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疾速扩容私募行业洗牌加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2日 07:21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韦小敏

  统计显示,2010年上半年,共有213只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成立,相比2009年下半年大幅增长27%。随着阳光私募的不断发展壮大,其业绩分化也越发明显,而逐渐现形的行业大鳄则正在行业内酝酿着洗牌风暴。

  逾180家私募旗下仅一只产品

  朝阳永续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8月31日,正在运营的阳光私募一共有882只,旗下现有产品数量排名前十的公司共管理了207只产品,占比23.47%,平均每只旗下拥有20只产品。业内超过180家阳光私募旗下仅管理着一只产品,近60家公司今年才成立了第一只产品,而不少公司旗下唯一的一只产品是于2008年成立。

  在排名前十的阳光私募中,分化也比较明显。排名第一的星石投资共管理着42只产品,紧随其后的朱雀投资管理了34只产品,新价值投资旗下管理了26只产品,淡水泉(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管理了20只产品,同威资产管理了18只产品,武当资产管理了18只,从容投资管理了14只,尚雅投资管理了13只,凯石投资管理了12只产品,而排名第十的智德投资则只管理10只产品。

  业内人士称,越来越多民间高手、券商大佬、公募基金经理投身私募行业,甚至一些第三方研究机构也开始发行私募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私募行业的竞争力与影响力。而在行业爆发式发展的同时,私募大鳄不断侵蚀小私募的领地,行业内正酝酿着洗牌风暴。

  大私募步步紧逼

  大私募凭借资金和品牌优势一方面加大了对人才的招徕,一方面也加快了新产品的成立速度。

  今年发展势头迅猛的泽熙投资对证券研究员的需求高达20人,重阳投资也对外发出了需要7名行业研究员的信息。不只是这两家在招兵买马。多家知名私募都在近期扩充了人手。其中,朱雀就从券商研究所等机构吸收了不少研究员。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同业挖角是部分大私募近来频频出现的动作。为了挖角,大私募对于小私募的人才,一方面给予较高的年薪招揽,一方面提供很富竞争力的激励机制。某大私募对研究员的奖励甚至逾百万奖金。而小私募投研人才的流失则非常明显。

  发行方面,截至7月份,大私募如朱雀、淡水泉、尚雅、新价值等均有多只新品成立。其中,部分大私募今年成立的产品就超过10只。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私募新产品发行的数量非常多,但募集并不轻松。特别是小私募在品牌和渠道方面,相较大私募都处于劣势,募集规模大都难以超过5000万。同时,目前一个信托账号的价格大约为200万,一只产品一年的其它运营成本也不低于百万。小私募如果产品规模很小,只靠提管理费和业绩报酬生存,基本上只能在生存线上挣扎。

  小私募压力与日俱增

  眼下,行业整合一触即发,而不少小私募也开始未雨绸缪。上元投资董事长孙志洪认为,有去年小牛市的积累,虽然今年的行情有所起伏,大部分私募仍能生存,但目前小公司压力骤升,无论是发行产品的数量,或管理的规模都难以和行业排名靠前的公司相比。

  孙志洪认为,对于小公司而言,业绩是最首要的。今年风头十足的新私募泽熙投资由于业绩突出,仅在7月份就成立了3只新产品,短短半年时间内,旗下管理的产品已经增至5只,管理资金超过20亿元。

  但有业内人士认为,小私募做好业绩并不容易。小私募往往没有明确的投研体系,调研能力相对较弱,难以保证好业绩。

  好买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近12个月来业绩排名垫底的私募中,大型私募只有一个,共两只产品,占总数的4%。同时,排名后50位的私募产品平均波动率为8.15%,高出私募平均6.58%的水平。同时,平均单月最大跌幅高达16.67%,远超过私募平均11.4%的水平。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