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还原唐建事件真相:一只小老鼠的悲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0日 11:10  机构投资

  《机构投资》 张瑜华报道

  据说,唐建得知被证监会调查老鼠仓之事后,一夜间头发全白。

  而在当年参与调查的人士看来,唐建更应是一个被同情者。

  他本应有辉煌的前程,在投资界或将享有盛誉。2007年,他却只能带着未竟抱负离开上投摩根。

  在老鼠仓甚为普遍的年代,有人说唐建只是一只“小老鼠”,甚至不算是典型意义上的老鼠仓,但他在圈内的过于张扬以及私生活上的不慎,成为基金业当时强大的品牌形象上的污点,难以抹去。

  背负老鼠仓之名,唐建或有满腹委屈,在证监会对他行政处罚书公布后喊道:“我只是一名分析师。”

  事发并非前妻举报

  唐建,湖南长沙人,来自淳朴的农村家庭。

  不过,唐建的张扬,却被同业认为是骨子里的;其投资水平,则被同事认为很高,上投摩根的几个大牛股就是唐建挖掘的。

  唐建并不是基金业中被证监会正式调查老鼠仓的第一人,在此之前南方基金王黎敏已经被监管部门调查;最终被认定为自己和他人非法获利152.72万元,与王黎敏的非法获利150.94元相差无几,却被处以终身市场禁入,而后者市场禁入期为7年。

  2007年,唐建老鼠仓的传闻沸沸扬扬。事实上,南方基金王黎敏被查得更早,且规模更大。但唐建事件却被更早曝光,而且震动远甚于前者。对此,有几种说法:一是唐建个性张扬,二是上投摩根当时风头太劲。

  2007年4月10日,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基金,发行首日即获近900亿元的申购意向,创下新基金发行中获得申购资金规模的最高纪录。

  同年4月15日,某证券官方报纸刊登《监管层重拳出击老鼠仓 多家基金公司被查》,不点名报道“一家近年来口碑相当不错的基金公司”的某基金经理涉嫌老鼠仓,被已遭证监会调查。

  这是媒体首次报道唐建事件。

  4月17日,某著名财经日报指名道姓,指出传闻主角即为上投摩根基金经理唐建,并援引某基金经理称“这件事在业内已经传了一段时间”。

  然而,当时媒体和坊间的流传,与证监会已经调查基金经理老鼠仓,并非同一事情。据上投摩根和监管部门的权威人士透露,其时,唐建并未被查。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当时证监会调查唐建之说纯粹是子虚乌有,真正悄悄被查的是南方基金的基金经理王黎敏,发生时间为3月。

  而唐建事发,也非“被前妻举报”。

  唐建被媒体爆料,乃是因其更具八卦味道的与实习生的婚外恋情。而此时的上投摩根,已被视为中国合资基金公司的第一品牌,颇受市场关注。

  在几位上投摩根员工或前员工看来,唐建被曝光,不排除同行之间八卦消息的互相传播,甚至出于嫉妒而与媒体主动沟通的可能。一名基金经理的个人绯闻,无论于同行、于媒体,都颇“有益”。

  此时唐建是否真有老鼠仓行为,无人知晓。

  知情人士透露,2007年春节前后,关于唐建确实有风言风语,主要还是他自己在私生活上不检点,不仅带着实习生公然出入某些公共场合、参加会议,甚至借朋友的豪车外出招摇。

  而唐建本人,亦属于高傲之士,言语张狂,如此一来,圈内人士免不了议论纷纷,揣测猜忌。

  对于唐建这些行为,上投摩根亦做过提醒。

  当唐建的个人生活被媒体热闹地挖掘,而老鼠仓还属猜测之时,证监会的调查开始真正介入。

  证监会隐秘调查一个月

  2007年4月,调查组悄然进驻陆家嘴震旦大厦。

  与外界对唐建的热烈关注相比,证监会进驻上投摩根的行为很隐蔽,大部分上投摩根员工对于调查一事毫不知情,据称只有极少数几位高管知道证监会的人“躲”在董事长办公室里。

  “我们当时根本不知道证监会已经来调查了,”事后,有人士方恍然大悟,唐建被监管层盯上了。

  据悉,秘密行动持续大致一月,唐建的身家底细被查了个底朝天。

  2007年5月15日,上投摩根免去唐建成长先锋基金经理及其他一切职务,并予以辞退。

  5月16日,唐建老鼠仓行为被媒体披露已为证监会查实。时任上投摩根总经理王鸿嫔,就此事正式对外做出回应及说明。其中,被广为引用以说明唐建老鼠仓行为的一段话如下:“2006年9月份成长先锋基金成立以来,公司发现基金经理本人在投资上有一些不成熟做法,监察稽核部与投资决策委员会等多次提醒过唐建,敦促其尽快纠正与改善。去年9月证监会基金部曾对公司作过提醒,希望能进一步完善对基金经理的权限管理。同年10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曾对成长先锋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给予了电话提醒。同年12月,投资决策委员会在例会上严肃总结与批评了唐建的投资风格。”

  然而,仔细对照证监会2008年4月8日的22号文《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唐建)》中对唐建的调查结果,上述说法中的种种暗示与唐建老鼠仓行为不搭界。

  证监会将唐建老鼠仓行为定格在2006年3至5月,此时唐建的身份为上投摩根研究员兼阿尔法基金经理助理。

  而据相关人士透露,唐建其时的基金经理助理职务也并未正式公布。

  证监会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3月,唐建任职上投摩根研究员兼阿尔法基金经理助理,在执行职务活动,向有关基金二级股票池和阿尔法基金推荐买入“新疆众和”股票的过程中,使用自己控制的中信建投证券上海福山路营业部(以下简称福山路营业部)“唐金龙”证券账户先于阿尔法基金买入“新疆众和”股票,并在其后连续买卖该股。

  期间,唐建还利用职务权限,多次查询上投摩根阿尔法基金投资“新疆众和”股票的信息,充分掌握了该基金的投资情况。截至2006年4月6日全部卖出前,“唐金龙”证券账户累计买入“新疆众和”股票60903股,累计买入金额76.49万元;全部卖出所得金额105.45万元,获利28.96万元。

  此外,2006年4月至5月,唐建还利用福山路营业部“唐金龙”资金账户下挂的“李成军”证券账户、东方证券上海浦东南路营业部“李成军”证券账户连续买卖“新疆众和”股票的机会,为自己及他人非法获利123.76万元。

  对于唐建曾经辩称“真正以研究员身份推荐买入新疆众和是在7月”而上投摩根3月买入该股的依据是券商报告。

  知情人士表示此言基本属实,所谓让基金经理抬轿子,只是外界的说法而已。

  将唐建事件定义为基金经理老鼠仓,可能有些勉强。唐建作为普通研究员,给基金经理推荐的股票,并不一定被当时的基金经理所采纳,所谓的“抬轿子”的说法也有待商榷。

  对于发生于三年前的事情,证监会相关人士称不便再追溯,但他表示“证监会派出机构和上交所的联动机制是有效的,能及时发现异常波动”。

  时代悲剧还是性格悲剧

  “我们很惋惜,心里也很难受。”谈起唐建,调查事件的亲历者唏嘘不已。

  与其当时造成的巨大关注相比,唐建事件的老鼠仓规模远小于其他“老鼠”。以证监会最终认定152.72万的金额看,唐建获利并不算多。一位基金公司人士感叹,和业界真正的“大老鼠”相比,唐建的获利可以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唐建之后,陆续有基金经理被查,而且个个案情都比唐建严重,而有更多的获利者,如今低调的过着天堂般的生活。

  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唐建的个人资产并没不多,自己所拥有的车子尽管是价值五十多万的宝马,但也够不上豪车级别;豪宅更谈不上,除了位于浦东金桥的一套多层楼宇里的房子,唐建亦在浦东北蔡地区买了一套三层联体别墅,据说当时房价只有两百多万,唐建也非出手阔绰地一次性付清,而是以贷款的方式购得。

  如今再去说唐建事件,许多人觉得意义不大,然而关于老鼠仓的争议和讨论却持续不断。

  2009年2月28日通过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中,新增一条款:“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不过,两高关于老鼠仓的具体司法解释,至今未见。

  老鼠仓,在中国基金业是一个让各阶层怨之又恨的话题。唐建的所为,或许原本就是单纯的个人行为,却在企业、行业的大背景下,演变成一出个人的悲剧。

  也有律师称唐建是幸运的,仅仅是被行政处罚,若按照最高检、公安部于今年5月出台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他的金额也已经达到了刑事立案的标准。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