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停滞了四年之久的中国基金业再次启动探索之旅。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投资基金的试点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话,那么从1997年开始,我国的基金行业进入了一个“先立法,后试点”的新时期。11月14日,是一个在中国投资基金发展史中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基金行业首个全国性的法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颁布,标志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从此进入一个规范发展的时期。
《暂行办法》拉开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初步规范发展的序幕,大幕打开后的第一出戏就是老基金改制。
这是一个艰难而且痛苦的开始。老基金中除了淄博、宝鼎、建业、金龙等4家为人民银行批准设立外,其他均为各地方设立。“老基金”名义上为封闭式基金,但大多数没有封闭期、没有托管人,有的甚至还承诺收益率。运作不规范,普遍存在资产质量差、资金流动性不良等缺陷,其中,不少老基金甚至还将大部分投资沉淀在房地产、公司法人股等不易变现的投资上。
对于老基金的清理规范,有关方面不得不采取“非市场手段解决市场问题”,有的甚至由基金管理人或发起人用现金置换原有流动性差的资产, 虽然代价昂贵,但是制约市场规范化发展的老基金问题在此后的几年中逐步得到了解决。根据资产流动性的不同,老基金分别被转换成证券投资基金、金融债券或者被清盘,除君安受益、海南银通与广证受益等被清盘以外,大部分老基金都被合并规范为证券投资基金。
伴随着老基金的改制,中国第一批基金管理公司诞生。1998年3月,第一批两家基金公司分别在上海和深圳成立,两只规范运作的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相继获准发行,基金业迎来了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试点阶段。1998年,另外4家规范运作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相继成立,并有5只基金面世,当年基金行业整体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03.64亿元。l999年,股市的复苏给中国基金业带来新的生机,也是基金业首次大扩容的一年,基金公司数量增加至10个,史称 “老十家”。“老十家”所管理的基金迅速扩张至23只,总发行规模5l0亿元。
基金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高调入市,被管理层寄予稳定市场的厚望,而在当时庄股流行的证券市场,公募基金的第一步走得如履薄冰般艰难。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