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私募启动之际 发力之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8日 08:52  一财网

  阳光私募和券商理财产品,这两大曾被公募基金忽视的私募机构,如今已经成为公募基金的强敌。

  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显示,2009年全年共有47只阳光私募产品成立,募集633.7亿份,而今年仅上半年,就已新增了39只产品,共募集325.93亿份。而另一方面,公募基金虽有超过2.68亿元的资产规模基础,但受限渠道、竞争激烈亦令基金发行越加困难。这表明,在理财市场百花齐放的今天,公募基金再也不能无视对手,同时,私募基金暂时仍无法与公募正面抗衡,需在产品、业绩、投资风格等各个方面突出特色、巧妙出击,以增加市场份额。

  对公募基金而言,银行渠道是其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劣势。自公募基金发展以来,银行一直是主要的销售渠道,多年积累下,无论是银行还是客户,对公募基金的认知和信任都远胜私募。但基金发行长期受限于单一的银行渠道,银行借机蚕食了不少本应属于基金的利润,而今年以来基金审批通道增加,发行速度加快,基金发行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募基金已是苦不堪言。

  在这种窘境下,大型基金公司只能依靠经过长期培育树立起来的品牌号召力来吸引更多的资金。长期稳坐规模排名前五的华夏、嘉实、南方等基金公司,已经建立起齐备的产品线,同时也集齐了社保、年金、专户、QDII等业务牌照。发展大而全的综合性管理公司,便是大型基金公司的战略目标。

  小型基金公司则在销售渠道上的发言权更小,在发行新基金时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除四大行以外的小银行作为合作伙伴。不过,小型基金公司总能在投资上出奇制胜,今年三季度,东吴和天治两家小基金公司的表现令人瞩目。在股票上限95%的偏股型基金中,天治品质优选以26.39%的业绩排在第二名,东吴嘉禾优势精选则以25.08%的业绩表现排在第四名;而在标准股票型基金中,东吴行业轮动和天治创新先锋的业绩分别达到34.27%和33.46%,分列同类基金第一和第二名。小型基金公司一旦把业绩做上去,就能很自然地带动销售。

  相较而言,私募的发展之路与公募完全不同。单在产品发行方面,私募就绝不会像公募那样,不断上报新产品,一拿到产品批文就马上发行,而是要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客户的认可度及与银行渠道的沟通情况等。

  而对客户来说,私募吸引他们的地方也许是灵活的投资机制和独特的投资风格。众多阳光私募里,价值派和技术派同时并存,擅长选股和擅长把握行业机会的私募同样有之,就在刚刚过去的三季度里,王歆管理的混沌、姜广策管理的从容医疗、韩跃峰管理的铭远、赵军管理的淡水泉和中国机会、郑晓军管理的长金等换手率较低,善于精选个股并长期持有的私募基金,就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