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业绩 基民心中的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0日 09:08  北京商报

  买基金,就是希望“懒人”理财,然而作为专业理财的代名词,公募基金近三年的业绩表现越来越让人感到失望。日前,和讯网发起了一项关于投资者信心的调查,结果显示,87.18%的基民今年上半年亏损;82.91%的基民对目前的基金业绩不满意。

  业绩规模持续缩水

  相对处于大熊市的2008年,今年上半年的公募基金业遭受的打击似乎更为沉重,业绩亏损、发行受阻、内幕交易等问题频出……事实上,前者才是公募基金出现信任危机的根本因素。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基金份额净值加权平均下跌约15%,为基金业历史上第二差的“中报”业绩,仅好于2008年的-34.63%,而距历史第三差的2004年上半年的-2.16%,相差了12%还多。银河证券研究所基金研究中心统计,当期206只标准股票型基金全部亏损,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8.51%,其中表现最差的股票型基金宝盈泛沿海增长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为-31.24%,而排名靠前的华商盛世和东吴动力也分别下跌超过了1%。昔日的“明星基金”银华系等“光环”渐次褪去,广发等大型基金公司也给人一种大而不强的感觉。

  此外,让基金业感觉腹背受敌的还有新基金发行的窘境。截至今年7月底,新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仅16亿元,低于2006年至2009年各年的同期规模,也低于2001年至今任何一年的基金平均募集额度。发行规模最小的宝盈中证100指数基金仅募集到2.8亿元,与2007年发行高峰时平均规模超百亿元相比,相差太过悬殊。

  面对亏损反而嘴硬

  面对业绩的不断缩水,基民信任逐渐流失。言论上看,许多基金公司不仅不总结经验,认识错误,反而依然振振有词,理由一堆。或归咎于市场行情不好;或归咎于投资者急在一时;或归咎于相关制度要求仓位不能太低,难以及时减仓……

  某基金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就向记者表示,2007年,公募基金曾凭借大幅跑赢大盘的优势征服了股民的心,许多投资者弃股从基,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冲着高收益而来,如今市场行情变了,投资者当然会在心理上产生落差。

  不过,值得提出的是,与公募基金一片绿色景象相比,今年上半年,私募基金的业绩依然红红火火。据壹私募网统计,截至5月底,126只私募基金取得正收益,收益率超过10%的有21只。

  对此,有基金业人士辩解称,上半年,由于公募基金规模较大,因此蓝筹是主要的配置品种,而当期蓝筹股走势不好,所以公募基金才会失利。不过,圆融投资执行董事冉兰反驳说:“业绩差别的关键不在行情,公募基金主要追求规模收益与盈利不直接挂钩,是造成其盈利水平不佳的主要原因,此外,很多公募基金上半年仓位过重,源于其判断失误。”

  投研能力参差不齐

  基金经理研判正确与否对于所管基金的表现至关重要。日前,华泰柏瑞的“举报门”在基金市场闹得沸沸扬扬。其举报信中称,公司总经理陈国杰长期直接或间接干预基金经理投资操作,是该公司长期投资失败的根本原因。暂不论其个人事件的真假,据记者了解,的确有一些基金公司存在高管干预投研的现象。而高管由于对实时行情不甚了解,因此,误判的可能性较高。

  华泰柏瑞一季度持有44.5万股成飞集成,该股7月1日至今大涨了130%。然而,戏剧性的是在成飞集成的中报中却没有见到华泰柏瑞成长(原友邦华泰积极成长)混合基金的身影。

  此外,8月6日,宝盈基金总经理陆金海终于“下课”,之前因为宝盈旗下基金纷纷垫底,而使他卷入了一场信任危机。不过,接替他的却是曾爆出老鼠仓丑闻的长城基金副总经理汪钦,这不得不让投资者对该公司未来仍捏一把汗。

  据记者观察,市场上还有一些基金经理,业绩排名总是落后于同行,如景顺长城的蔡宝美、国联安基金的陈苏桥、长信基金的曾芒和许万国(传闻也将下课)等。

  亏了基民肥了自己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众基金纷纷亏损,但并未影响到基金公司的收益。基金公司借着手握的2万多亿元的基金资产,不仅自己坐收管理费,赚取了高额收益,也为股东盈利做出了不小贡献。

  日前相继发布的上市公司中报反映出的基金公司收益让基民倍感酸楚。光大证券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和大成基金公司分别为公司贡献了净利润6460.9万元和6275万元,对其净利润贡献达15.32%;华泰证券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持股的两家基金公司南方基金和华泰柏瑞分别实现了2.33亿元和3917.92万元的净利润;东北证券中报也表明,其持股的两家基金公司银华基金和东方基金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57亿元和1698.8万元,粗略估算,净利润率分别约为31%和26%。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的净利润动辄过亿,平均净利润率高达30%左右。利润率之高令绝大多数行业望尘莫及。

  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公布的数据还表明,近三年来,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一直没有大的变化,但净利润却不断下滑,有市场人士分析,与公司高薪酬等支出难脱干系。商报记者 王丹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