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冲基金规模及业绩的平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30日 12:22  新浪财经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规模与盈利

  许多年以来,对冲基金一直在规模与业绩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相对较小的规模无疑可以使用更合理的策略,进行更灵活的操作,建构更优化的组合。而相对较大的规模虽然局限了策略,但对于对冲基金来说,更大的规模往往意味着更多的管理费以及业绩提成。以对冲基金标准2/20的收费标准来看,一只规模在100亿美元的基金若能达到10%的年度收益,则该基金该年可获得4亿美元的纯利润。而一只规模只有10亿美元的基金,在同样的收费架构下想要获得4亿美元的纯利润,则需创造高达190%的年收益,因此大规模基金在盈利方面的优势是小基金不可比拟的,追求一个相对较大的规模几乎是所有对冲基金的目标。

  策略的优与劣

  而在对冲基金的众多策略中,很多策略在规模方面具有先天的劣势,比如传统的股票长短仓基金、并购套利型基金、以及其他事件驱动型基金等等。这些策略只适合市场上的一些确定的机会,或企业特殊事件,由于在同一时间段内企业事件或其他类似的套利机会是有限的,因此这些策略的容量也是有限的,无法无限扩大规模。而一些重点在国际市场上的策略,如宏观对冲,大宗商品,系统分散等由于外汇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容量庞大,因此在规模上限制较小,规模对业绩的影响也相对有限,目前这类基金逐步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今年以来资金更是重点流入该类基金,如笔者在4月的报告中所指出,目前规模在50亿以上的对冲基金拥有行业内62%的资本,其中以宏观对冲,大宗商品为主。从2009年开始,对冲基金的规模开始逐步产生马太效应。

  交易手法的限制

  抛开策略不谈,以交易为主的对冲基金的业绩会受到规模扩张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笔者在英国财富资产管理的老同事杰克•施瓦格(Jack D.Schwager)曾经写过三本《Market Wizards》中文版译为《金融怪杰》的畅销书,连续考察了十余位华尔街顶尖的明星对冲基金经理的操作手法及投资业绩,三年过后如迈克尔•劳尔、克劳迪奥•瓜佐尼等曾经创造过辉煌业绩的基金经理已经很难再被列入“金融怪杰”之中,其交易手法受到规模迅速扩张的制约进而导致业绩大幅下滑就是主要原因。

  国内私募规模迅速膨胀

  反观国内私募行业,随着2009年大牛市中私募团体所创造的优秀业绩,很多私募也在2010年进入了规模的快速膨胀期,所管理的资产在15亿以上的基金已经不在少数,如2009年的冠军广州新价值资产管理公司,2008、2009两年都表现抢眼的北京淡水泉资产管理公司等,而其投资策略是否能在规模扩张后继续保持优势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影响规模扩张的几点因素

  从私募选择的角度来说,在规模扩张方面,我们可以留意以下几点。一是以短线交易为主的基金难以承受大规模资金,而持有周期较长的中线投资策略由于对短期流动性需求较低,相对承受能力较高。当然,像巴菲特这样的超长线投资对流动性及规模的要求就更低了,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够多年来持续复利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拥有优秀的投研团队或实施多基金经理制也是解决规模扩张问题的手段之一。良好的投研团队能覆盖更广的行业及个股范围,从而拉开组合的宽度,为组合获取盈利提供更充足的子弹。而多基金经理更可使私募基金公司开展不同的投资策略,创造差异化的组合,从而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的容量,如上海鼎锋资产管理公司、广州新价值资产管理公司等都有两名或以上的基金经理任职管理不同的组合。同时,规模的扩张往往意味着投资者的增加,维护成本的上升,因此一个有着优秀市场团队的私募在协助基金经理剔除市场噪音,持续中立理性投资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当然,在这个私募群体中也有异类,如深圳翼虎投资就表示公司不会刻意扩大规模,希望可以保持投资策略的灵活性,以做好业绩为首要目标。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