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生代标本:和聚李泽公转私 林海做大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4日 05:26  理财周报

  李泽刚是正牌的“公转私”;而余定恒则先后供职于珠海证券和平安证券,“券商系”血统纯正

  理财周报记者 滕晓萌/文

  林海曾经说,自己的公司在大牌基金经理和证券公司操盘手林立的私募界,是“灌木”,只能先求生存、再谈发展。

  在2007年京富融源投资管理公司成立之前,尽管林海和同学李彦炜都已经做了十几年的投资,但却并不为外界所知。因为他们当时做的,是地下私募——一个监管层和媒体都不关注的真空地带。

  2009年5月8日,京富融源推出了隐形冠军一期。

  截至2010年5月28日,隐形冠军一期净值达到1.4315元,在所有私募产品中排名第九。

  隐形冠军从而被投资者熟知,2010年上半年,京富融源又推出了两只产品。公司总经理林海说,下半年争取再推出一两只,这样的话,管理规模就能超过3亿元了。

  近期和京富融源一起获得业界瞩目的新公司,还有李泽刚掌舵的和聚投资、以及余定恒的翼虎投资。有趣的是,他们恰好分属阳光私募的不同流派:李泽刚出身泰达荷银,是正牌的“公转私”;而余定恒则先后供职于珠海证券和平安证券,“券商系”血统纯正。

  林海低仓位,李泽刚余定恒押医药

  在2010年之前,除了和聚一期因为李泽刚公募背景深厚,而在投资界名声赫赫之外,翼虎成长一期和隐形冠军一期,在私募排行榜上被关注次数并不多。

  2010年一季度,大盘持续振荡,私募业绩两极分化,三只产品的业绩逐渐显露。

  “我们今年一直有仓位控制,前期较好地规避了市场风险。”余定恒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而林海表示,隐形冠军一期2009年7月刚成立时,建仓相对谨慎,因此逃过了4季度初的市场低迷,直到四季度末才较多建仓,但是仓位一直不高。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隐形冠军一期今年平均仓位控制在两成左右。理财周报记者就此询问时,林海没有表示否认。

  “我们在年初就判断,今年市场应该没有系统性的机会,因此主要还是精选个股为主。但是我们规模小,仓位非常灵活,所以仓位控制的意义不大。”和聚投资交易部经理刘佑成说。

  从一季度起,李泽刚就坚决表示,今年会关注生物医药、新能源、种业等行业,认为高成长性的公司在这些行业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

  余定恒也同样把自己的宝押在了医药上。他回忆说,在经过2008年底以来的刺激政策后,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并未解决,依赖信贷、投资尤其是房地产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而元旦后房价疯涨,尤其是开完“两会”之后,房价继续上涨。因此他当时判断,政府可能会对此有所控制,讨论的无非是方式问题。

  在这样的警觉下,4月中旬大跌之前,翼虎投资进行了减仓。事后大盘的走势印证了余定恒的判断。翼虎成长一期也因此一度被某些网站评为“最抗跌私募”。

  和李泽刚、余定恒一样,林海也完全没有涉入周期性行业的地雷阵,为今年的业绩成长奠定了基础。但是他对于宏观政策与行业判断并不是那么重视,而是更热衷于寻找各个行业领头的高成长性公司,再亲自到公司调研。隐形冠军涉入的股票行业相对分散,但却屡有斩获。

  2010年上半年一役后,三家公司皆声名鹊起。三人都承认,目前有很多信托公司、银行主动与其联络,希望能够代发产品。

  林海“做大牌”,余定恒是“综合派”

  林海说,“低仓位、押个股”的操作方法,并不是为2010年的振荡市专门采用的。事实上,隐形冠军一期一直采取这一方法。

  “在我们路演的时候,我常常跟投资者说,投资就好像打麻将,只有会做大牌的人才会赢。”林海说。京富融源的思路是,即便仓位很轻,但是产品规模较小,持有股票品种不多,每年如果能够做几只收益较高的股票,就足以提供给投资者满意的回报。

  事实上,2009年下半年、隐形冠军一期刚成立时,采用这样方法并未跑赢大盘。直到振荡开始,“做大牌”才显示出了威力。

  “我们先通过研究报告等资料,找到一些符合我们隐形冠军定义的公司。同时就开始适当买入这些公司的股票,然后再以股东身份到公司调研、和它的实际控制人对话,如果真的觉得公司有成长性,才会大举进入。”林海说。

  这在业内,也是非典型的操盘手法。但是林海有很大的野心。他说,按照这样的操作方法,管理10个亿左右的资金是没有问题的。也许以后随着公司的发展,也会考虑发一些专门投资大盘股的产品。

  而同样被很多信托公司追捧的余定恒则更为谨慎,“管理资产的规模还是要在我的可控范围内吧。”他说,在发新产品之前,会综合考虑需求和团队的能力,而不会在短期内盲目扩大规模。

  和很多券商派高手不同,余定恒自认是一个“综合派”。“我是先看市场基本面的,然后再以价值投资为主,辅助以其他手段,从来不会按照主题操作股票。”

  而李泽刚的崛起令很多人惊讶,他管理私募产品的业绩甚至好于公募经理时期。“李泽刚其实非常能干,当时很受公司投资总监刘青山重视。”一位接近目前已经更名为泰达宏利的泰达荷银基金人士透露,“但是他对于个股感觉比较好,很重视调研,公募基金限制很多,可能不适合他。”

  借助公募时期积攒的人气,和聚虽然成立不到两年,管理规模已经超过5亿,至今仍在快速扩张中。刘佑成说,具体发产品的节奏,要根据市场销售来定。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