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宠儿,基金经理正是目前我们所身处的这个“金融消费时代”的宠儿。
在过去的短短数年间,作为金融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后果”之一,基金经理作为一个群体,在数量上开始急剧扩大,并且以“年少多金”的形象迅速跃入大众视野,成为很多人艳羡的对象。
当然,和“年少多金”联系在一起的,也有不少的负面信息,比如“内幕交易”和“老鼠仓”,甚至也包括对这个群体“资产管理能力”的质疑。
比如我自己,就一直对这个群体的“资产管理能力”持保留意见。在我看来,由于公募资产管理行业的收益模式是“按资产管理规模提取固定管理费”,这个行业内的公司很容易异化为“规模导向”的销售型公司,并进而异化基金经理们的投资心态和投资行为。
与此相较,尤其让人不能容忍的是基金经理的“内幕交易”和“老鼠仓”行为。在我看来,这些行为类似于我所在的新闻行业内的“假新闻”,都突破了行业的最后底线,让整个行业蒙羞。
而且,考虑到公募基金这个行当“资产所有者和资产管理者高度分离”的现实情形,社会各方对基金经理们的高度关注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无论如何,我们对基金经理这个群体依然充满期许,期许他们“用对待自己每一分钱的态度对待基民投资的每一分钱”。我也相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现实中也正是这么干的。兄弟,请记住,这是最高标准,也是最低标准。
还是那句老话:你们是时代的宠儿,不要轻易辜负了她。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