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娟 黄利明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在华夏基金这块颇具诱惑力的“蛋糕”上,的确如此。
9月30日,中信证券持有华夏基金股权超限解决的又一个最后时限。不过,这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华夏基金股权至今尚未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处境尴尬的中信证券,不得不面临重新挑战证监会耐心的局面。
今年以来,证监会三次督促中信证券规范华夏基金股权。中信证券内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转让的整个过程确实比较复杂,如果完不成,只能等待证监会处理。
此前,华夏基金已付出被暂停新产品申请和专户备案的代价,股权问题成为其发展的羁绊。这家靠自身管理层一路打拼而来的国内最大的基金公司,在51%股权出售上沸沸扬扬一年之久,期间高管欲辞职的消息屡屡传出。大限将至,股权暗战仍扑朔迷离,中信证券、华夏基金、证监会间的暗自较量或将升级。
中信证券的想法
中信证券违反政策红线已经近三年,这在国内实属少见。
通过一系列收购,中信证券以不超过10亿元的价格在2007年9月实现了对华夏基金的100%控股。但这一比例显然违反了关于 “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股东最高出资比例,不能超过全部出资49%”的要求。
华夏基金完成对中信基金的吸收合并也已有一年半的时间,中信证券依然100%控股华夏基金股权。直到今年6月,中信证券才最终确定拟通过产权交易机构挂牌转让所持华夏基金公司51%的股权。
今年以来,证监会基金部连续三次督促华夏基金股权转让一事,最后期限从4月1日到7月1日再到9月30日。并从今年1月1日起暂停审核华夏基金投资于境内的公募基金新产品的申请及新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合同备案。
但掌握主动权的中信证券,仍未见转让的实质性动作。不过,据本报了解,需出售的51%股权将被分为不超过5份在北交所挂牌。
中信证券内部人士称,这样做一是为保证大股东的地位,二是单一份额所支付的金额大幅降低,也有利于出售。
9月16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曾发布了一则北京某基金公司股权转让的信息,“欲转让基金公司注册资本金2亿元人民币左右,管理资金规模500亿元以上,最近几年排名前十,持股股东欲转让所持20%左右股权,具体价格面议。”
但很快,这条信息便在北交所网站撤下。分析人士根据上述信息猜测,标的很可能是华夏基金。不过,中信证券为华夏基金寻找新股东近三年,即使挂牌也将是象征性。
中信证券内部的说法是,9月30日前恐怕依然难以完成转让事宜,“现在买家的基础要求线和价格都没定,所以买家最终也还没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屡次向中信证券发出督促函的为证监会基金部,而非券商的直接主管部门证监会机构部,前者难以对中信证券形成钳制。
当初中信证券从北京市国资接手华夏证券(现为中信建投)和华夏基金之时,曾有附带要求其注册地迁至北京,交易也为当时北京市高层认定。但中信证券注册地最终还是迁回深圳。身为券商龙头,而且背靠实力雄厚的中信集团,中信证券颇有底气。
此前,证监会曾对中信证券持有中信建投违反“同业竞争”有着高压态势。经过斡旋,中信证券与证监会的紧张关系得以缓解。7月29日,中信建投股权问题也顺利解决。这与华夏基金股权处理的相对缓慢形成对比。
据悉,今年初,在华夏基金年会上,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曾表达过并不急于出售华夏基金股权的意思。依据华夏基金去年业绩估算,股权转让推迟一个月,中信证券即可多获得利润近1亿元。如此一个聚宝盆,对谁来说都不易割舍。
中信证券曾公告,根据其会计政策,转让后将不再把华夏基金纳入报表合并范围。今年其中报仅公布了华夏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和管理费收入,未公布净利润。
华夏暗潮涌动?
与中信证券在券商中的地位相当,华夏基金在基金业的地位更难以撼动,其规模远超行业亚军近1000亿。作为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的一举一动总是备受业内关注。
范勇宏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不过去年底以来,他公开面对媒体必谈人才激励制度。据统计,华夏基金高层中,绝大多数已追随范勇宏13年有余,在业内,华夏基金是出名的强势管理层。
与许多基金公司不同,华夏基金的法人代表不是董事长王东明而是总经理范勇宏。
近半年来,关于范勇宏和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欲离职的消息纷纷扬扬,甚至称二人曾向证监会递交辞呈。许多业内人士表示不解,“与股东不和”、“以退为进”均是猜测。
一位基金经理认为,从王亚伟管理基金的业绩看,他不像要走的样子,而如果范勇宏要走,跟随的也不仅只是王亚伟一人。
不过在其股权转让的关键时刻,华夏内部的暗潮涌动的确让外界十分敏感。
当初中信证券欲引进外资股东,以较多保留华夏基金股权,但被证监会否决。现在外界所知,普信集团可能为华夏新股东之一,据悉,普信集团高层与中信证券高层相交较好。
也有消息称,范勇宏近期一直在联系并协调潜在新股东与中信证券的关系。一位基金公司高管称:“无论新股东是谁,与此前的单一强势大股东相比,对于华夏基金管理层而言,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是件好事。”
强势股东遇到强势管理层,难免出现摩擦,尤其在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中,一位人士透露,王东明曾对华夏基金一律不吸纳中信基金管理层十分不满。
证监会似乎站在华夏基金一边,批复两基金公司合并时,证监会明确要求中信证券尊重华夏基金的独立性。华夏基金内部还曾有传闻,范勇宏可能接任华夏基金董事长。
其实,中信证券控股华夏基金的代价是放弃了自己最初发起和控股的中信基金。一位前中信基金人士称,当初有许多券商想购买中信基金股权,但最终中信证券放弃了中信基金的牌照,主要原因是当时证监会主管领导想要创首个基金业合并案例。
“从2006年下半年起,监管层就没再批复过中信基金新产品,当时就限制了中信基金自身的发展。”该人士称,“放弃了亲生子,外来的又不是很听话,中信证券自然不是很舒服。”
不过,如今中信证券与华夏基金高层的关系似乎有所缓解,并形成默契。
中信证券一位管理层对本报表示,毕竟华夏管理层管理得很好,买入股权经营一家企业有各种各样操作方法,目的就是为了给股东一个更好的回报,精力搁在为控制权争得两败俱伤没有任何意义,中信证券会做好股东的角色,给管理层足够的信任。
但由于受到新产品暂停和股权变动影响,华夏基金今年以来的规模明显下滑,较2009年底减少了467亿元。
随着张益驰、孙建冬等人的离职,华夏基金公募团队的管理能力也明显被削弱。与其他基金公司相比,华夏基金在渠道上的投入较小,一旦业绩不能保证,规模恐难以维系。今年以来,华夏基金较为明显地在打造投资总监刘文动的市场影响,但刘文动管理的华夏盛世、华夏蓝筹业绩并不十分理想。
“去年华夏盛世精选一日募集180亿的场景恐怕今年很难出现了。”上述基金经理称。或许这些才是范勇宏更担心的事情。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