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海基金人事变动 投研主力大换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31日 03:06  中国经营报

  李辉

  风暴总要到来。随着新任总经理陈浩鸣的走马上任,中海基金正在经历一场人事动荡。本报独家获悉,中海基金专户投资部总监魏延军即将离职,转投私募。这是该基金今年以来离职的第四位基金经理。

  另据业内人士消息,分管投研的现任副总经理李延刚处境也比较尴尬。此前,中海基金其他两位副总经理顾建国和方培池已经先后离职。

  而随着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吕晓峰的到来,中海基金空缺数月的投资总监一职也得到填补。

  至此,中海基金的投研团队实现大换血。对于实力本就不甚强大的中海基金而言,投研核心人员短期内如此迅速的流失对公司未来发展造成的影响有待考量。

  投研高层变更频繁

  2009年9月,随着号称“最年轻基金公司总经理”康伟的离去,陈浩鸣正式走马上任。和康伟一样,陈浩鸣也来自中海基金第一大股东中海信托,曾任职副总经理。不同的是,陈浩鸣是中海系的老人,曾在中海油集团下多个金融机构任职,并曾担任招商银行监事一职。

  据中海基金内部人士表示,2009年底上任之初,陈浩鸣比较低调,主要是熟悉公司管理和业务。不过随着了解程度的加深,陈浩鸣已逐渐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并着手实施。

  最明显的表现在对投研部门尤其基金经理的调整上。

  今年以来,先后有三位基金经理离职。3月3日,中海蓝筹灵活配置基金经理杨大力和中海稳健收益基金经理欧阳凯同时离任。5月5日,中海能源策略基金经理施恒新离职。最近,中海基金专户投资总监魏延军也递交辞职报告,目前离职手续正在办理中。

  “陈总来了之后,对公司投研提出一些新的要求,理念不合,自然就走了。”一位已经离职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康伟在中海基金任职3年,在投研上花了相当大的工夫,也着力引进了一些人才,比如朱晓明、施恒新、魏延军以及分管投资的现任副总经理李延刚都可以说是他一手培植的。

  “这些都是康伟上任之后培养的嫡系力量,按照自己的投资理念搭建的投研班子,陈浩鸣来了之后肯定要有所调整。”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告诉记者,陈对原有投研团队并不太满意,希望用符合自己想法的人员。

  陈浩鸣上任之后,对公司的整个制度上重新梳理和制定。“大的思路我们也看不清,但是抓的比较细,包括制度、考核、财务、合规等。”中海基金一位内部人士表示。

  比如,在投研人员的考核制度上,更加强调薪酬和业绩挂钩,并制定了详细的方案,而这正是康伟时代比较欠缺的地方。“以前我们这方面比较模糊,对业绩和奖金没有很明确的说法。”一位离任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在吕晓峰到来之前,陈浩鸣已经从其他基金公司等陆续招揽一些人才,比如引入长信基金研究总监骆泽彬,以加强其投研队伍。据悉,吕晓峰6月底刚到中海基金上任,是陈浩鸣着力引进的人物,不仅被许以投资总监一职,其负责的也不仅限于投资研究等,还分管机构客户等销售业务。

  吕晓峰是复旦大学世界经济学博士,曾担任大成基金高级研究员,申万巴黎基金研究总监,但并无管理基金经验。2009年初在申万巴黎的一波离职潮中投身保险公司,担任太平洋资管研究部副总监,并管理几只产品,此番再度回到公募基金,从职务上看,无疑是上了一个台阶。据悉,他还将担任一只新发行基金的基金经理。

  而这对于李延刚而言,无疑有些尴尬。

  “吕晓峰显然是要被陈总委以重任的,他的到来,对李延刚在投研的控制力,甚至职位上都造成了直接的威胁,他想走也是正常的。”接近中海基金一位人士分析到。

  “从投研到市场,从基金经理到副总级别,如此大规模的换血是很少见的”,一位基金业内人士指出,陈浩鸣自然是想有一番作为,就看他如何布局了。

  业绩表现不佳

  对于实力本就不甚强大的中海基金而言,投研核心人员短期内如此迅速的更替,对公司基金业绩的影响有待观察。

  截至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显示,中海基金管理的基金规模仅有145.65亿元,比之2009年底的204.77亿元缩水幅度达到28.87%。在此期间,中海基金还发行了一只新基金,上证50指数增强型基金。

  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中海基金旗下的中海优质成长、中海能源策略以及中海分红增利在同类基金中排名都不靠前,如中海优质成长在40只可比基金中排名22位,仅有李延刚亲自管理的中海量化策略排名比较靠前,在150多只可比基金中排名34,亏损幅度为14.13%。

  事实上,由于基金经理更换频繁,在康伟时代,中海基金在业内就颇多争议。公告显示,旗下基金的多位基金经理任职不过数月,超过一年的都是少数。比如欧阳凯2009年5月才担任中海稳健收益的基金经理,今年3月就已经辞职,考虑到交割时间,管理不过半年多点。在2009年5月到6月之间,就发布了8份基金经理任免公告,涉及到的基金经理达到7人。

  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人员变动频繁,信息滞后等原因,投资者看到的基金经理可能并不是实际的管理者,“是谁操作只有公司投研内部知道”。

  反映到基金投资上,则显得名不副实。比如中海能源策略,顾名思义是一只主要投资能源相关行业的基金,但是在最新公布的二季度报中,却很少见到能源相关企业的踪影,前十大股票中主要是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以及太保等金融股,还有五粮液银座股份这种和能源毫无关系的消费类股票,仅有西山煤电东方电气算是和能源挂钩。

  分析人士指出,陈浩鸣上任将近一年,公司投研业绩尚未见明显起色,如何治理人员频繁更替以及投研混乱的情况,是需要他直面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过亦有分析人士认为,康伟时代的中海基金抓住2007年这波大牛市机会,把公司规模做上去,从仅有几亿元一举达到中等基金公司水平,是他的最大功劳。但是随着规模的提升,公司薪资待遇却一直停留在较低水平,给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带来影响。“整个公司的士气并不高。”

  “我们的工资在业内算低的,基金经理年收入不过百万元左右,根本没有竞争力。”一位已经离职的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就这种待遇而言,业绩能做到市场平均水平已属不易。据了解,待遇较低正是导致中海基金人员流动频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