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文斌:绝对回报引领公募二次革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8日 16:50  新浪财经
杨文斌:绝对回报引领公募二次革命
图为好买基金总经理杨文斌演讲

  新浪财经讯 2010年10月17日,第四届好买基金经理峰会在上海举行。论坛主题为“寻找明日之星”。以下为好买基金总经理杨文斌演讲实录。

  杨文斌:

  先谢谢各位,首先感谢老姜,昨天专程从北京赶来主持我们的会议,他也是央视二套有名的评论员和主持人。今天还有上海市金融办、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的朋友。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当然,最感谢的还是在座各位,利用周末的时间在这样一个特点的时间点——七连阳之后来参加我们的讲座,看看股市和基金有什么机会。刚刚老姜说我成功预测了股市的上涨,其实没有这么神,就是巧合。我以前说,连续涨一周,大家的心态就变牛了,我有个朋友今天发短信给我,说看好1万点,呵呵。今天的峰会主题是“明日之星”,这有两层含义。关心股票的朋友可以听到四位投资总监对股市的看法、对板块的看法、对热点的看法。另外一些朋友则是投资基金的,我讲的“明日之星”就可能更偏向于在基金选择方面,就是现在公募、私募、一对多里的投资机会

  还是从房地产新政谈起,4月我写过一篇文章,《房市对股市的最后绑架》。过去10年间,最聪明的投资者不在股票市场,而在房地产市场。上海的房地产如果算上50%按揭,过去的10年间复合回报率是33%,非常惊人。而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过去10年涨了200%多,同期指数涨了100%,年复合回报也只是15%左右。全国各地的房地产细则出台之后,股市为什么会迎来很厉害的上涨?我觉得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以前,我们是两个鼻孔出气,现在呢?只用一个鼻孔出气了,所以气就一定会比较粗。在过去的10年间,个人主要有两大投资方向,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股市。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房子被政府按住了,所以我们只能一个鼻孔出气。另外一个上涨原因是流动性泛滥,我自己感觉不光是中国,可能全球的量化宽松都是这轮股市上涨非常重要的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很复杂的经济因素,这就不多说了。

  基金方面,今天我会涉足四个小话题。我给每个小话题设计了一个关键词,我想,这个关键词可以表达我对该类产品的总体看法。

  一、公募基金:绝对汇报引领公募基金的二次革命。

  大家知道开放式基金,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差不多10年的历程,现在正面临着一场比较大的信任危机。从老鼠仓、基金经理大量从公募流向私募,到最近的(莫泰山)离开施罗德转向私募界都在整个公募界引起了很大的讨论。上周我拜访莫总,我们都是深深热爱公募基金这个行业的,因为我们出身于这个行业,十多年了,我们有很深的感情。我们也在反思公募行业的一些问题。我们交流了很多想法,其中有一个是公募基金有没有可能尝试去做绝对回报?现在许多业内人士对公募的发展提了很多的解决方法,包括放开股权,让部分股权私有化,管理层、核心基金经理层可以持股,可以买股票。我觉得,这个思路都不对。股权不能解决公募基金现在的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公募基金这么多年没有给投资者带来稳定、预期的合理回报,这是问题的关键。我们反思行业的时候,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从业人员的利益上,这是不对的。我不是瞎说的,这是经过严格的数据论证,我让研究员花了很多时间开了一下过去十年间公募基金为投资者赚了多少钱。

  从2001年9月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开始,到今年的6月30号,偏股型基金申购金额净流入是5.6万亿,赎回、分红是4.3万亿,所以净投入是1.28万亿。到2010年6月底,这部分基金市值1.41万亿,所以总的盈利是1317亿,扣除手续费只剩大约300多亿。要知道,到2006年底,公募偏股型基金规模已经达到了5000亿。换个说法,5000元,四年赚了317元,大家满意吗?

  这是什么原因?

  我个人觉得有三大原因,第一公募是死多头,因为公募股票基金是做相对回报的,这就要求要有股票仓位的下限,就是60%。第二个原因是中国股市的高波动性。大家看到这张图,从2001年第一个开放基金开始,中国股市的波动很大的,比较平缓的是美国的走势。大家可以看到,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两者都有一个剧烈的振荡,但是其他的时间中国股市的波动是及其巨大的。而且我告诉大家一个有趣的情况,这种波动没有减少,反而在扩大。我们一直以为股改之后,或者中国经济越来越全球化,可能这种波动会减少,其实没有。2004、2005年是股改,股改之后波动反而加大,差不多每个月是8%的波动,是美国的2到3倍。第三个原因,老百姓的追涨杀跌。我们看一下投资者的购买行为怎样?中国基民5.6万亿里面,其中60%也就是3.3万亿,是2007年冲进去的。2007年股市飙升,从3000点涨到6000点,是最疯狂的时候。而现在的指数不到3000点,所以这3.3万亿的投资人全部套住。

  上述三个原因,在短期内都不要有太大变化。中国的改革不停止,剧烈波动不会停止。老百姓包括专业投资人追涨杀跌的这种“人性”不会改变,公募基金要走出信任危机,就应该对产品积极创新。比如改组现在的混合型基金,或者专门开出绝对回报的产品线,我觉得这是可行的。

  二、一对多:“大声唱出你的歌”。

  现在媒体有一些一边倒,说一对多不好,实际上一对多的业绩还可以。我们统计了63个一对多的产品,今年的业绩不错,1/3是6分钱以上,1/3在1到1.06元之间,还有1/3是低于面值的。我们看一下一对多和私募、公募的比较图,一对多还是不错的,这要说一下公道话。那为什么现在很多报道会偏向负面呢?我觉得是两大因素,第一个是信息披露,我觉得,现在一对多的信息披露比较封闭,大家看不到。买这么大的产品,看不到比较数据,这就很难让他下决定。第二是流动性,目前锁定一到两年,我觉得可以适当改一下这样的制度,可以先是半年,然后每月开放,以后也可以存续下去。

  再举个例子来形容公募基金的一对多,一对多应该是一件明媒正娶的事,不用偷偷摸摸。现在的私募宣传非常多,一对多反而搞得偷偷摸摸的,这有问题。这就像一个角斗士,你用链条拴住他,他怎么可以和别人公平的打呢?这是不公平的。一对多,我觉得有空间,业绩也还可以,缺乏的是体制的解放。所以我说的是“唱出你的歌”。

  三、阳光私募:创新为先

  应该说,阳光私募这几年的业绩不错,可以用完胜来说。2007年9月,正是股票见顶到6000点的时候,现在是3000点不到。股市下跌了50%。这三年201只公募股票基金的平均回报-50.6%。而私募67只满三年的产品是2.07%的正回报,这个不容易。

  当然,我们不能光说好的,也要说说对行业的负面看法。比较明显的特点,现在私募盘子越来越大,以前的策略,可能就不完全适用了。基金经理有一个倾向,就是规模大了,我不一定业绩要跑在前面,中间就可以了。我觉得,我在私募界里能看到很多这样的心态。我们统计了一下规模超过10亿的12家私募,一年来的业绩平均分布在0到10%,从2009年7月2010年6月,非常稳健。但是我们看到中小盘私募在超过10%以上的收益还是居于领先的地位,大型私募规模扩大,趋向于稳健,失去了原来进取的风格和特点,非常遗憾。我们说规模永远是业绩的天敌,在资产管理行业,这是一个比较适用的规律。我觉得目前突破规模和业绩的“魔咒”,就需要私募产品的创新,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在过去的时间里私募主要的策略是做多,大家的盈利方式比较单一。我们很高兴的看到,现在很多私募基金,开始尝试新的投资方法。比如有几家做量化套利的,有做定量增发,有做市场中性的,非常有意思。但我们看到这些新鲜玩意儿不够多,私募基金应该是百花齐放,多策略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家应该努力的方向。目前的盈利方式,做多股票为主的最终应该只占市场份额的30%,其他的70%应该是多策略的私募,真正的走向对冲时代。同时,产品的创新一定要带来组织结构的创新。目前风险投资主要是有限合伙,私募基金主要是信托,目前有一个很好的趋势,就是信托与有限合伙的组合。信托模式结合有限合伙模式,可能是未来私募创新的一个很好的起点。所以,我对私募的关键词就是创新为先,相信未来三到五年会看到很多创新的基金,到那时候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对冲基金。

  四、TOT:大路朝天

  在国外FOF/TOT一般是占私募行业的1/4。目前国内也就不到100亿,占私募基金规模不到5%。我觉得,FOF会大量涌现。在这里很高兴和大家汇报一下,7月底我们的TOT新方程一期推出后,两个月我们涨了6.9%,超越沪深300指数4.5个点。FOF也是好买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最后提一下好买,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因为今天许多很多都是我们的尊贵客人。好买是什么样的机构?我经常说,很多聪明人都去研究股票了,是非常棒的人才,那我们为他们做做服务吧。我们最大的特点是喜欢调研,强调研究为主。我们每年要走访200多个基金经理,大量的进行实地调研,包括一些风险投资基金。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段很流行的“凡客体”,网络语言,是新的书面语言表达方式。我想和大家说,我们研究得越多、了解得越多,越感觉自己是无知的,我们对整个基金的认识还有很大的空间,这是真心话。就像老姜讲的,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投资时代,中国的投资历程、我们的优秀基金经理的成功,一定会和其他国家的不一样。好买定位是做中国最权威的基金研究机构,我想我们有责任把这段历史研究、记录下来。我们爱研究、爱调查、爱真相,爱牛基、爱明日之星,我们和你们在一起,我们是好买基金。

  谢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