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一对多满周岁 人气输私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9日 00:25  投资快报

  记者 艾德华

  2009年8月18日,基金公司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即基金“一对多”业务)正式开启,9月份多只“一对多”产品扎堆上市,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公募基金通过“一对多”业务与阳光私募展开直接竞争,争夺高端富人客户,抢走了不少人气。

  然而,经过一年的发展,“一对多”产品业绩不振,原先高涨的人气大幅插水,在与阳光私募的竞争中已落于下风。

  “一对多”人气高开低走

  中银基金首先拿到证监会的发行批文,其“一对多”产品发行当日即宣告结束募集,募集资金规模高达4亿元。其后,易方达、交银施罗德、工银瑞信等基金公司均相继发行多只“一对多”产品,募集规模也接连创出新高,华夏、易方达等业内龙头的募集规模接近20亿。9月份,16家基金公司共计30多只“一对多”产品获批上市发行。平时见多识广的富豪们对“一对多”产品十分追捧。由于“一对多”产品有募集人数200人的上限,许多投资者主动上门预约,生怕错失了发财的机会。

  在经历了发行初期的疯狂追捧后,“一对多”逐步沉寂,产品的发行速度不断减慢。据安信证券研究所统计,截止2010年7月31日,共有34家基金公司发行了171只“一对多”产品。其中去年9月至12月,基金公司共发行“一对多”产品80只,平均每月20只,占了总发行产品的一半,而今年前7个月,只发行产品60只,平均每月不到10只。

  另一方面,阳光私募在进入2010年后,产品的发行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新产品发行数量大增。据瑞富阳光私募研究中心统计,仅上半年就有超过200只阳光私募产品募集发行,半年的发行量就超过2009年全年100只的水平。

  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向媒体透露,“一对多”产品非常难发,除了市场大环境不好的原因外,“一对多”产品自身业绩不佳,整体落后于阳光私募才是主因。

  “一对多”业绩不如阳光私募

  安信证券研究所统计显示,在公布了业绩基准的“一对多”产品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绝对收益基准,只有极少数产品沿袭了公募基金的风格,采用股票和债券的混合指数作为衡量业绩的准绳。追求绝对收益,为持有人资产保值增值是“一对多”产品发行时高端客户最为看重的特点。然而,“一对多”在过去一年的表现却令投资者大失所望。

  由于“一对多”产品的净值仅向持有人公布,外界掌握的多是不完全的统计资料,之前有权威媒体报道,截至7月末,仅约13只产品取得了正收益,占比不到10%,大多数产品净值在1元以下。“原本以为,基金公司投研实力雄厚,做类似‘私募’的专户会更有优势,现在看来,结果和预期恰好相反。”有投资者向媒体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面对同样的市场环境,阳光私募则表现出较好的抗跌能力。据Wind资讯统计,截止7月末,共有接近200只阳光私募基金在过去一年中取得正收益,占比接近30%,收益最高的为深圳市翼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翼虎成长,年度收益率超过60%。

  在与阳光私募的业绩竞争中,“一对多”完全落后。

  本报记者向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询问其旗下“一对多”产品业绩不佳的原因,工作人员承认,投资经理对本年度下跌行情预计不足,投资节奏把握不佳,造成了净值的下跌。

  而业内人士表示,习惯追求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初涉私募业务,在投资理念、人才储备等方面并没有充足的准备。“一对多”业务必须转变投资思路和投资策略,将对风险的控制放到首位。

  《投资快报》发自广州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