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0亿俱乐部大扩容:私募发行仿公募 杀价也疯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31日 05:29  理财周报

  随着阳光私募风生水起,众多公募基金精英改换门庭。阳光私募也发生了“营销模式公募化”的变革

  理财周报记者 王小静/文

   渠道为王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公募基金,对阳光私募同样适用。

   去年底,监管部门下发《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强令基金公司开始对销售过程中给渠道的“一次性激励”进行清理。但这一条款却不适用于阳光私募。

   “因为涉及的是高端客户,这种付出从长久看要比公募值得。”上海一家阳光私募的副总经理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但他同时也不鼓励这种行为,他认为私募对规模的需求不像公募,所以即使受压榨,也多是一次性的。

  银行渠道竞争趋热

   近两年来,随着阳光私募的风生水起,众多公募基金精英改换门庭。公募基金精英们的加入也给阳光私募的生存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变革。最大的变革就是营销模式的公募化。

   首先尝试与银行合作发行私募产品的是从容投资,戴着明星基金经理光环的吕俊与招商银行的一家分公司首度合作就大受招行高端客户的追捧。

   随后,上海重阳也杀入与银行合作的行列,凭借重阳以往的骄人业绩以及对裘国根和李旭利两位合伙人的推崇,再次创出发行新高。

   从容和重阳两家阳光私募与银行合作发行的成功经验,给私募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尚雅、汇利、武当、星石等很多由“公”转“私”募的明星基金经理都迅速加入同银行合作的行列。一些没有公募基金经验的阳光私募更是蓦然发觉,原来渠道公募化的路径是如此直接有效。

   作为渠道发行方的银行,也很快敏锐嗅得其中蕴含的商机。除了素以灵活著称的招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外,一些城商行也加入其中。日前,原广发基金的基金经理何震已携手北京银行发行“汇利3期”阳光私募产品。

   虽然是银行和阳光私募彼此钟情,但银行渠道明显延续了对公募基金强硬的态度。除了固定管理费不断提升外,银行还要求浮动收益分成和渠道奖励费。

   “都是一些阳光私募不好,坏了行业的规矩。”很多私募人都在抱怨一家基金公司去年同银行合作中,给予银行过多的承诺和刺激。

   但部分私募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本来就是“渠道为王”,如果没和银行合作,私募规模无论如何也不会发那么大。况且,即使是给银行同样的费率,如果产品不好,投资者也不会买账。

  私募产品愈加丰富 发行提速

   阳关私募对于银行渠道的争夺,源于这块市场蛋糕越做越大。作为一种新兴的资产管理模式,阳光私募因其操作的灵活性,其总体业绩常常在牛市中跑赢公募基金,在熊市中又能成功抵御风险。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到目前为止,跟踪到的阳光私募(包括自己做投资顾问的信托公司)有190家,共451只产品。今年以来,共有75只阳光私募产品发行,其发行速度丝毫不亚于公募基金。

   因为银行与私募的联姻,私募基金发行的规模也迅速扩大。以往很难踏入的“10亿俱乐部”现在已经没那么艰难。星石、重阳、朱雀、从容、武当、尚雅等很多私募基金规模都已远超10亿。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