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皮海洲: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成基金业的照妖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0日 08:11  天府早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皮海洲

  18日是“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正式获准发行1周年的日子。据有关资料显示,一年中共发行“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229只,预计募集资金300亿元到400亿元。

  不过,从“一对多”产品推出这一年的时间来看,经历了从喧嚣到沉默这样一个过程。一年前“一对多”产品推出之时,一些基金公司蜂拥而上,“一对多”产品的发行喧闹一时,但从一年后的情况看,“一对多”成了一些基金公司手上的烫手山芋,甚至成了中国基金业的“照妖镜”,中国基金业的种种弊端在“一对多”产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中国基金业来说,“一对多”产品的推出,是基金业发展的一个大好机会。“一对多”产品的推出,不仅是基金公司向券商理财发起的挑战,更是向私募基金发起的挑战。如果投资基金能够在“一对多”产品中充分发挥专家理财的优势,完全可以为基金理财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一年前的业内估计,2009年中国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人群达到32万人,可投资资产的总规模在9万亿左右;如果把门槛放到100万元,则人数和规模总量更是惊人。因此,“一对多”产品有着广泛的客户群。而且“一对多”理财产品固定管理费加收益提成的管理费收取方式,不仅可以让基金公司多赚多得,同时也让基金公司的利益与“一对多”客户的利益保持一致,因此,“一对多”产品更能调动基金经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赚钱的愿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获得 “一对多”客户的支持。

  但从“一对多”产品一年来的投资收益来看,基金公司按收益提取管理费部分基本上化为泡影了,而百万富翁们的发财梦也破灭了。因为“一对多”产品盈利的只有一成左右,而亏损的却达到了八成。

  “一对多”产品出现这种不利的局面固然与今年4月以来股市行情的跌势有关,但它更是基金公司投资水平低下的真实反映。实际上,对于率先推出的 “一对多”产品来说,去年8、9月份还是存在很好的入市机会的。而即使是后来推出的“一对多”产品,在今年初的年报行情中也可以有所作为。但“一对多”产品却普遍出现亏损,这只能反映出基金公司理财水平的低下。而在理财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一些基金公司却接二连三地推出“一对多”产品,这实际上也是基金公司跑马圈地做法在 “一对多”产品的延续。因为公募基金的发行拼的就是规模,只要规模上去了,管理费也就上去了。很显然一些基金公司把这种对付公募基金的办法照搬到“一对多”产品中来了,“一对多”产品因此被这些基金公司所糟蹋,也就在所难免。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