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九专家论指数化投资风潮:走出指数化评价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7日 09:35  机构投资-今日财富

  《机构投资》承一非、唐旭超整理报道

  智酷嘉宾(姓氏拼音排序)

  董艺婷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高级分析师

  杜晓海  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定量及风险管理总监

  乐嵘    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组合管理部总经理

  吕红    通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宋红雨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研究开发部总监

  田仁灿  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兼董事

  张晓刚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发部负责人

  张银旗  湘财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部负责人

  上海证券交易所研发部

  几乎一夜之间,指数化投资风靡基金业。

  2004年国内出现第一只ETF产品,到2007年只有5只ETF,2010年达到13只。

  美国1993年发行第一只ETF产品,到2007年发展到629只。

  对比中美两个市场每年ETF的上市数量,国内平均每年上市的ETF数量是不到2只,美国平均每年上市的ETF数量是41.9。

  金融市场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金融机构对投资工具的多元化更为渴求。从整个数量来看,未来中国ETF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给人无限的遐想。

  需要提醒的是,指数化投资在海外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品种,但在国内可以说还是刚刚起步,大众过于追求绝对回报,评价指数化产品,我们更应该着眼于降低跟踪误差和投资成本。

  股指期货之于指数化

  主持人(海富通基金营销总监 姚绿绿):确实指数化投资还是有很大的开发余地,就具体指数化投资工具ETF,目前在中国的发展得怎么样呢?

  张银旗:我可以从数量上描绘一下。2004年中国发行第一只ETF,2007年只有5只ETF,2010年是13只。再看美国,美国是1993年有第一只ETF,到2007年有629只。我们算了一下中国平均每年上市的数量是不到2只,美国平均每年上市的ETF数量是41.9,所以单从数量来看未来中国ETF发展的空间比较大。

  董艺婷:首先我不得不说,中国指数型基金队伍发展得非常快。在某机构举办的第一届指数基金论坛上,参加的基金经理还不超过30个人,但是今年7月份召开的第二届指数基金论坛上,这个群体已经发展到了近百人。

  张银旗:我手上的一些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2007年中国指数型基金净值占个整个基金的比例是13.4%,这个比例超过了美国,位列全球第一。

  主持人:作为投资工具之一,指数化产品越来越成为投资者的选择,现在我们有了指数化工具,问题是如何运用它进行投资?

  上交所:指数化投资应该是作为一个投资工具,而不是一个投资方法。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百宝箱,投资者无论有什么需求,想做波段还是想长期持有,都可以从这个百宝箱中选到合适的指数化工具来进行操作。

  乐嵘:单一的权益类投资越来越难以满足保险机构的投资需求,指数化投资工具能够帮我们把风险进一步的切分,不是单一追逐10%的预期回报和30%的标准差。

  同时,希望指数化投资工具能够帮我们把投资渠道逐步拓展到海外的市场上,以低成本的方式获得较高回报,为保险机构提供一个管理利率风险的手段,因为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往往对利率的敏感性是非常高的。

  张晓刚:说到指数化投资工具,除了ETF和指数基金产品,我们可以运用股指期货来更好管理我们的投资。股指期货可以提供非常好的流动性管理工具,有利于指数基金降低跟踪误差和交易的冲击成本。

  主持人:如何将股指期货运用于指数化投资,这是一个很好的课题,早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这个投资工具就受到市场的密切关注,它会加剧市场的波动吗?

  张晓刚:根据多家机构的研究,股指期货没有加剧股票市场的波动,股市的波动主要是由基本面因素决定的。由于交易机制的原因,股指期货对信息的反应速度更快,但这并不表明股市波动是由股指期货引起的。相反,股指期货给机构投资者提供了避险工具,有利于机构稳定持股,有助于市场稳定。

  董艺婷:其实我们可以用股指期货做很多事情,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分离指数投资的阿尔法和贝塔。在推出股指期货之前,阿尔法和贝塔是很难分离的,现在有了股指期货这个工具以后,我们就能够对贝塔做一个管理,不管我们是把贝塔放大,还是对冲,至少可以对其管理。

  张银旗:说到对阿尔法的剥离,我想顺便再说一下阿尔法套利。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研究,证明可以通过提高更新组合的频率来提高业绩,也就是获得一个超额收益阿尔法,并且在2008年熊市的时候,这个研究也证明我们可以通过定量化的分析和操作手段来得到一个高于大盘的收益。

  主持人:随着指数化产品的丰富,股指期货等金融工具的推出,是否可以认为金融工具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比较良好的时期?

  于延超:我们在金融衍生品领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股指期货还只是停留在期货的层面上,还只是一种线性的产品,将来我们可以开发各种基于指数期货的期权,这就是非线性的产品,而且丰富的金融衍生品对于今后我们的产品定价都有很大的帮助。

  指数化风险:体制仍需要创新

  主持人:我们提到了很多指数化投资积极的一面,但肯定这当中还有一些问题存在,特别在发展的初期,我们可以为指数化投资把把脉。

  张晓刚:首先要走出指数化投资评价的误区,指数化投资在海外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品种,但在国内可以说还是刚刚起步,所以大众投资对他会有一个认识误区,就是过于追求绝对回报,我们更应该着眼于降低跟踪误差和投资成本。

  上交所:虽然指数化发展的趋势很好,但仍然有三个问题不能忽视。首先是体制上的问题,我们需要一个好的创新激励体制,需要一个好的体制来保护创新。其次是同质化问题,现在指数型基金同质化严重,虽然名称各种各样,但实际上相关性达到了99%。最后是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分级机制,这个分级机制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基金公司,更是在监管层面上的一个系统全面的分级机制。

  主持人:在具体的产品设计上面,我们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董艺婷:拿ETF来说,现在很多基金客户都跟我们说现在指数不够用,现在我们就在不断挖掘各个因子,把它拆细,不同的因子都会有它的交易价值,这其实就是ETF的一个发展模式。以后不管我们的客户喜欢哪一种因子、喜欢哪一种风格,我们都可以满足他的需求,这样产品就更加完善。

  上交所:我们可以运用简单的期权来构造出无数复杂的期权,并且只要简单的期权能够得到正确的定价,那么任何其他复杂的期权也都可以得到定价,这也是最基本的金融理论。当然我们不能把它仅局限于理论,更重要的是运用到实践中去。只要这个指数期权市场完备了,任何复杂、任何怪异的产品都可以正确定价。

  我们现在的很多问题都出在产品定价上,产品定价出问题的背后则是缺乏一个完备的市场,完备市场则更需要一个健全的体制的发展和维护。

  主持人:虽然指数型基金是一种被动的投资方式,但从管理指数化产品来说,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风险。

  杜晓海:大家可能会觉得指数投资是被动投资,无需太多管理,但其实里面还是有很多的细节,所以才会说有很多风险在里面。国外的ETF往往很复杂且品种繁多,他们普遍采用衍生产品来复制指数,因此不可避免地有对手风险的存在。沪深300 ETF迟迟不能推出,就与我们缺乏恰当的金融衍生品以及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对手风险有关。

  田仁灿:现在问题确实有,我们不能忽略,但我们不要怕衍生品,不能因噎废食,应该善用这些衍生品,化解整个经济体系当中金融风险。

  其次,如今的二级市场80%的交易量是由散户创造的,相信随着股指期货以及新的投资策略的涌现,我们不机构化也得机构化,所以必须加快机构的参与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扮演一个为国民经济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角色。

  指数化产品应该不断多元化,便于机构管理自身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丰富指数化产品种类

  主持人:从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确实中国指数化投资发展得很快,那未来应该如何不断深化指数化投资呢?

  宋红雨:指数化投资主要有四个发展方向,第一是基础资产的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股票类指数发展到固定收益类指数、商品指数等;第二是指数反映的地域不断扩展,从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到如今很多新兴市场指数;第三是指数的计算,从最初的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过渡到现在的各种加权计算,如自由流通加权等;第四是归类方法的不同,最初指数只是按行业来分类,现在衍生出了一些主题指数比如低碳、新能源、社会责任等,还有如130/30策略指数等。

  高立新:我想从行业的层面来补充一下。纵向来看,将来会有更多的指数研发公司,会有更多为指数化投资提供服务的专业咨询机构,中国会缔造出一批围绕指数化投资的快速成长的企业。

  主持人:从资本市场发展的潮流来说,前景如何呢?

  交易所:指数化的产品在国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能更加完善和健全我国的资本市场,但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目前还缺乏一个好的体制去促进这个市场发展。希望将来基金分级上面做得更加完善,券商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做出更加复杂的东西,通过这个突破口,中国市场的深度会有一个飞跃。

  高立新:指数化投资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指数公司以及为指数化投资提供服务的专业咨询机构等,这些都属于金融服务性企业。中国指数化投资才刚刚开始起步,时间短、规模比较小。相比发达国家来说,未来的成长空间很大。

  伴随着指数化投资的发展,中国必将缔造出一大批围绕指数化投资而快速成长的企业。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标的。

  在指数化投资、开发以及服务和资讯方面,也会出现一批这样的公司。比如在指数化评级、资讯服务方面,目前一些小公司以后都将可能成长为经营类的大公司。这将是我们今后关注的一个方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