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安基金董事长俞妙根:华安要有自己的腔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5日 01:3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一组数据可以画出华安基金这三年发展的诱人曲线:截至2009年底,华安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约930亿元,较 2006年末的265亿元增长了350%,在行业中的排名从2006年的第十二名上升到第八名,在上海地区多年名列第一。三年来,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2006年底华安的市场占有率为3.0%,截至2009年底其市场占有率提高到约3.5%,增长了约16%。与此同时,公司客户数快速增长,2006 年底为近80万户,截至2009年末增加至600多万户,增长了近8倍。

  但相比上述数据的显性指标,华安基金董事长俞妙根更在意公司内部的基础建设。他用《易经》中的三易,“不易、变易、简易”来阐述华安这几年着力搭建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核心思路。“不易”,就是对投资者、对从事的投资事业有长期忠诚的不变信念;“变易”,就是面对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激烈的行业竞争,必须以积极变化加以应对;“简易”,就是用朴实、简单的思维去应对变化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

  不易

  金牛奖评委对华安基金的评价是,不单纯注重资产规模的增长而更为关注增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这正是指导华安近几年发展的主要思路。

  在接手管理华安之后,俞妙根曾带着经营团队前往易方达、嘉实、博时等学习考察,确定华安经营思路,在战略上采取全牌照竞争,以共同基金为主。但在战术上,俞妙根认识到盲目扩张规模会伤害投资者,从长远看同样也不利于股东利益。

  永远真诚地重视各方的利益,体现的正是对投资者、投资事业的“不易”。当所有的人都将目光盯在业绩和规模这些显性指标的同时,对于投资者的服务尽管并不显山露水,但却会深刻地影响着“不易”的基石。为了扩大公司锐智伙伴品牌形象的影响力,提高客户服务和维护能力,华安启动了客户数据库的建设,并构建VIP客户服务数据库,为公司分析持有人行为、做好客户服务工作和投资者教育提供重要支持。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则在关键时刻考验着“不易”承诺的含金量。在雷曼兄弟破产后的第一时间,华安立即对国际配置基金的持有人发出了“保本”承诺,在海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又一次体现出“不易”的精髓。

  俞妙根一直强调,“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华安基金始终要有自己的‘腔调’”。在上海话里,“腔调”有着风格、气质、特色的意思。他认为,在基金公司发展壮大过程中,有一个节奏的问题,要摸索掌握跟自己相适合的节奏,不要觉得有人超过你了,赶紧跑快一点冲刺一下,而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急不躁。“如果你发展太快,在各个岗位充斥的都是不够格的人,长远看肯定也是不利于公司发展的。华安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按照自己的准备一步步去达成一个个目标。”

  “华安这几年对内主要做了三件事:夯实基础,完善机制,优化文化。”在俞妙根看来,要做一家“百年老店”,没有坚实的基础几乎是不可能的。短期竞争比拼的是爆发力,长期竞争比的更多是坚持的耐力,核心竞争力的稳定提升。俞妙根介绍说,这几年华安始终坚持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夯实基础,这也是华安的一贯传统。

  变易

  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公司文化,俞妙根在华安提倡学习、开放、进取、和谐的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考核更多也是从长期出发。比如投资这东西有时候还是有些运气的因素,在排名上,差一个百分点就会差很多名次,华安不会仅仅根据这点来评价一名基金经理。

  华安实际上就是想和大家共享优秀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合理思维习惯。华安要打造的是这样的核心价值观:正直,乐观,相互信任,追求领先地位,并对胜利充满激情。在俞妙根的心目中,华安员工应该具备“理智的激情、实事求是、勇气、持之以恒、尊重与信任”等特质。

  作为俞妙根优化文化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大力在公司内外倡导“伙伴文化”,鼓励员工树立自主精神、追求领先地位,并对胜利充满激情的华安精神。

  这些听起来都很激动人心,充满理想,因此,俞妙根也自嘲经常被人称为理想主义者。但在这个上下弥漫着浮躁文化的行业中,恐怕只有理想主义者才能看得更长远一些,坚持得更耐心一些。有了理想,还需要去实践,基金行业发展日新月异,要想将俞妙根的理想贯彻到公司躯体中去,就需要建立完善几套相应的机制进行强化和调节。

  为此,华安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营机制、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考核机制;以才能为导向的选人机制。作为夯实基础的重要手段,华安加强落实了三大举措,首先是重视人才建设、优化团队结构、严明绩效考核;其次是以业务为导向,加大IT系统建设;再次是优化组织构架,提高公司运营效率。

  上述总总,为的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不仅能培养吸引人才,而且要让人愉悦地在华安工作。

  俞妙根表示,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公司文化已基本普及,发展合力已经凝聚,为未来发展及冲刺打下了良好基础。

  简易

  作为已经是国内十强、上海第一的基金公司,华安基金对未来显然有着更大的期许。俞妙根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勾勒了他心目中实现突破的路径,作为上海本土基金公司的代表,华安基金将充分把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宏伟背景,努力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占据基金行业的领先地位:一方面在加强国内市场开拓的同时,也加快放眼全球的境外市场布局;另一方面,在业务格局上,在进一步强化公募基金这一“主业”的同时,加速拓展财富管理业务和境外理财业务。

  俞妙根表示,尽管市场永远在变化,竞争不断在加剧,但实践中的现实应对并不需要特别高深的理论或者复杂的方式。从现实的环境出发,用简单的思维往往更容易排除噪音,理清思绪。这也就是“简易”思维的精妙。

  权衡之后,俞妙根明确为公司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战略发展方向。他认为,在市场化程度不够的背景下,专业化道路走不下去,更适合华安的就是“一体两翼”。俞妙根尤其对这两翼寄予厚望,首先是财富管理,这其中的产品种类很多,现在的一对多专户,今后可能会涉及的PE,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等等,可以创新发展的空间很大。其次,考虑国际化是从目前行业与A股市场关联度太高的现状出发,2007年市场涨幅一倍多,基金公司收入可能也增加了一倍多,而到2008年市场又最多跌了70%,经营收入也自然大幅度下滑,依靠现有的基金产品要想降低对A股的依存度,腾挪的余地不大。所以拓展海外市场是一个趋势,可以用来平衡基金公司的经营风险。

  事实上,华安早在几年前即已布局,最早试点发行了一只QDII产品,今年年初牵手英国富时公司,取得了富时100指数的使用授权,并将开发跨境ETF,将诸如汇丰控股、壳牌石油、沃达丰集团、必和必拓等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机会带到国内投资者面前。

  最近,华安又获准在香港成立子公司,还将发行一只新的QDII产品,未来,华安基金将继续从投资者熟悉的市场着手,按区域逐步组建QDII基金产品线。在主动基金布局的同时,选择认可度较高的主流指数进行海外被动产品布局。

  而在公司生存壮大的命脉——基金销售上,华安也正在积极作为。俞妙根认为,现在由银行主导的销售格局是市场形成的,事实上在海外同样如是,对此以积极的心态,寻找“共赢”的合作格局显然更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基金公司不仅要提高投资者的品牌认可度,还要通过品牌打造和业绩提升来取得银行的认可;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与银行本身并非“非此即彼”的排斥竞争方,而是具有各自特点和优势的合作共同体,完全可以成为联手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供应商组合,合作的空间和机会相当广阔。

  俞妙根说,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白热化的行业竞争,华安有过冬的底气,与三年前相比,华安的净资产增长幅度超过700%。如果再来一次金融危机或是大熊市,对华安这样有准备的公司而言,反而可能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