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红换规模难改基金持续营销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3日 01:49  上海证券报

  ⊙记者 涂艳 ○编辑 梁伟

  今年以来,基金业绩表现饱受市场拖累,基金公司持续营销脚步停滞不前。7月的反弹助力基金在8月掀起分红小高潮,然而分红却难以扭转其持续营销的困局。

  8月股基分红比例明显提高

  据德圣基金统计数据,8月份有5只偏股型基金和9只债券型基金分红,分红总金额超过7亿元。其中,这5只偏股型基金为南方价值、中邮主题、易方达积极成长、景顺优选、金鹰稳健成长,中邮主题更是在8月份连续两次实现分红。

  虽然债券型基金仍然是大比例分红的主力,但是股票方向基金8月份分红比例明显提高。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共计18只基金实现分红,其中仅有1只混合型基金和一只指数型基金,其余均为债券型基金。

  今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亏损严重,多数基金与分红绝缘。经历7月份的反弹行情后,部分基金实现了净值的明显回升,也给8月份偏股型基金分红奠定了基础。

  基金分红意愿普降

  虽然偏股型基金分红情况从谷底回升,但丝毫不能掩盖基金公司回避分红的事实。

  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监王群航近日的统计,新基金对分红底线的约定日益走下坡路。“2005年,绝大多数基金公司对于最低分红比例的约定都是高于50%的,仅有1只基金很突兀地设定在20%。另外还有两只基金设定的最低分红比例是100%。之后各年,基金公司的分红意愿逐渐降低。约定最低分红比例为100%、90%及70%和80%的基金分布在2006年至2009年消失。直至2010年上半年,最低约定分红比例为50%的基金仅有8只,而高于50%的基金仅有3只,分别在70%、80%和90%各有1只。”

  确实,基金分红客观上会影响其管理费收入,同时由于红利再投资给基金规模和仓位的“扰乱”,基金经理投资操作反受约束。记者查阅多只基金合同发现,目前多数基金对分红条款约定模糊,或仅有分红上限的约定;加上2007年及2008年投资者对基金分红的质疑,除了完成执行基金契约的最低分红标准外,多数股票型基金选择回避分红。

  分红换规模?

  在多数基金选择谨慎分红情况下,8月的分红小高潮被理解为基金持续营销的考虑,是否果真如此?

  “从长期维护客户的角度出发,我们很难接受通过分红来持续营销,也就是吸引投资者的做法。我们考量最多的还是基金的长期业绩。”工行基金代理处一位负责人透露。

  据了解,工行今年以来共计托管21只基金,继续名列榜首。同时,其今年托管工作起步较早,前四个月的托管数量一直在市场中领先。“但在随后的市场调整后,我们了解到客户受到了一定的损失,5、6月放缓托管的脚步也一定程度上受此影响。”上述负责人表示。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8月31日,今年以来共有71只标准股票型基金实现分红,其中仅有9只基金净值实现增长,而这9只基金中有8只基金的份额增长率同比为正值,且平均超过44%。相较而言,净值表现略差的基金在规模增长上也明显无力。

  基金恐怕难以用分红换规模。“国内基金持续营销普遍乏力,而基金分红难以和其投资价值画上等号,业绩才是持续营销的根本。”王群航表示。

  德圣基金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分析:“基金集中分红多出现在市场上涨接近尾声和市场下跌初期,通常基金持有过多的资产将会导致基金进行被迫增仓,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经过7月份的反弹,上述基金均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这可能是8月偏股型基金分红反弹的原因之一。”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