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证监会两招治离职潮:钝刀割杀私募 送政策大礼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8日 11:10  证券市场周刊[ 微博 ]

  针对公募基金经理频繁的“离职潮”,证监会已备下两大狠招:一边借审查大佬级人物敲山震虎,一边给公募送上政策大礼,提高公募基金的收益率。

  本刊记者 闫铮/文

  终于出手了!11月1日,证监会密集发文,给束缚已久的公募基金松绑,以应对来自私募基金的持续挑战。而在此之前,证监会的大棒高高悬在一位私募大佬的头上,随时准备给私募基金沉痛一击。11月2日,证监会官员在媒体前亮相,直面最为敏感的公募基金股权激励问题。山雨欲来,公募基金翘首企盼,而私募基金从北京金融街19号的窗口感受到了一丝寒意。

  一位券商分析师解读近期这一系列现象时认为,由于近年来公募基金标志性人物大量出走创办私募基金,造成了公募基金投资者信心下降、市场影响力减弱。证监会一直致力于恢复公众对公募基金的信心,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此番调整,看似为公募铺路,却招招指向私募,这种“钝刀”割肉,让私募颇为难受。

  积年隐患

  2007年以来,公募基金标志性的人物屡屡出走私募基金。2007年末,上投摩根副总、投资总监吕俊出走,创办上海从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09年7月,原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李旭利加盟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0年初原华夏明星基金经理孙建冬转投私募,创办北京鸿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公募基金当年耳熟能详如何震、曾昭雄、李泽刚、田荣华、石波、江晖、陈继武、肖华等人,如今都是投奔了私募的怀抱。

  由于2007年大牛市的出现,大部分基金经理都从那一次的市场“红包”中获益。从已知信息可知,当年部分管理人员和基金经理的分红可达1000万元。但是基金经理非常清楚大牛市之后意味着什么,“再也无法赚到这么多钱”的心理,促使部分顶尖资产管理者去私募掘金。股权激励的缺位让公募基金无法留住这些基金经理。

  10月30日,一位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对记者表示,除人员流失已成大患外,基金经理难以招聘,也是目前公募基金要面临的问题。他表示,部分公募基金经理的薪资水平甚至难以匹敌行业分析师。

  面对这一状况,证监会曾在不同场合呼唤整个行业加强管理、优化服务,但是缺乏物质刺激,很难对优秀人才构成实质吸引力,但改变终于在近期出现。

  实际上,先知先觉者在此之前就已经嗅到了空气中弥漫的味道。10月12日,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突然出现在媒体前,他向外界传达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随着《基金法》修订工作的完成,离开公募基金的那些高级管理人、基金经理,只要没有违法违纪的,也可以重新注册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

  这是证监会官员首次在公开场合明确对股权激励制度做出承诺。有趣的是在洪磊对外传达这一信息前,原交银施罗德总经理莫泰山刚刚确认加盟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阳投资)。

  而分析人士猜测,莫泰山的出走可能是证监会下定决心整治人员流失的导火索,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旭利离职事件

  分析人士认为,证监会一系列的举动中,李旭利事件应该是一个开始。

  10月下旬,李旭利离开重阳投资一事被确认,市场哗然。一位经常接触李旭利的人士对《证券市场周刊》表示,“因病离职很难让人理解,至少在宣布离职前几天,李旭利并不像有病的样子。”

  10月28日,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告知《证券市场周刊》,证监会稽查部门在回应此传闻时,言语支吾,从头到尾没有否认李旭利被调查一事,并表示,“此事现在不方便说,以后会有个说法。”

  对于证监会的这一回应,上述券商基金分析师表示,“符合证监会处理涉嫌违规事件的惯例。”该分析师对重阳投资颇为熟悉,他指出“证监会一直以来对重阳投资比较认可,重阳投资除了从公募挖人比较狠之外,其他方面非常配合证监会的工作,没想到这次会查到李旭利头上。”

  “敲山震虎”是这位分析师给出的结论,即不管李旭利是否真的涉嫌违规,最终调查结果如何,对私募都传达了一个信号:私募不是避风港,离开公募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在从公募转到私募的人中,不排除有人身上负有“原罪”,拿一个大佬级别的私募人士开刀,无疑更能有效地传递这一信息。

  “钝刀”伤人

  在“敲山震虎”给私募资产管理者当头棒喝后,证监会趁热打铁,迅速施以“猛药”刺激公募基金。11月1日,证监会罕见地连续发文,松绑公募基金束缚,三个文件犹如三把“钝刀”,并非明着砍向私募基金,但私募基金却切身感到了切肤之痛。

  《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允许保本基金参与股指期货,且投资比例不做明确规定,这意味着只要市场存在需求,公募就有可能出现对冲基金。早在9月出台的征求意见稿中,证监会将保本基金投资股指期货的比例限定在基金净资产的30%以内。在放开投资比例限制的同时,证监会还放开了担保机构的门槛,让更多的基金公司能够获得更大的投资权限,与私募基金放手一搏。新规的出现,使得公募基金迅速做出反应,

  目前已知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短期内筹集了70亿元的担保额度,这一额度远超10亿元左右的行业平均水平。

  《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征求意见稿降低了专户理财业务资格准入门槛,将商品期货纳入专户产品的投资范围,还适度提高单只一对多专户产品投资范围,单只股票的比重由原来的10%提高至20%。新规允许全部基金公司从事专户理财业务,并将一对一和一对多专户产品的初始规模限制由原来的5000万元降为3000万元。此外,证监会表示,未来只要市场有需求,即可设计相关的产品,言外之意,对专户产品投资各种工具的比例不做限制,允许专户出现多种多样的创新产品。专户也将作为公募基金的试验田,成功的创新型产品可向公募产品移植。这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专户理财产品出现,而专户理财产品的投资人显然与私募基金的投资人有所重叠,竞争的加剧对私募基金来说,是一个打击。而对公募基金来说,他们有了更多的工具来应对系统性风险,相对私募基金,公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而对私募基金最致命的恐怕就是《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修订稿)》征求意见稿的出现,基金销售机构的组织形式将放宽。目前私募基金的销售更多的依赖信托渠道和第三方机构。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这些私募基金的销售渠道都取得公募基金销售牌照,将对私募基金的规模扩张构成冲击,显然财力雄厚的公募基金在竞争中更胜一筹。销售渠道的分流让私募基金的前景不甚乐观。

  后着连连

  种种迹象来看,证监会的动作还远未到“官子”阶段,后着频频令人瞠目。11月2日,洪磊携手华夏、易方达、嘉实、南方、博时、国泰、东吴等基金公司的总经理一同亮相“金麒麟”论坛。证监会连番出手后,洪磊在此次论坛透露出的讯息耐人寻味。

  洪磊表示,证监会欲打造一个基金销售公共金融平台,这一体系的建立分三个部分,11月1日,证监会公布《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修订稿)》征求意见稿,该文件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出台《基金销售结算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开户行和资金划转。第三步是出台相关文件,实现基金份额中央清算平台与监督银行平台的对接。洪磊表示后两个文件证监会将在不久之后发布,未来基金销售机构只需与基金份额中央清算平台和结算资金平台对接,就可完成交易。

  更引人瞩目的是,洪磊在11月2日近期公开亮相中,直面敏感的股权激励问题。他表示,未来将逐步降低新基金公司设立的门槛,引入股权激励机制。

  股权激励的失位,一直被业内视为公募基金人才流失最重要的原因。如果此前基金公司的分红激励变为期权激励,相信流失情况不会如现在这般严重。

  北京大学国际投资管理协会名誉会长、原《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组组长王连洲表示,基金管理行业的核心资源是基金经理,应该给这些职业经理人以足够的尊重。让职业经理人持股,不应该有什么障碍。

  私募回流

  如果股权激励制度一旦出现,那么对一直谋求“私转公”的私募管理人来说,回归公募无疑是一条捷径。

  国泰基金总经理金旭指出,西方国家的共同基金在发展过程曾因为多种原因,出现了大批基金经理出走到对冲基金的现象,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对冲基金或者说私募基金的运作模式,数年以来,大量的对冲基金经理又都回归到了共同基金。金旭认为,中国的基金行业也会出现类似情况,出走到私募的部分职业经理人会有回归公募的那一天。

  事实正如金旭所说,出走到私募的明星基金经理人有些人如鱼得水,有些人在缺乏强大的投研团队和系统的销售团队的情况下,难复当年之勇,逐渐没落。

  正因如此,可以从基金经理的简历看出,部分私募基金经理已经开始向公募回流,甚至部分基金公司的新任投资总监也出身私募。

  但有人认为,中国与国外的情况不同。上述与重阳熟悉的券商分析师表示,公募基金的股东多是国有企业,一些离开体制之外的资产管理者无重回体制的可能。如果基金公司的股份持有人不能给职业经理应有的空间和舞台,私募回流只能是一厢情愿。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