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募老总爆料:基金先拿散户练手 再为富人服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2日 05:56  新京报

  据传,监管层已经正式同意了两家新设基金公司的设立申请,并将在随后下发批文。但更大的变动是,以后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可能要从私募业务开始做起,即先做专户理财业务。

  去年某天,南方一家知名的公募基金老总在一个论坛上直抒胸臆:基金公司做了公募再做私募,是先拿散户的“练手”,再来为富人服务。只不过这个激进的发言并未得到广泛流传。不过这位基金公司总经理确实说出了当时的一个实情:由于拓展专户业务的需要,很多公司都把一些在公募基金中历练很久的老基金经理派到专户一线。

  从这一点看来,让新基金公司从专户做起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同理,有朝一日,也应该允许现在的阳光私募开展公募业务。

  扩展来看,这个信号与另外一件看起来不相关的事情紧密相连。在此前的全国两会上,有一名来自基金行业的政协委员提议,应允许公募基金实施股权激励,来阻止基金行业人才的流失。

  从鼓励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角度看,这并不是一个逻辑顺畅的建议。在公募基金中流失的行业精英,最终去了哪里?大部分人去了私募。而在最近几年的市场震荡中,有不少私募基金的业绩远胜公募基金,如吕俊等人以一己之力撑起数十亿元的私募基金,这是真正靠实力说话的场合。

  反观在公募基金中,尽管这在中国已经是一个比较透明的市场,但不能否认的是,不少公募基金仍然是靠着政策“门槛”苟延残喘,在2008年年底至今,没有放开一家新基金公司;同时,公募行业这十多年来,只出现过一例并购案例,这还是由于股东方变动,而不是由于经营和业绩导致的。

  那些鼓吹基金行业并不是“资本金”主导,而“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的基金从业人员们,大概没有意识到这个行业隐藏的巨大门槛。从设立的角度看,如果没有实力雄厚的股东,就没有现有的基金公司;而从面向客户的角度看,动辄百亿的认购规模中没有供给被限制的因素?再烂的操作水平在营销中仍然存在获得认购的情况———虽然这种情况今年以来正在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实行股权激励,不只是从业人员得陇望蜀的期待而已。当有一天真有公募基金水平低下而死亡之时,再谈激励不迟。相比之下,吕俊的那句话更值得欣赏。吕俊曾对媒体表示,也许有一天他会回到公募基金,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公募基金收购了他,也可能是他收购了一家公募基金。(吴敏)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