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报记者 滕晓萌/文
7月1日在所有人的忐忑不安中度过。
3个月前,证监会曾经对华夏基金发函称:“如果你公司股权在今年7月1日前仍不能得到规范,我们将视情况对你公司及股东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
也许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中信证券在6月26日抢先发布公告称,已经决定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华夏基金51%的股权。
至7月2日记者发稿时止,华夏基金和中信证券均向理财周报表示,并未收到证监会进一步的通知。
证监会态度强启基金
史上最大股权转让
中信证券董事会办公室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关于华夏基金挂牌转让的具体事项,将陆续以公告的形式发出,一切以公告为准。
而关于华夏基金具体的转让金额和潜在买家,美国普信集团(T.Rowe Price Group,Inc)和包括苏宁电器在内的国内企业“1+5”的方案,仍然是业内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
“对于中信证券来说,最好的方案当然是转让得越少越好。如果一定要转让51%,那么多几家小股东,中信证券依然能够保持绝对控股地位;而对于华夏基金来说,股权相对分散,也会有利于管理层继续在公司治理中掌控话语权。”一位接近中信证券的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他透露,在这场股权交易中,普信集团是谈得最久、意向最明确的一家。此前中信证券曾经向证监会提供过一个包括普信集团在内的25%股权转让方案,但是被证监会驳回,理由是“华夏基金不是中外合资企业,不得按照合资公司股权要求办理。”
证监会的依据是,根据“关于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通知”的解释,基金公司股权比例“按主要股东最高出资比例不超过全部出资的48%执行,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中方股东出资比例不受此限制。”
自国泰基金股权变更完成后,中国合资基金公司已经增加到33家。在规模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中,大部分公司外方均不是控股股东,如意大利忠利集团持有国泰基金30%股权,德意志资产管理持有嘉实基金30%股权,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交银施罗德基金30%股权等。
因此证监会对于中信证券的回复,实际上是等于拒绝华夏基金变更为中外合资公司,而强制要求中信证券必须转让51%以上的股权。
目前市场对于华夏基金51%转让交易价格的预测,从60亿至100亿不等。
2009年,招商证券公开挂牌拍卖转让了博时基金24%的股权,转让价格共计26.28亿元。
“尽管华夏基金管理规模比博时更大,但是在我们看来,两家公司基本处于同一档次,因此应该是按照差不多的市盈率标准转让。”一位券商分析师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但是外界对于华夏基金的股权价格有着更高的预期,源于新基金公司申请越来越艰难,包括纽银梅隆和浙商基金在内的多家新基金公司迟迟未能得到产品批文,基金公司牌照稀缺性进一步增加。
几乎没有悬念的是,51%的华夏基金股权转让,即将创下中国基金历史上金额最高的一笔股权交易。
投资收益3年翻10倍,
中信证券:“我们亏了”
据历史资料显示,中信证券对于华夏基金的股权收购,始于2006年,当年7月3日,中信证券从北京国资公司、北京证券手中,以3.3亿元的总额分别收购了华夏基金35.73%和5%的股份;2007年6月22日,中信证券再次以1.6亿元,从北京证券手中收购华夏基金20%的股份。2007年9月12日,中信证券以3000万元从科技证券购入华夏基金3.55%股份,从西南证券以4亿元购入华夏基金35.73%股份。
也就是说,中信证券用14个月获得了华夏基金100%的股权,共计出资不超过9.2亿元。
而为了完成华夏基金与中信基金的整合,2007年6月27日,中信证券还以1.11亿元收购了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上海久事和中海信托持有的中信基金51%的股权。
以此计算,中信证券在华夏基金上的投资累计为10.3亿元。
而3年之后,当中信证券准备卖出华夏基金51%的股权时,市场估价已过百亿。
即便即将获得数十亿的一次性股权转让收益,但中信证券一位高层仍然毫不掩饰对于这次被迫转让股权的不满,“监管层要求一日三变,我们是受害者。”
他表示,2006、2007年时,监管层确有鼓励中信证券尝试混业经营,做大做强的想法。在监管层的鼓励下,中信证券完成了对包括华夏基金、中信建投等一系列金融公司的收购。“如果我们不想做好基金业务,只是想从华夏基金获得现金利润,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持股结构安排控制两家公司,何必要整合中信基金和华夏基金?”
前述接近中信证券的人士也表示,虽然中信基金规模较小,但是当时业绩并不差。但为了满足中信证券对于基金管理业务整合的设想,在2007年基金公司开始两极分化时,没有继续扩张规模和发新产品。
“如果当时中信证券不考虑中信基金和华夏基金合并的方案,中信基金到现在起码也是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了,而且完全在中信证券掌控之下。”
历史数据显示,2006年,当华夏基金净利润0.80亿元时,中信基金已达0.39亿元。而2007年之后,差距迅速拉大,2008年,已经排名业内第一的华夏基金净利润达到12.24亿元,中信基金只有0.48亿元。
业内有传言认为,监管层对于基金公司股东要求不断变化,着眼点仍是防止利益输送。
“我不理解为何基金公司股东有这么多的规定,比如以前还曾有每家股东不得超过25%的说法。”前述中信证券高管表示,“实际操作中利益输送是很难界定的。”
除了贡献稳定现金收益外,华夏基金并未向中信证券其他业务提供更多支持,甚至产生反作用力。
如今年以来,中信证券因为华夏基金持股的问题,已经先后退出招商银行、南京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多个大型再融资项目。
即便转让了华夏基金51%股权,中信证券持有的基金公司权益,依然达到1302亿元,排名券商第一,超过持有48.33%广发基金和25%易方达基金的广发证券、73%博时基金和33.3%招商基金的招商证券、45%南方基金和49%友邦华泰基金的南方证券。
前述分析师表示,如果细究股权结构,中信证券乃至中信集团在基金市场上的话语权,将落后于招商证券及其背后的招商局集团。
华夏基金:“以中信证券公告和监管部门文件为准”
7月1日,华夏基金书面回复理财周报称:“有关股权转让事宜,以中信证券公告和监管部门文件为准。今年以来,除根据监管要求暂停相关业务外,华夏基金其他业务均正常运作。”
今年年初,证监会暂停批准华夏基金投资国内市场公募产品,4月1日,再停华夏基金专户业务。
从理论上来说,过去的半年中,华夏基金只能申报QDII产品,或者进行基金的持续营销。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此前华夏基金确实曾申报一只挂钩香港恒生指数的跨境ETF产品,但至今未获批文。而今年以来,华夏基金也并未对老产品进行任何持续营销。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华夏基金规模下降4%。但这可能更多是受到股市下跌、投资者离场影响,规模下降幅度并未明显高于其他大型基金管理公司。
事实上,尽管证监会历次发函,均声明将对中信证券和华夏基金采取惩罚措施,但是除了华夏基金无法发出新产品外,中信证券在申请创新业务时并未受到压力。
在华夏基金因为股权问题而导致市场业务停滞时,其总经理范勇宏却报名参加了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的研修班,从3月上旬到5月,均在美国沃顿商学院学习。
目前业内预计,从挂牌拍卖到股权转让获得证监会批准,华夏基金的股权问题有望在今年三季度解决。
“目前很多实业资本对此非常积极。”前述接近中信证券人士表示,如华夏基金这样每年稳定超过10亿净利润的资产,对于很多在二级市场上获得大量资金,却没有合适投资项目的传统产业公司,很有吸引力。
中信证券此前年报显示,2008年,华夏基金占母公司净利润达到152%,2009年也有10.99%。
在整个股权变更中一直低调以对的华夏基金在给理财周报的回应中表示:“华夏基金秉持‘为信任奉献回报’的企业宗旨,始终将持有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对持有人的回报是公司业务的核心。华夏基金将继续加强投资研究工作,做好现有基金的投资管理和客户服务工作,向持有人提供良好的回报和满意的服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