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实现基金业可持续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 10:21  新浪财经

  ---天津“夏季达沃斯年会”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专访

  一、请问华夏基金第几次参加夏季达沃斯年会?对于中国基金业来说,参加夏季达沃斯年会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今年,华夏基金是第二次参加夏季达沃斯年会,也是唯一一家参加达沃斯年会的国内基金公司。夏季达沃斯论坛是场高水准的国际论坛,来自不同国家的政府、企业领袖在这里进行思想交流碰撞,探讨可持续增长的议题,对于国内基金业来说,参加这样的国际会议能够拓宽我们的国际视野,发现并吸取不同行业的优秀经验,同时,参与会议也能让国际更好地了解中国基金业。

  二、本届夏季达沃斯年会的主题是“推动可持续增长”,您认为对于中国基金业来说,“可持续增长”意味着什么?

  对于基金业来说,“可持续增长”意味着基金管理规模健康、合理地增长,为投资人切实创造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在中国基金业“可持续增长”的道路上,基金公司一定要正确处理好规模增长和投资业绩之间的关系。没有一定的规模,就不能积累实力;没有实力,很难打造出一只过硬的投资团队,也就谈不上用良好的业绩来回报投资人了。但是,从另一角度看,不认真分析市场,单纯追求规模的扩张,什么基金好卖就发行什么基金。短时间内看,规模是迅速扩大了,但业绩却不一定理想,特别是在市场高点发基金,一次能发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结果呢,往往以投资人亏损告终,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基金公司失去了投资人的信任,最终也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这样的例子很多,像2007年发行的股票基金和QDII基金、2009年大量发行的指数基金,基金好发但钱难赚。投资人亏了钱,会失去对基金公司的信任。在过去的几年中,公司深刻体会到这一点,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管理能力,量力而行,以“能力定规模、以质量定数量”。我们努力尝试过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在市场疯狂的时候,保持理性,暂停申购旗下股票基金,尽可能地保护了投资人利益。当然,华夏基金旗下也有个别基金在市场高点发行,尽管成绩大大超越了市场基准,但还没有回到净值,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从过去三年来看,只有把投资业绩放在首位,才能切实保护投资人的利益,赢得投资人的信任。投资人信任基金公司了,才会把钱放心地交给我们打理,规模才能“可持续增长”。

  中国基金业的“可持续增长”之路,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投资业绩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想着为投资人降低风险、创造回报。在力争取得长期良好业绩的前提下,实现自身规模的合理增长,这才是基金业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增长”之路。

  三、对于迫切需要发展的中小基金公司来说,也需要像您说的那样,把业绩放在第一位吗?

  对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短期来看,为求生存而面临的规模压力,特别是来自股东的压力的确很大。基金规模已经成为股东考核管理层经营好坏的主要指标。因此,扩大规模对他们来说是当务之急。但就长远看,我认为,业绩始终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基金管理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做一个业绩平庸、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还是做一个业绩优良、规模适度的基金公司,我愿意选择后者。“大”并不代表“强”,更不代表“好”。实践证明,管一只10亿的基金容易,管一只100亿的基金难;管好一只基金容易,管好一个基金公司难。基金规模越大,业绩必然趋于平庸。最好的基金公司应该以长期、良好的业绩回报客户。基金业应该多提倡比回报,少一点比规模。我们的理念是,要力争做业绩最好的基金公司,而不是做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

  当业绩与规模发生冲突时,要业绩,不要规模。基金要靠管理,这不同于银行存款或者保险,长期看,基金规模是“管”出来的,而不是“卖”出来的。卖的再多,如果不能为投资人创造回报,最终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并不是我们发展到目前这个水平才认识到的,而是不断实践后的结果。在市场疯狂的时候,我们暂停申购股票基金;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我们打开申购,鼓励投资者投资股票基金;在取得了收益的时候,我们及时分红,使投资人落袋为安。今年以来,我们总计为投资人分红就超过200亿元。

  业绩优先,对所有的基金公司都适用。一些中小基金公司最近两年业绩表现很好,在市场下跌的情况下还保持了较好的正收益,这就吸引了更多的投资人,这比单纯通过发基金扩大规模的效果更好。归根结蒂,你为投资人创造回报,人家就会信任你。能相伴同行,靠的是信任,这份信任就来源于业绩。

  四、最近几年来,私募基金发展非常迅速,您是怎么看待公募和私募之间的关系呢?

  近年来,私募基金的确发展很快,我预计未来几年还将获得进一步发展。

  从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来看,私募基金也是资产管理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募基金的有益补充,是资本市场逐步成熟的产物。公募和私募不是相互排斥关系,不是零和游戏,而是相互补充,相互竞争,通过竞争将市场规模做大,实现共同发展,为不同的投资群体服务。

  私募基金的发展,使得投资者的选择更具多元化。公募与私募,哪个投资更规范?哪个投资更透明?哪个业绩更好?聪明的投资人自己会做出判断,市场也会做出选择。在私募基金发展的压力和挑战面前,公募基金也要借鉴私募的机制,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私募基金的发展不仅不会削弱公募基金,反而会促进公募基金的发展。

  五、您认为,私募基金在规模上会有一天超过公募基金吗?

  从微观层面来看,少部分优秀的私募基金在规模上超过一些公募基金公司的规模,是完全可能的。

  但从总体规模上讲,私募基金不可能超过公募基金,公募基金在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这是由两类基金的根本性质不同决定的,例如在私募基金最发达的美国,到去年年底,美国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大约11万亿美元,其中最大的基金公司-富达资产管理公司一家的管理规模就超过1.5万亿美元,而具有私募性质的对冲基金约1万亿美元。

  六、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基金业人才“公转私”现象十分严重,最近又不断有高管离职的传言。在您看来,造成“公转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些优秀的基金经理离开公募基金,去做私募基金,引起了投资人的广泛关注。基金经理流失对于公募基金来说,特别是对于原有的基金持有人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造成这些人离开的原因很多,有的是为赚更多的钱,也有的是为实现自己的投资理念,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当“公转私”成为一个行业问题时,我们就一定要认真反思,问题出在哪里?

  十年来,公募基金在投资运作、产品设计、信息披露、托管以及营销服务上都努力学习欧美先进经验,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我们用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资产管理行业几十年的道路。这些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要清晰地认识到,在事关资产管理行业核心的制度安排方面,我们仍然没有突破旧有的框架,还没有建立起“以人为本”的资产管理制度,这成为我国公募基金业“可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资产管理行业最重要的是“人”,恰恰是“人”这个无形资产,在基金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公募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而私募则面向富人。富人需要理财,老百姓也需要理财;富人需要优秀的基金经理,老百姓也需要优秀的基金经理。无论是为富人理财,还是为老百姓理财,在基金经理激励制度设计上,应该是一致的,应该体现公平性。在公募基金业,单靠“理想”和“精神”来维系住人才,是难以长久的,从长期效果看,也很难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公募基金制度。一个行业是否有生命力,能否留住人才,归根结底在于其制度是否具有先进性。面对私募的发展,公募基金如果不进行制度上的革新,就会逐步丧失竞争力。

  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具有竞争力呢?简单说,这个制度一定是适应资产管理行业自身特点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基金经理激励和约束制度。具体来说,这样的制度是一种能够实现基金经理、基金持有人与股东共担收益与风险的科学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了这样的科学制度,能更好地保护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投资人也才会放心投资地公募基金,中国公募基金业的潜力将进一步发挥出来,整个行业也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七、回到目前中国的经济问题,能不能简单谈谈您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展望,看好哪些行业?

  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性转型中,很多行业面临着产业升级,短期看,经济转型总是会伴随着一些阵痛,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别无选择,必须勇于应对。越早主动地转型,就越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转型时期的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特征也将在资本市场得到充分体现。那些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的行业估值水平会不断下移,而那些节能减排行业、新兴战略行业,以及涉及民生的消费行业将会得到更高的溢价,这将成为经济转型时期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长期趋势。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