比较早的,但是在老百姓的心目当中影响力还是偏弱。

  谭昊:券商因为有天然的渠道优势,常规理解应该比阳光私募发展得更快。但是目前看来阳光私募发展得更快。你认为背后主要原因是什么?两者之间又有怎样的竞争关系?

  陈光明:现在这个理财市场非常巨大,我不认为存在什么特别大的竞争关系。如果说有竞争关系,可能是和基金有一点分流作用。现在都是千亿以上的规模,所以占的份额还是比较小的。再者说,现在理财需求那么大,不存在大面积的正面竞争。主要不是这个问题。券商的优势是有自己的渠道,作为转型的重要方向,政策也非常支持这一块业务的发展,而且券商做的是服务型业务,所以回报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证券公司也有它的劣势,这就是私募的长项,就是机制的问题。相比较而言,从未来两三年的角度来看,这两块都有比较快的发展。

  谭昊:说到机制问题,单总有什么看法?

  单蔚良:在机制问题上,我和陈总的观点比较相似。阳光私募,首先收入不低,另外一方面相对比较自由。刚刚吕总说比白更白,我也同意。但实际上我们监管层对阳光私募的监管,从监管力度来说一定是多于对券商的监管,这是毫无疑问的。为什么很多公募基金的经理流失到私募?首先私募相对工资高,第二个是相比较而言更自由,第三个是股权的激励,可以变成公司股东、合伙人,一起分享收益。这三个机制使得很多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向私募流失。

  那么,券商是怎么回事呢?早在2004年、2005年的时候,因为市场不好,也因为历史的原因,这一块业务在整顿。那个时候公募刚刚兴起,所以从券商这边挖人。前几年,基金在发展的初期,就是通过高薪从券商这边挖人发展起来的。这几年私募发展起来,通过高薪、机制、自由挖人。这是一个生物链。现在普遍而言,券商最有机遇的时候是在2006、2007年市场大发展的时候,我们没有赶上,那个时候我们在被监管,被清算,所以错过了,错过了就失去了先发优势。所以各方面不是特别好,造成了刚才我们说的整个券商这一块似乎发展得很慢。但是反过来说,从2008年开始,券商增速非常快。我经常举例子来说,券商好比是创业板、中小板。虽然体现的体量很小,但是可以给你30、40、50倍的复合增长率。从2008年开始,整个监管层对这一块也非常重视。所以提出一个口号,要培养多层次的机构投资者。这个怎么理解?是从2006、2007、2008年的教训里面吸取的。原先说散户不理性,培养机构投资者,我们理解不等于只培养基金,但那个时候大干快上,2005、2006、2007年,当时本来是希望公募基金能作为市场稳定剂,后来发现当一个封闭市场里面某一股力量特别强大的时候,非但不稳定,反而风险更大。所以2007年暴涨。最后,监管层发现这个市场里面,哪怕是一个生物圈,生物要有多样性,所以提出建设多层次机构投资者的想法。在这个想法里面,券商明显相对更符合这个条件,因为券商规范,规范的话,可能就有扶持你的前提。2008年扶持政策出台得比较快。另外从券商自身来说,自己对整个业务也比较重视了。这一块资产管理业务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是增量竞争,而不是存量竞争。存量竞争是什么?非此即彼。尤其经济业务拼得特别惨的。因为现在该开发的基本上开发完了,现在发展到农村了,你有再大的增量投资也不现实,唯一的方法是抢对方的客户,存量竞争是非常惨的。但增量竞争是什么?好比跑马圈地,你能跑多远就能圈多大的地。我们现在出去竞争不会发现好几个机构抢这个客户,这是增量的竞争,这是比较容易的。增量竞争,就是愿意投入,包括人员的配备,投研团队的配备,用好的品牌吸引新增的客户。

  谭昊:那么券商资管的下一步突破口在哪里?

  单蔚良:券商资产管理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都不太一样,其实它处在一个中间的位置。曾经有媒体问我,你们券商怎么和公募、私募竞争?我认为这得用比较的方法来看,券商还是具有自己优势的。比如说券商和公募竞争,我们有自己的渠道优势。相对而言,但凡做资产管理,在这个行业里这个市场里面经过好多年,就存在一定的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和网点优势。2007年市场比较火爆的时候大银行倾向于和基金合作,基金有规模效应。但今年开始,我们发现银行主渠道也愿意和券商发生合作。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们的业绩得到了市场认可,另外一方面可能银行感觉和券商合作是一个全业务的合作,得到的东西更多。如果只给公募基金销产品,无非就是代销费用,但是和券商合作,其实是一个全系统的对接,券商客户的资源是不可否认的。资本市场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大,券商应该比银行更好一点,银行VIP高端理财,有更多的需要,需要券商给它咨询服务。所以现在我们发现银行和券商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越来越强了。以上是相对公募基金来说的。

  相对私募来说,我们也有一点优势,就是有自己品牌。可能我的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我感觉私募发展,尤其是阳光私募发展更多是什么?是依赖于创始人,品牌的创始人。做得非常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带着个人光环成立的公司,发展开始是没有问题的,当产品一旦很多的时候,之后能否把个人的光环变成团队的实力、团队品牌形象,这是一个阳光私募,或者阳光私募发展上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要顺利的解决,就是要把一个个人打造的品牌转换成公司的品牌。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阳光私募,最后只能变成一个项目公司,就发一个产品,一旦这个产品不好,或者原始的创始人品牌一下子马失前蹄,再想发展就很难。

  我认为今后三到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资产管理这个行业都是增量的竞争。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这个行业很长时间内不会导致存量竞争,而你应该根据你的能力尽力拓展客户。再往后走,市场会提供相对比较好的机会。而且两三年之内,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在转型的大背景下面,很难孕育成一种轰轰烈烈的大牛市,市场会振荡,会往上走,但是大牛市的概率不高。综合来说,虽然我们现在规模还小,券商这一块所有加起来就是1200亿,公募基金2.4万亿、2.5万亿这样子。虽然规模很小,但通过我们复合增长,我想三年、五年之后一定会交出比较像样的答卷来。

  谭昊:就个人的光环和个人品牌如何转化的问题,请何总和吕总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何震:我认为公募基金方面,光环只能短时间起作用,长时间还要看公司背后的风格和业绩,这是更重要的东西。因为中国的市场,包括基金的历史都是很短的,所谓的“明星”,也就是耀眼一到两年,像王亚伟是唯一的,我感觉这些明星不是真正的明星,至少要有五年周期以上,经历牛熊市后,这才能算得上是一个明星。像巴菲特几十年,无论是熊市还是牛市,做下来都是非常好的,这才能真正称得上是明星。

  吕俊:从战略角度来说,我会推动公司的品牌,因为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成立起来有它的资源,我可以推行不同的产品线,所以我会有很多的明星基金经理。比如说现在有一个博士,四个月做了40%的收益,现在不推他的产品推谁的产品呢?肯定要推这样的产品。但是不一定要集中在某一个人,谁的业绩出色,我们就应该把谁推向市场,让客户、让持有人享受增值最快基金经理的服务,这是对客户负责,对我们也好,这是可以共赢的。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