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募基金业弊病丛生 面临信任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9日 07:59  理财一周报

  内幕交易、滥用职权、违规操作……基金业频现丑闻,令投资者失去信任

  理财一周报记者/倪鹏翔

  近段时间,基金公司接二连三“抱病”,多事之秋更蒙上了一层阴霾。

  先是基金经理“老鼠仓”事件、“小三”事件,然后是愈演愈烈的“明星基金经理私奔潮”以及公募基金巨亏之后的“费率门”之争等,一直到最近引起业内外巨大轰动的莫泰山封印辞官、转投私募的事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公募基金这次遭遇的信任危机,绝非突然的空穴来风。近两年来,有关公募的负面新闻几乎从未间断。”好买基金执行董事、CEO杨文斌在10月17日第四届好买基金峰会上表示。

  杨文斌认为,中国公募基金在经历了第一个快速增长的十年后,突然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若想走出困局,公募基金需要二次革命。

  十年微利 行业尴尬

  公募基金业长期处于总体微利甚至亏损的边缘,无法让几千万普通投资者达到稳定的预期收益,才是大家目前对公募基金不满的根源。

  十年来,中国公募基金业没有为数千万普通投资者创造出稳定的、超过通胀的投资回报,才是公募基金逐渐失信于民并被日益边缘化的罪魁祸首。我们不妨翻翻旧账,看看这些年基民到底赚钱了吗?根据好买基金的统计,自2001年9月第一只开放式基金设立算起,一直到2010年6月底,中国基民投入偏股型公募基金的总成本约为5.61万亿元(首次发行+持续申购),扣除期间退出的市值约4.33万亿元(赎回+分红),基民的净投入成本为1.28万亿元左右。

  而截至2010年6月底,偏股型基金的总市值为1.41万亿元,总市值与总成本之差即为基民的总投资利润,约为1317亿元。不过且慢,上述数据并没有考虑到投资者申购赎回时支付的手续费,那可是投资者从自己口袋里掏出来的。按认购、申购、赎回分别为1.2%、1.5%和0.5%的费率测算,不多不少,投资者支付了1000亿元。所以扣除手续费之后,基民的总收益只剩下317亿元左右,这就是中国投资者在过去9年间投资偏股型公募基金的真实总收益了。这个数字绝对额看似很大,但考虑到偏股型基金2006年底的规模已经接近5000亿元,即使仅以三年半投资周期计算,累计收益也仅为6.4%,简单年化收益为1.8%。相比其巨大的风险,这样的性价比实在很差,没跑过通胀,显然不能让投资者满意。

  股权变动层出不穷

  一次正常的股权变动,放在目前这种背景下,其影响也会无形中被放大很多。不过,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今年的股权变动确实有些频繁。日前,来自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信息显示,光大证券要出让光大保德信12%的股权,挂牌价为3.3亿元。

  资料显示,光大保德信成立于2004年4月,由光大证券和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旗下的保德信投资管理公司共同创建,总部设在上海,注册资本为1.6亿元,两家股东分别持有67%和33%的股份。也就是说,在光大证券出让12%的股权后,其还是第一大控股股东。光大证券对受让方提出的门槛是:注册资本不低于20亿元;去年底净资产不低于60亿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

  与此同时,上海另一家基金公司——申万巴黎的股权转让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之前一度传闻野村证券可能接手,但最新消息显示,三菱银行很有可能成为外方股东。而在此前,国泰基金、天治基金都刚刚完成了股权变动。

  从历史经验来看,基金公司控股权发生变化的,其高管层一般会经历一轮大换班。对此,不少投资者持忧心的态度。

  核心出走持续不断

  从来没有一年,核心人员甚至是高管的集体出走,给公募基金带来这么大的震动。

  继投资总监李旭利、明星基金经理郑拓先后辞职创立私募后,交银施罗德几乎就成为公众、媒体的关注中心,而更具爆炸性的重磅传闻是,该公司总经理莫泰山将辞职投奔私募,如果属实,那将是有史以来首位“公转私”的现任基金公司总经理。其对整个行业的冲击还是显而易见的。

  而一直低调的华宝兴业受到关注,则完全因为投研团队的跳槽。日前,华宝兴业基金经理冯刚辞职,将跳槽到沪上一家合资基金公司,出任投资总监一职,而此前公司另一名基金经理闫旭辞职后也传闻跳到纽银基金做投资总监。至此,华宝兴业多年打造的以余荣权、栾杰、黄小坚、史伟、魏东、冯刚等为主的投研核心团队,已经全部出走。此外,长信基金也出现投研团队大换血情况。

  值得警醒的是,类似的情况过去业内也有发生,但是在今年如此密集发生则很罕见。人事频繁地震体现了基金业内部治理混乱的一面,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恐怕各家基金公司还必须下点儿工夫,从内部制度抓起。

  “举报门”雪上加霜

  而作为乱象之一,公司内讧无疑更有说服力,这次的主角就是华泰柏瑞基金。

  之前,一封匿名举报邮件,将上海一家合资基金忽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这封近万字的邮件中,称该基金公司的总经理越权干预投资,给持有人带来严重损失,并指其涉嫌授意行贿。对此,该合资基金公司迅速高调发出“严正声明”,否认举报信所指,并表示要诉诸法律。尽管举报信真假尚未定论,但其造成的影响可谓广泛。更重要的是,这一次疑似内讧的事件,无疑会更加降低基民对基金的信任。

  而在此前,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也曾发生类似“举报门”事件,原因也是公司高管之间存在矛盾,结果闹到了不可开交的地步,甚至引起监管部门的直接介入。但幸运的是,该事件没有公开披露,影响也就被限制在了很小的范围。

  疑似“老鼠仓”传闻再现

  一年前的突击行动,把景顺长城基金和长城基金两家基金公司推上了风口浪尖,基金业疑似“老鼠仓”案浮出水面。1年后,证监会通报了当初这起“老鼠仓”案件的结果。

  涉案的3位基金经理中,涂强、刘海两位基金经理被处以罚款和市场禁入;而长城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韩刚,则被证监会将涉嫌犯罪的证据材料移送至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最终处罚结果仍在等待公布。

  业界一致认为,韩刚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无疑开创了监管部门对于基金业“老鼠仓”案处罚手段的先河。

  就在此时,一则基金经理涉嫌“老鼠仓”的传闻忽然曝光,又为麻烦不断的基金业再添一把猛料。

  8月上旬,有媒体爆出原光大保德信基金经理、现中欧基金拟任副总经理许春茂正被有关部门调查,原因是其在任职光大保德信期间涉嫌内幕交易。对此,有知情人士指出,证监会上海监管局曾在今年5月份到光大保德信基金进行过突击调查,但当时不知道具体调查什么事情。此后不久,关于许春茂涉嫌内幕交易的消息已在坊间流传。

  一旦被监管部门调查属实,那“老鼠仓”再次死灰复燃,其对整个行业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而在此前,另一家上海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也传闻涉嫌内幕交易遭到调查,其高管的任职资格一直无法得到批复。

  内幕交易、滥用职权、违规操作……近些年来,基金业着实频频曝出这类丑闻,基金业这一以信立业的行业越来越让投资者对其失去信任。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情况很可能与目前基金业面临的发展瓶颈、行业竞争激烈、奋斗意识蜕化有关。现在的基金行业状况是向上不得、温饱有余。这种情况下,股东之间、高管之间的矛盾往往容易放大,进而引发席卷全公司甚至全行业的动荡。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