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战略变异加速两极分化 专户理财业绩现30%差距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9日 02:18  中国经营报

  卢远香

  2009年9月,专户一对多作为公募基金的创新业务正式开闸。彼时,不少客户按照公募的影响力和资产规模来选择一对多产品。但运作半年后,不少客户发现,诸如华夏基金等大公司的业绩运作不佳,反而是汇添富、招商等中型基金的专户获得了正收益。

  事实上,专户业绩的分化,背后隐含的正是各家公司对专户业务的战略安排,这不仅直接影响专户的业绩,还与投资者挑选专户一对多产品密切相关。

  两极分化

  数据显示,专户一对多业绩出现两极分化,业绩最好的广发主题01净值已经达到1.286,而表现不佳的产品净值还在0.9元附近徘徊,两者相差30%以上。与业绩差异相对应的是,基金公司专户业务的发展速度也明显分化。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截至6月11日,广发、易方达、大成、南方等基金的一对多产品有10只以上,规模接近20亿元;招商、博时、鹏华、诺安、景顺长城的专户产品规模在10亿元左右。

  在业内人士看来,专户业务发展速度的差异,折射的是业绩的差异。一些正收益的一对多产品有明显的赚钱效应,而这对规模扩张有直接的拉动作用。

  “一对多产品要比公募基金好卖,200个名额的产品在半天就预约完了。”一家业绩表现较好的专户人员透露,有了赚钱效应,一对多产品发行很顺利。这在业内并非个例。汇添富3月发行的一对多,仅仅5分钟就完成发行。

  当净值在面值之上的一对多产品受追捧时,前期净值跌破1元面值的产品却是乏人问津,发行过程也让销售人员惊出一身冷汗。

  按照相关规定,一对多发行时间为一个月,最低成立规模为5000万,发行期间不能像公募基金那样增加销售渠道。为此,当基金公司发现发行惨淡时,“只能发力直销或找帮忙资金来完成5000万元的规模。”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机构理财部副总经理感叹,东奔西走一个月,但发行规模才刚刚到5000万元,感觉又无奈又疲倦。

  调整战略

  专户一对多业绩的分化,直接导致发展速度的分化,并进而影响到各家基金对这业务后续发展战略的分化。

  前述深圳机构部副总经理直言,专户一对多业务发行规模很小,公司希望重新调整战略,近期打算先观望一下。

  而有些公司则明确不会将专户业务列为发展的重点。“我们的公募基金有7个基金经理,十几个研究员;专户有4个投资经理,2个研究员。这在专户业务的资源配置已经达到极限。”深圳某合资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员告诉记者,公司重视的是公募业务,专户业务只是一个补充,投入资源很有限。

  不少公司持类似的看法。“我们重在发展公募业务,同样的资源,发行公募基金有几十亿元,但专户一对多还不到1亿元。”一位资产规模排名前十名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经理直言,两相权衡之下,他们的精力会放在公募基金,顾不上专户业务。

  而公司对专户业务的定位,将直接影响到基金公司对这业务的资源配置,并进而体现在产品的业绩。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一些对专户业务不够重视的基金公司,其投资经理大多以原来的基金经理助理、或是没有经验的新手为主;而一些希望将专户业务发展成一个利润增长点的公司,则在资源配置上体现足够的重视。例如,广发基金的专户部配置了11名投资经理,且全都是从外部引进。而易方达的专户团队有三人投资决策委员会、十位专户投资经理,他们大部分是从公司的研究员队伍中培养起来的。

  据记者了解,不少投资者是根据基金公司公募业务的规模和影响力来选择专户一对多产品,但在业内人士来看,这样的选择标准并不可靠。

  “公司的战略很重要,如果公司没有重视,没有投入资源,就很难做好。这就如华夏基金的专户,公司认为这业务的投入产出比太低,不愿意投入资源来做,结果是业绩不佳,在银行渠道和客户心目中的口碑都较差。”曾经在华夏基金工作过的业内资深人士直言,投资者选择专户一对多产品时,不能看公募基金的发展情况,关键还是要看专户业务在公司的定位和投研的配备情况。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取得的只是短期业绩,作为追求绝对收益的专户,还是要看长时间为投资者带来的回报。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