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QFII呼之欲出 助跑基金公司国际化布局

  在角力A股市场的同时,基金“大佬”们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国际化、全能型”的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基金“大佬”们下一个十年的目标。

  中国金融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令投资领域的“主力选手”公募基金有了更广阔的天地。落“子”海外、QDII多样化出海、QFII投顾业务稳中有升,俨然成为基金业的新气象。

  基金业的第二个十年,会是基金公司国际化的十年吗?“小QFII”呼之欲出,能否“助跑”基金公司国际化布局?本周《基金周刊》予以关注。

  ⊙本报记者 吴晓婧

  国际化提速

  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阻止基金公司国际化的步伐。在危机过后的1年多时间,基金“大佬”们走出去的步伐反而越来越快!

  记者获悉,大成基金香港全资子公司——大成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成国际”)已于近日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在港推出“大成中证中国内地消费ETF”。该ETF将于7月15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交易。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资基金公司在港分支机构发行的首只公募基金,该ETF的挂牌交易标志着内地基金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了解,“大成中证中国内地消费ETF”是大成ETF伞形信托基金的下的第一只成份基金,投资目标是获取与中证内地消费主题指数表现大致接近的投资回报。“大成中证中国内地消费ETF”的投资流程就是拥有QFII额度的发行机构买入标的成分股,并将股票投资组合以票据的形式卖给基金管理人。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大成国际发行的这只产品并不直接投资A股,但其实质是通过QFII渠道来完成对A股股票的操作,这实质也意味着QFII资金向A股消费板块的转移。

  大成国际总经理连少冬透露,除“大成中证中国内地消费ETF”外,公司正积极筹备开发更多具备投资价值的主题指数产品,以及其他主动型公募及私募产品。

  在连少冬看来,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在全球持续领先,尤其在金融风暴之后,中国更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因此不少海外投资者热切期盼投资中国,以分享中国经济高增长带来的高收益。海外投资者与日俱增的投资中国的需求,必将为海内外资产管理业带来巨大商机。

  随着全球化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及外资金融机构“涌进来”,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事实上,自嘉实成功完成海外并购第一单后,其国际化业务也大幅提速。

  据了解,自去年9月1日开始,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将旗下包括亚洲股票、大中华股票在内的数只由DWS(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共同基金委托给嘉实国际管理。

  “此次并购的成功,可以看出与外方合资很成功,但这不是终点,而仅仅是起点。”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下一步想做的,是把嘉实国际打造成DWS在亚洲的旗舰。通过嘉实国际这扇门,逐渐扩大海外业务的比重。据了解,目前嘉实国际管理的资产超过20亿美元。赵学军的目标则是,“未来五年,嘉实将把境外资产管理比重从5%扩大到20%。”

  逐利的本质使得国内基金公司对QFII投资咨询业务也愈加重视,个别基金公司在此项业务上已经抢得先机。凭借专业的国内市场投资经验和管理能力,从2004年开始,海富通成为众多海内外知名机构投资中国的投资咨询顾问。记者获悉,截至今年2季度,海富通投资咨询业务规模已经达到217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QFII扬子基金、B股基金、QFII小盘股基金、QFII人民币货币市场基金、QFII中国机会基金等。

  “小QFII”待发

  QFII投资顾问业务也仅仅是内地基金雄心壮志的一个小小部分,获得QFII牌照才可能是其海外子公司的终极目标,毕竟香港子公司的设立使得一些内地基金也拥有了和QFII竞争的海外投资机构,A股业务对内地基金香港子公司而言,显然是一块诱人的蛋糕。考虑到境外资金对内地股市的投资冲动,这意味着香港子公司募集产品的规模将获得更多的保证,但内地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所发产品直投A股显然是一个难题。

  不过,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滞留在海外的人民币余额逐年增加,在港发展的中资券商和基金公司呼吁多年的“小QFII”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所谓“小QFII”,是指境外人民币通过在香港的中资证券公司及基金公司投资A股市场。据了解,“小QFII”将给境外资金开辟另一条通道,它不分流现有QFII额度,而将拥有自己单独额度。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国家外汇局副局长李超此前在上海陆家嘴论坛均表态称,为离岸人民币开辟一定的国内投资渠道是必要的,并透露对“小QFII”的研究推进工作“已经比较深入,应该会有比较好的结果”。

  事实上,为吸纳更多的外资投资A股市场, 一些基金公司早就产生了“利用海外子公司的合法身份谋求QFII牌照”的想法。

  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国际业务部总监曾向本报透露,其香港子公司准备向中国证监会申请QFII资格。上述总监认为,香港子公司如果成功申请QFII资格,在符合法规的条件下,在香港募集的资金可通过QFII渠道买入内地市场的股票、基金,甚至包括母公司所管理的专户理财、公募基金等。

  然而,根据《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申请合格投资者资格的,应当达到下列资产规模等条件:对于基金管理机构,经营资产管理业务五年以上,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管理的证券资产不少于50亿美元。显然,上述条件对于在“出海”时间不长的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而言,难以满足其要求。

  据业内人士透露,难以达到硬性指标的基金公司将希望寄予监管层的“特事特批”,不过,监管层担心对QFII现有的审批政策造成混淆,否定了‘特批’之说。

  为了符合各项政策要求,“小QFII”政策应运而生,专门针对在港中资证券及基金公司的小“QFII”政策,实际上给了这些机构资金回流的通道,但又与境外机构QFII申请额度的条件相区分。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表示,人民币持有人理财需求和人民币合理回流成为目前监管机构认真研究的新课题。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正在研究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基金的可行性。

  事实上,在探索海外人民币资金回流A股的过程中,一些基金公司曾准备在香港等地发行人民币基金,借用QFII额度进入A股。但基金业内人士透露,与QFII的合作谈判中,基金公司缺乏话语权。紧俏的QFII额度让国内基金公司借用的成本较高,从其他机构购入QFII的额度要交2%-3%的持有额度费用。上述人士表示,如果可以通过小QFII直接投资A股,而不用再向外资QFII购入额度,管理费也将有所降低,对投资者吸引力将更大。“小QFII”呼之欲出,而这意味着,香港基金公司即将面临大的发展机遇。

  各方积极备战

  按照目前公开的信息,基金公司应对“小QFII”政策,首先要做到是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2010年,基金公司“走出去”也开始加速。

  据了解,华夏、嘉实、易方达、博时、南方、大成、汇添富、海富通、华安等九家基金公司已先后获准香港设立子公司,目前已经设立或在筹备之中。此外,还有包括上投摩根、交银施罗德、国投瑞银等在内的多家基金公司仍在积极申请中。

  业内人士表示,要开展“小QFII”业务及产品,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需要取得“公募牌照”。不过,香港并无公募资格一说,任何9号牌(“就资产管理提供意见”)持牌人均可向香港证监会申报公募产品。而目前内地基金香港子公司大部分都能申请到香港证监会颁发的第4类(就证券提供意见)和第9类(提供资产管理)牌照。

  不过,关于“小QFII”的审批标准,目前并没有明确说法。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流传着两种说法:一是监管层将制定一些硬性指标,筛选部分机构试点进行,二是推出一套普适的管理方案,所有在港中资机构都能参与。

  业内人士倾向于认可第一种方案。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副总表示,“出于风险管控的考虑,通过试点逐步推广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位消息人士预计,“小QFII”将以试点形式分批推出,首批获得资格发行人民币基金投资A股的在港金融机构很可能有5-6家,规模合计100亿元人民币左右,然后再逐步放开。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国际投资部副总也认为,预计“小QFII”仍会采取额度审批制,但对申请机构的限制会比现有QFII低,审批速度将会快于现行的QFII制度。据了解,目前,目前部分在港中资机构正在准备相关产品,并积极与中国证监会和外汇管理局沟通。

  值得注意的是,在港中资机构将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A股也将获得增量资金。上海一合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认为,“小QFII”推出对于A股的影响应该从长远来考虑。短期内如果推出,对于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会有一些帮助。不过,相比于A股超过13万亿的流通市值而言,“小QFII”短期内能够提供的增量资金有限。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