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型私募不代表业绩好又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1日 06:5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自从私募行业开始面临“规模扩大”,关于大型私募好,还是中小型私募好的论调便不绝于耳。大型私募基金公司,除了品牌,究竟意味着什么?业绩优秀?业绩退化?安全性高?公募化?……

  由于私募规模并不是完全透明,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以私募旗下基金数量来作为对基金公司规模的考量。截至2010年10月27日,221家发行了阳光私募产品的公司平均管理私募2.62只(仅包括管理型阳光私募基金)。其中,有10家公司旗下基金的数量超过10只,我们定义为大型私募。

  从业绩来看,大型私募未见明显优势。在纳入统计的10家私募基金公司中,近6月、近1年、近2年跑赢私募平均水平的分别占50%、66.67%、55.56%。其中,仅有新价值与淡水泉在三个阶段中均跑赢私募平均水平。

  在下行风险的控制上,以近1年最大单月跌幅来看(大部分私募在近1年以来才迅速膨胀成为大型私募,故取近1年为考察时间),在这10家大型私募基金中,仅有3家私募基金的最大单月下跌幅度小于私募-8.14%的平均水平,分别是云南信托(-5.53%)、星石(-0.99%)、从容(-7.33%)。

  因此,就整体而言,大型私募基金并不意味着业绩优秀或是下行控制较好。但是,相对于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来说,大型私募基金公司确有一些优势不可忽略。

  第一,在私募公司扩张过程中,往往会不断引进优秀人才,投研队伍向正规化发展。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私募基金公司,投研方面向公募看齐甚至超越一些小型公募基金公司。上述10家大型私募基金中,有5家私募基金经理在2人或2人以上。其中,朱雀的基金经理有7人之多,新价值有5位基金经理,云南信托、金中和也各有3位基金经理。拿朱雀来说,2009年至今已成立22只基金,而朱雀今年以来整体业绩仍保持在前1/3的水平。一方面,朱雀有李华轮、张延鹏、梁跃军、陈秋东、王欢、张海地、时红七位基金经理,对公司品牌尤其注重,强调“团队合作”。另一方面,朱雀拥有一套完善的投研制度。公司投决会每季度根据宏观经济,结合市场情况制定基金的股票投资仓位和各行业的配置比例,基金经理仅能在公司统一决定仓位及股票池之后自主选择具体行业及个股。在投研团队的扩大上,朱雀同大多数私募基金一样,采用增聘资深研究员的方式,来应对基金规模的扩张。而在投研团队质量的控制上,仅有经考核合格后的基金经理,才会逐渐加大管理规模。

  第二,投研队伍强大的私募基金公司,在面临个别核心人物的离开时对公司带来的巨大冲击。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新价值。新价值拥有罗伟广、邱伟、黄云轩、陈延泰、李涛五位基金经理。今年新价值引进来自国信证券的股票研究总监邱伟后,正逐渐建立一套规范的研究体系,公司投研实力进一步增强。因此,今年 5月,原新价值优秀基金经理唐雪来单飞,并没有对新价值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近3月以来,新价值系列上涨11.62%,平均位于前1/2的水平,虽较曾经突出的业绩有所回落,但强大的公司实力使新价值仍有机会在未来胜出。

  第三,大型私募投资风格的稳定,使投资者对基金的未来表现有一个较准确的预期。比如星石,严格的风险控制让星石系列3只产品在2008年的大熊市中获得超过4%的正收益,分别排名第2、3、4。事实上,星石任何一只产品的净值最大向下连续跌幅都不超过5%。在具体操作中,星石偏好保持较低仓位,仅瞄准确定性强的行业与公司的投资机会,以保证投资成功率。星石的稳健,已经在我国私募界树立起独特的品牌。

  除以上三点之外,大型私募凭借资金优势,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到投研上的优势:如能更容易地去上市公司调研,以折扣的价格买到自己看好的股票,也可以参与一些上市公司的新股配售和定向增发。

  当然,我们也不可忽略大型私募基金公司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大规模资金的进入可能对业绩造成的冲击,尤其是对一些以灵活策略取胜的基金;规模扩大后,将业绩做得突出的动力降低;人员的扩大使得投研团队需要一定的磨合期等等。

  投资者可以关注一些成立时间较长,风格突出且稳定的大型私募基金。这类私募基金往往拥有大型私募基金的优势,公司正规,投研强大,能给投资者一个相对明确的预期。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