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反思:谁娱乐了中国基金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1日 05:41  证券时报

  最近一些日子,基金业内人士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恐怕非华泰柏瑞基金公司总经理陷举报门、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原投资总监许春茂被传陷调查门事件莫属。照理说,以投资和研究作为主业的基金公司,给公众的印象应该是严谨、务实、正儿八经的,各式各样的“花边新闻”与基金业扯不上半点干系。可是,在国内基金业,基金经理因为老鼠仓被“小三”或原配举报、基金公司高管内讧、股东争斗,甚至是豪宅门、奢华门、“小三”门等各种新闻充斥媒体,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业内人士总可以找到雷人的言论或者事件当作谈资,大家聚在一起评头论足,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难怪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带着无可奈何的语气说,作为一名基金经理,他除了做投资外,还要承担一部分娱乐化功能。

  基金业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全行业越来越“被娱乐化”?到底是谁在“娱乐”基金业?

  近几年,中国基金业在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很多问题也次第暴露出来。以“老鼠仓”为例,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有“老鼠仓”被揭发出来,前有上投摩根的唐建,后有融通的张野等人,今年又冒出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原投资总监许春茂涉嫌“老鼠仓”。在“硕鼠”颇有满天飞之势的当下,持有人对基金经理的印象大打折扣。2006、2007年的大牛市带来基金净值的大幅蹿升,基金经理获得持有人的肯定,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形象使得一些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在大小场合受到类似影视明星的待遇。可惜世事多变,2008年基金净值的暴跌以及一系列内幕交易案件,把基金经理神话般的形象打回了原形。

  在基金公司内部,高管之间争斗不断,不少高管把职位作为捞取个人私利的跳板,更有甚者,越俎代庖,对自己不在行的投资领域指手画脚,闹得基金公司内部帮派林立、乌烟瘴气,很多投研人才要么跳槽到私募,要么“改变自我”加入到权力争斗中去,投研团队的很大一部分精力,就这样被浪费在内耗上。更极端的例子是,一些基金公司高管之间互相揭发,互戳伤疤,矛盾公开化,引来媒体连篇累牍报道。到头来,基金业越来越“被娱乐化”,关于基金公司的内斗、“老鼠仓”甚至基金经理个人的私事充斥媒体版面,各种猜测、流言、诽谤流布于基金“江湖”。

  其实,仔细想一想,如果基金高管们真心实意地把做好公司作为自己的职业使命,基金经理把做好投资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整个基金行业树立起诚信的形象,在信息披露上面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和及时,在公众面前展现一个透明的基金业,又怎么会有那么多“被娱乐化”的新闻呢?大道至简,如果基金业真正回到了其本源——代人理财、忠人之事。一切以持有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媒体又怎么会整天在基金经理是否有内幕交易上大费版面和笔墨呢?

  从媒体的角度来讲,少部分媒体为取悦读者,在没有认真取证、监管机构尚无定论,甚至子虚乌有的情况下,就大报特报什么“老鼠仓”、“小三”门、举报门等满足受众低级视觉和感官刺激的所谓“猛料”,无疑发生了价值错位。媒体有责任对真正的内幕交易调查取证,公布于众,以正视听。但如果通篇是道听途说式的报道,则实在是有违客观公正的原则。

  由是观之,基金业之所以近年来“被娱乐化”之势愈演愈烈,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基金业自身的不够职业化,而一些媒体的价值错位和习惯于捕风捉影,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用。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