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阳光私募浪子回头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6日 09:51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这是一些关于浪子回头的故事。

  截至9月21日,隆圣1-4号半年之内上涨逾18%、净值齐齐逼近1元,而在大涨三日之后的10月10日,隆圣1号、2号的净值均超过0.99——王贵文两年来期盼已久的业绩海岸线已是触手可及。

  同期,淡水泉系则借三季度反弹之势基本收复了上半年的业绩失地,再次亮相于排行榜的前部。

  隆圣急追

  阳光私募的前明星基金经理之中,没有人能比王贵文身世更为坎坷。

  2007年11月,作为最早一批出走阳光私募的明星基金经理,王贵文领衔的隆圣系1-4号高调发售,在此前后,又有尚雅1-3期先后成立。

  2008年1月中,隆圣系登上了成立至今以来的业绩最高峰——大约12%的净值增长,然而因为坚定看好奥运后的A股行情,到是年的年末,上述四只产品最低一只净值仅余0.4698,其余三只净值亦不超过0.51,而大约同一时间,尚雅早期的几只产品亦接近腰斩——前者创下的是公募派阳光私募的最大亏损记录。

  尤其命运迥异的是,2009年的复苏行情被尚雅系牢牢抓住,一举翻身有余,而隆圣系仍旧失之交臂。

  2009年6月初,隆圣1至4号近三个月收益率平均为34.95%,收益最低的隆圣1期收益率为33.06%,在排行榜中居第12位;近半年平均增长率在60%以上,几与大盘争锋。但隆圣1-4号之中净值最高的隆圣1号净值仅有0.8387%,最低的隆圣3号则在0.8之下(0.7844);而在笔试,江晖、吕俊和石波等“公募派”的基金经理,多数都已实现10%甚至20%以上的正收益。同期上述三位基金经理管理的19只产品(星石系12只、从容优势系3只、尚雅系4只)自成立以来的平均收益高达23.25%,最低的星石12期成立仅三个月左右实现累计收益6.38%,最高的星石2期累计收益为43.43%。

  坎坷的是,这一次并不那么成功的业绩反扑的胜利果实亦未能长久,当年9-11月隆圣1净值再次下探到0.72附近,而同期的尚雅、从容和星石等系列阳光私募,则在相当程度上躲过了大跌,净值并未损失多少。

  因着2009年的差池,时至今日,尚雅1-3期目前累计收益已经都在40%-50%间,而隆圣系的持有者们仍无一解套。

  然而,在这半年中,或许由于境遇的反差,隆圣系其实远较以往的老对手们更为进取。

  根据本刊统计,截至9月21日,隆圣1-4号半年之内逾18%的涨幅,均跻身300余只阳光私募的前20位。而在同期,除星石系仍旧稳步小幅上涨之外,尚雅系涨幅明显分化,仅尚雅7与尚雅5涨幅与隆圣系相当,其余产品涨幅均在6%以下;而从容系,同期则出现不同程度(3%-7%)的亏损。

  这一次,隆圣系到底可以走多远?

  潜水员上岸

  隆圣并不是唯一的落难者。

  事实上,在本刊统计范围内的300余只阳光私募中,近三月收益前十位之中,赫然出现却常士杉、林园和但斌三人的名字,三者所管理的世通1期、林园1期和东方港湾马拉松,其近三个月收益都超过20%,常士杉的世通1期近半年收益更是高达匪夷所思的62.99%。而以上3人在2008年的遭遇与隆圣系列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刚刚摘取上半年阳光私募业绩冠军的世通1期,2008年2月成立于资本市场的风雨飘摇之中,而在城里之后数月,业绩逐月剧烈下跌,成立不足5月时净值几近腰斩,到2009年1月净值仅余40.6。而在2009年的复苏行情之后,世通1期净值仍旧只有60余,累计跌幅仍近40%。

  而成立在牛市中场的林园1期,在最高峰时曾经录得60%的累计收益,但到2008年10月,不仅全部收益被抹去并且变成了浮亏近40%。不过到9月20日,林园1期累计净值逾153,距离两年半前160.05的历史最高点只有一步之遥。

  与林园等同时坠落的,还有曾被誉为“中国巴菲特”、著有《时间的玫瑰》一书、力推价值投资理念的但斌。而其所掌管的东方港湾马拉松,从最高峰到最低谷,曾创下了几近67%的罕见跌幅,在阳光私募之中亦是几乎无人能出其右者。

  截至9月21日,东方港湾马拉松净值已上升至131.62,但相距其185.81的业绩最高点,尚需有约40%的涨幅方可达到。

  淡水泉、重阳3收复失地

  并不是每一次醒悟都需要两年之久,再出手,又是一条好汉。

  截至9月21日,淡水泉旗下全系列产品在近三个月内涨幅几乎均超过17%,跻身同期收益前二十,较之此前一月又有大幅提升。

  至于李旭利亲自执掌、三个月方才公布一次净值的重阳3,则在9月30日再次掀开业绩面纱,相比3个月之前净值增长逾13%,累计净值121.13,超过半年前的业绩高点。

  而重阳1-2期,其截至8月31日,近三个月收益约3.8%。

  即便如此,无论淡水泉抑或李旭利,其近半年收获到的仍旧只有寥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正收益,而重阳1-2期近半年收益约-2.2%(截至8月31日)(详见本期“阳光私募业绩排行榜”)。

  同样是回到半年前的原点,淡水泉和重阳3所走的路径并不雷同。

  “逆向投资者淡水泉被推算在今年年初介入已经是估值洼地的大盘股、金融股,导致上半年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双双落败,单季折损一度高达7%。但公开资料显示,久未出现在上市公司前十大重仓股名单中的淡水泉,在二季度末现身于金发科技杭氧股份两只股票中,均为新进股东。尤其是金发科技,至少有投资精英之淡水泉和淡水泉成长1期两只产品介入,涉及金额分别应在5000余万和9000万元之间——这对于单只产品规模通常不过亿元左右的阳光私募而言,显然是一个足以决定业绩走向的大比例投资。

  幸运的是,三季度金发科技走出了一条45度斜率的完美上升曲线,期间涨幅几近100%!

  不过,投资精英之淡水泉斥资约千万余所持有另一只股票杭氧股份,期间收益仅8%。

  神奇的是,从已有的公开资料推测,重回前期业绩高点的重阳3并没有取道类似金发科技的倍增股票,而是执着于宝钢股份中国南车青岛啤酒三只“姿色”平平的大盘股。

  一家公募基金内部人士更指出,在二季度末重阳3持有的宝钢股份、中国南车都已逾6000万股,这么大比例的持仓,想悄悄出货掉头也很困难。

  然而,藉由大比例的持仓,宝钢股份和中国南车有限的涨幅仍旧足以带给重阳3不错的业绩。

  三季度,宝钢股份涨幅逾12%,而中国南车则悄然上涨了19.46%,至于青岛啤酒涨幅则超过21%——以上三者之加权涨幅远超过15%,这亦与重阳3期三季度逾13%的业绩增长大致吻合。

  不过,10月11日上证A股以2571亿的巨额成交量大涨68点时,重阳3的重仓股之一青岛啤酒反而以近9亿的巨量下跌3.84%。

  成长的蜕变

  《圣经》新约路加福音里记载,一位年轻人在挥霍浪费完了从父亲继承的财富以后穷困潦倒又回到家中,仍旧受到父亲的热烈款待。

  但在现实之中,并不是每一个浪子最终都能找到回家的路,也不是每一个浪子回家之后都能够从此安居乐业。

  在阳光私募之中,迷途知返、净值重返高点的例子并不罕见,石波、赵军等人都有刻骨铭心的经历。但需要深究和深省的是,在业绩背后埋伏着怎样的风险,以及过往巨亏的悲剧会不会再次重演?

  当公募基金经理们急于挣脱制度的窠臼投身阳光私募之时,风险已经悄然放大。比如,按照公募基金投资制度,持有单只股票占比不能超过资产净值的10%——这在许多人看来,是扼杀了公募基金通过集中持股获得超额收益的可能。

  从公募到私募,风险控制制度的捆绑消失,过度集中持股行为一下子从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在同时,双刃剑的威力也悄然而至。

  尽管缺少公开的信息,但一个昭然若揭的事实就是,2008年部分阳光私募的非正常巨亏,大多与风险控制的缺失相关——仓位过重、持股集中,并且根本没有止损机制,这对于号称追求给客户带来绝对收益的阳光私募来说,真是个巨大无比的讽刺——连止损都不会,还谈什么绝对收益?

  当然,往事不要再提,关键乃是当下与未来——如果能从此学会以敬畏之心面对市场,亦不枉客户为你成长所付出的大笔学费。事实上,你若观察尚雅、淡水泉乃至从容等系列这些年的业绩轨迹,或多或少都能捕捉到前后业绩变化的微妙所在。

  然而,我们仍旧看到个别阳光私募仍旧醉心于表演陡峭的收益曲线,让你永远不知道它下一步走向何方。而究其原因,有限的信息再次指向漠视或者根本无视集中持股等风险控制措施的正面效果。

  那么,今日的隆圣,世通、林园还有东方港湾马拉松,是否也在深渊之中完成了成长的蜕变?(商情・理财观察)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