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基金不用选,买哪只都差不多
分析:不管是在牛市还是在熊市中,基金业绩差别相当大,即使是同一公司旗下的同种类基金差别仍然相当大。对基金一定要精挑细选:首先,要挑选值得信赖的基金公司。其次,要选择过去业绩表现一直较为优异且稳定的基金;第三,要考察基金经理过去的业绩。
即使是在同样一个市场环境中,不同的基金带来的收益也是千差万别的。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最好的股票型基金收益达到116%,而最差的股票型基金收益只有29%。所以选到好基金,能令您的投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2:只关注基金排名
分析:基金排名是基金过往业绩的体现,只代表历史,在挑选基金时绝不能只看排名,尤其不能只看周排名、月排名、季度排名等短期排名作为依据来选择基金。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一方面应综合考察其短期、中期和长期绩效,另一方面还应考虑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状况,也就是说,看其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业绩排名是否稳定,只有长期业绩稳定且回报可观的基金才是好的投资标的。
误区3:买老基金不如买新基金
分析:“买新”还是“买老”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情况下,老基金有过往业绩做参考,投资者可以通过基金的历史表现,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更容易挑选些。从选时方面来说,在股市持续上涨阶段,新基金的表现往往不如老基金。新基金从发行到建仓需要几个月,将错过部分涨幅,仓位较高的老基金能吃到更多的涨幅。而在市场下跌过程中,由于新基金的仓位一般较老基金低,跌幅也会较老基金小。
因此,股市持续上涨时,应首选老基金;一旦行情处于高位,方向不明,就可首选新基金,但最好也要选择那些由老基金经理管理,或投研平台较好的新基金。
误区4:基金净值低,价格便宜、风险就小,上涨空间也就大,买低净值基金划算
分析:基金净值代表相应时点上基金资产的总市值扣除负债后的余额,反映了基金资产的市场价值。投资基金收益的高低与买入时基金净值高低并无直接关系,真正影响投资者收益的是该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这也正是为什么像“分拆”,“大比例分红”这样为了盲目扩大规模而把净值降低促使投资人购买的营销手段只发生在2007年。
误区5:崇拜明星基金经理,只购买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
分析:基金业绩的好坏与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能力固然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基金的投资不仅仅是基金经理一个人决定的,与其背后的投研团队也是密不可分的,时下,很多基金管理公司都推行明星投研团队而不是明星基金经理。所以,基金业绩的好坏不仅与基金经理有关,与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背后的团队关系也很大。
误区6:无视基金类型,以基金涨幅为标准选购基金
分析:股市处于牛市,有很多投资者选择基金时往往只关注基金净值增长的快慢,片面的去选择净值增长快的基金,而忽略了基金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基金股票持仓比例不同,风险不同,收益也不同。例如,股票型基金的股票仓位在60%—95%,有的混合型基金的股票仓位在30%—95%。在牛市中,两种类型基金都会保持高的股票仓位以获得高的收益;但是在熊市中,混合型基金的仓位一般比股票型的低,风险规避能力较强。
误区7:保本基金能完全保本
分析:许多投资者购买保本基金是冲着“保本”两个字,认为购买这种基金能保证投资本金的绝对安全。但多数保本基金的定义是“投资者在发行期内购买,持有3年期满后,可以获得100%的本金安全保证”。也就是说,三年之内投资者如果需要用钱,照样要承担基金涨跌的风险和较高的赎回手续费。所以保本基金不是无条件完全保本的。并且,投资保本基金投资者还要承担时间风险。
误区8: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基金,净值跌时追悔莫及,基金涨时喜不自禁
分析:买青菜还要货比三家,何况投资一掷千金。因此在买基金之前,需要做好功课,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了解所欲投资产品的投资风险和收益,然后审慎做出决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误区9:“跨类”比较基金
分析:同类型的基金才能放在一起比较业绩,不同类型的基金投资标的不同,对应风险不同,混合在一起评判有失公平。
误区10:股票型基金最赚钱
分析:股票型基金是指股票可投资比例最高的基金。要分享股市上涨的收益,必然要进行股票的投资,特别是在股市单边上扬的行情里,仓位越高越可能获得高回报。
但是,股票型基金也不会总是满仓操作,有时可能还不如一些偏股型基金的仓位高。而且,股市下跌的过程中,股票型基金的风险也是最高的。对于一些重本金轻收益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货币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未必不是好的选择,货币基金和短债基金是很好的现金管理工具。所以牛市中收益最高的股票型基金未必是每一个投资者最好的投资对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