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浮亏高至4成 银行系海外基金到期兑付遇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0日 16:15  北京晚报

  本报讯(记者熊焱)随着三年前第一批出海的银行系QDII(期限大多在3至5年)即将迎来第一个到期兑付高峰,商业银行将不得不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目前,运行期在2年以上的QDII理财产品共207款,自运行以来的平均累计收益率为-8.74%。

  根据普益财富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中资银行的39款QDII理财产品的单位净值均大于0.5元,其中累计收益率为正的仅有5款。外资银行的223款QDII理财产品中有98款产品的累计收益率为正。

  据悉,发行QDII产品的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民生银行等10家银行中,有4家银行的12款QDII产品将在今年9月、10月、11月集中到期,这些产品全部于2007年发行。即将在今年到期的12款QDII产品中,截至8月26日的累计收益率均为负数,浮亏幅度最小的为-14.15%,有10款产品浮亏幅度均超过-20%,浮亏幅度最大的为-43.18%。

  对于为何产生如此大面积的亏损,一家股份制银行相关人士认为,这与QDII出海时机选择不当有关。另外,除了金融危机致市场下跌外,金融机构缺乏控制风险的结构设计也是重要因素。不少产品直接挂钩国外某个基金产品,没有仓位调整和结构性安全设计。

  面对即将到来的集中兑付高峰,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认为,如果目前仍浮亏严重,那么近期到期的产品实现正收益可能性不大。“加之近期美国经济数据并不乐观,经济复苏步伐可能减缓,短期内海外资本市场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这些产品‘咸鱼翻身’的机会不大。”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已与投资者进行了意向性沟通,产品到期后,投资者可自由选择自动赎回,如此盈亏自负,也可与银行选择展期。一位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表示,由于产品出现亏损,购买产品的客户可以选择展期,继续将资金交给银行打理,银行将努力把净值做平。

  业内人士指出,在经历了2007年、2008年初的高调发行,到遭受海外市场冲击QDII产品净值下滑的沉重打击后,现在,银行和投资者都已经接受了 QDII大面积浮亏的事实。在付出了高昂“学费”后,商业银行应该在产品设计、销售管控、风险警示等方面进行冷静反思。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