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才流失危及基金公信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9日 07:39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严黎丽

  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基金经理成为万众瞩目的职业,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拿着远远高于社会平均的高薪酬;另一方面,基金经理却极不安心于这份职业,频频“因个人原因”离职或跳槽。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基金经理人跳槽为136人次,2009年全年是237人次,今年迄今仅仅半年时间已有222人次。相对于总共才61家公司652只基金产品的基金市场而言,这样的流动已非正常。

  基金正遭遇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人才流失正在向基金的高管蔓延,根据相关公告统计,今年以来已有9家基金公司的13名高管离职,近期更有上海和深圳两家重量级基金公司CEO传出即将离职的消息。

  与一般产业不同,基金业属于高智力产业,人才是基金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如果说,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董事长的话,那么买基金,某种意义上就是买投资总监,买基金经理人。作为百姓理财的主要渠道,基金承载着数千万户基民的财富梦想,如今,如此高频次的人才流动、流失,又怎能不引起基金投资者的质疑和警觉呢?公募基金的信任危机正在蔓延。

  固然,每个基金经理的跳槽,都有其种种理由,但从基金经理跳槽的流向分析,大多是流向了私募,所谓“实现个人价值”。在这里,私募基金合伙人制带来的巨大的利益分配,无疑对于高端人才更有吸引力;此外,公募基金受到日益严厉的监管也是一些基金经理选择“逃离”的原因。

  现实似乎为基金经理提供了这样一条成才之路:先在公募学习、实习、练兵,满师后跳槽独立开业。公募成了私募的“黄埔军校”。但学习要交学费,转会要交转会费,惟独公募基金经理的跳槽,只要一纸公告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这对于公募基金的基民来说也未免太不公平了吧?

  因此,基金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阶段了。

  首先,市场适度开放。放宽公募基金的准入门槛,给私募基金发放牌照,将私募列入监管层面,让公募和私募平等竞争,在市场化竞争的状态下,为公募基金发展扫除障碍。

  其次,制度建设。建立基金管理团队换届制,在任职期间,基金经理人跳槽必须承担相应费用。

  再者,呼唤基金经理人的社会责任意识,无论如何,基金经理人要对拿出真金白银来支持你的广大基民有一份责任感,为大众理财和为富人理财,固然你获得的回报有所不同,但能成就更多人的财富梦,这不更有意义吗?事实上公募基金经理人的收入已经不低,难道金钱真的就是人生的唯一追求吗?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