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私募基金:并非看上去那么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1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本报记者 童芬芬

  私募基金的高收益率存在被夸大的现象,PE的真实收益率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因为要综合其资本的总收益情况去看,而非单个项目所呈现出来的绚丽的成绩单。

  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地方,私募基金无疑是金融领域最具吸引力的一个领域,高风险、高收益、高门槛将其和共同基金鲜明的区分开来。同时由于隐蔽的信息披露,更为私募基金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喜好高风险和高收益的投资者对私募基金有着一种无法抗拒的魔力。

  近几年来,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极为迅速,但由于良莠不齐,常有不法分子打着私募基金的旗号进行非法集资,利用假冒合法证券公司设立类似域名山寨网站和冒牌机构,以达到鱼目混珠、诈取钱财为目的的事件屡有发生。

  一位曾经险些被骗的股民小吴告诉记者,一日,接到一个声称是私募基金的电话,说他们拥有大量的内幕信息,能炒股获利,并且每天都会给自己的手机发送一条“内幕消息”的短信,而这些短信中推荐的股票往往在第二天就会上升到一个高位,正在自己凑足“老本”准备背水一战时,新闻曝光了这是一场“骗局”,才在关键时刻幸免于难,但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被骗事件的屡屡发生,让许多投资者对私募基金实在“放不了心”,不少人从此对私募基金设上一堵厚厚的戒备心墙,而这让真正的私募基金觉得“有点冤”。然而,屡次三番得逞的骗局使我们应当看到的是,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私募基金市场较为混乱的现状;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投资者对私募基金所谓的“高收益”过于期待和盲目的追捧。

  “馅饼”利诱小股民

  离我们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曾经风光一时的80后董事长“黄浩案”,黄浩原来是汇乐投资的董事长,他因涉嫌集资诈骗罪和非法经营罪被告上了法庭,并于5月12日在上海一中院公开审理,涉案金额高达1.78亿元。

  在检方的指控中,指出黄浩是谎编集资理由,以成立创投公司和私募基金为名,向集资人筹集资金,但是现在这些经营的公司都为亏空,直至案发,既无盈利也无经营活动,所募集的资金根本无法归还给集资人,而且黄浩集资的对象是面对广大的不特定人群,并且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给集资人分红。

  就在黄浩庭审结束后,那些被圈了钱的投资人围在法院的大门外迟迟不愿离去,他们等待的不仅仅是未来法院宣布对黄浩的审判结果,还有他们被圈去的数十万、上百万甚至更多的资金何时能够拿回来。

  诸如“黄浩案”的事件在不断上演,而这些不法分子为什么会屡屡得逞?主要是抓住了一些投资者“一夜暴富”或者急于弥补亏损的心理。

  这些不法机构和个人利用投资者求富的急切心理,趁机编造虚假信息,疯狂给投资者发送短信,内容例如“我们有内幕消息”等,然后以涨停股为诱饵,在收市后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向投资者推荐明日涨停股,神乎其神的是,次日该股果然上涨,甚至还能涨停。一段时间以后不少之前还心存疑虑的投资者就心动了。

  同时他们还宣称正在招募实施坐庄计划,通过推荐涨停股验证其实力,所推荐的相关股票往往在第二天开盘即涨停,有的甚至连续两天均涨停,以此引诱投资者,并吸收投资者入会,向投资者收取“坐庄费”或咨询费,但投资者接盘后相关个股往往冲高回落并持续大跌导致被套。

  而这些“职业骗手”对外声称的就是自己是私募基金。他们不仅开设网站,对外宣称为合法的阳光私募基金公司,以证券投资管理和企业资产委托管理等为主业,与信托投资公司合作发售证券资产集合产品,募集资金用于证券投资。而且,每日还假装公布证券资产集合产品和净值、收益率等指标,引诱投资者购买其产品。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骗子大多是以招收异地客户为主,一有风吹草动,立刻人间蒸发,用户根本无处索赔。当股民意识到有问题,要求退还会费时,却发现对方电话已停机。此时,该公司可能已经变身为另一家私募基金了。”

  并非看上去那么美

  网络上非常流行一句话:“骗子太多了,傻子明显不够用了”。试问,为什么骗子们会常常得手?主要还是由于一些人想要“得到”更多的贪婪心理。

  诈骗者打着私募基金的旗号,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布广告以及电话推销,以推销“黑马”,“涨停板”股票,尤其是保证高额回报为诱饵,来蛊惑投资者急于赚钱或弥补亏损的心理。

  而一些投资者对证券市场了解不深入,对私募基金的认知往往就是认为其风险高,但一定也会带来很高的收益,于是孤注一掷的“试试看”。

  撇开那些专心设计的骗局不说,私募基金到底会不会带来很高的收益率?恐怕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美。

  业内人士表示,私募基金的高收益率存在被夸大的现象,PE的真实收益率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因为要综合其资本的总收益情况去看,而非单个项目所呈现出来的绚丽的成绩单。

  对此,业内一些专家也认为,虽然外界一直宣称私募股权为高收益投资,但实际上只有少数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能够维持超过30%的年收益率,多数基金管理公司的收益率并不如想象的高。这是因为私募股权投资收益数据存在明显的幸存者误差,即存续的基金通常业绩较好,较差的基金会逐渐消亡。其次,这些数据通常为私募股权基金主动提供的,因此并不一定反映真实情况。某些业绩很好或很差的基金都不愿意向外界披露财务信息。

  早在今年3·15期间,有一项关于“金融投诉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投资者对基金公司最大的不满主要就是“夸大收益”,在投票的人数当中,该项占比21.7%。

  据深圳金融顾问协会数据显示,阳光私募产品存续期在一年以上的产品共165只,去年其平均收益为47.38%。对比沪深300同期涨幅,私募的业绩表现尚不及其一半,而对比上证指数同期涨幅,私募的业绩表现也仅仅略超过大盘的一半。

  PE市场的潜在隐患

  自去年以来,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有一家大型PE面世的报道,从上海到陕西,从金融、航天到农业、文化,覆盖了投资界的每一个角落。

  除了早期获得了发改委核准筹组的10家产业基金外,地方政府的热情依然不减,其中,上海正在筹建上海航运产业基金,北京已经设立了环保、农业等产业基金,天津则设立了船舶基金,并与中航集团、建银国际筹建航空产业基金。而大型国企也加入了PE的阵营。今年1月18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为主要发起人的航天产业基金正式设立,预期募集资金规模200亿元,首期即募得30.3亿元。

  而这无疑引发了一轮“全民PE热”的兴起。对此,业内人士分析,PE潮的再次被掀起,创业板的推出无异于给PE行业打了一针兴奋剂。创业板动辄上百倍的市盈率令PE投资的入场价水涨船高,以目前的创业板估值作为参考,如果所投企业上市,仍可获得超过300%的投资回报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PE的急功近利已经足以引起警惕,大部分PE都在做“Pre-IPO”项目,即投资于企业上市之前的项目,这势必导致国内PE发展不健康。清科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共发生15起PE退出案例,其中,以IPO方式退出的共14起,IPO依然是PE的主要退出方式。

  此外,私募基金推动下的上市神话也正在破灭,这也给国内的PE热敲响了警钟。

  据5月19日美国彭博财经新闻社报道“2010年PE促成的上市让投资者亏本”报道说,由PE支持的美国公司上市,在十年以来第一次让投资者亏损,使得这类上市公司成为2010年IPO市场的失败者。

  2001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显示,有PE控制的13起上市案例,上市交易第一个月之内股价就下跌超过2%,而之前这类公司还未有过破发案例。这类上市企业的平均表现也低于标普500指数,而没有PE介入的公司,上市后股价上涨都超过5.8个百分点。这个差距显示,投资者将倾向少买跟PE相关的公司股票,其中也包括黑石PE和阿波罗PE的基金。

  据了解,2001年到2009年底,PE控制的企业上市总数为333家,其第一个交易月的平均增长为11.4%。而今年上市的13家PE控股公司中的一半多,一开始就给投资者带来亏损。

  专家指出,美国PE都如此不堪地走了麦城,这对于国内PE热,是一个警示。私募股权基金PE并不是点金术。

  行业自律迫在眉睫

  除却对私募基金的认识,从行业本身的发展上看,国内私募行业的混乱现状也不得不正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投资策略不明。无论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要长期取得超额回报率,其投资经理必须有一个独特的投资管理策略或者方法论。遗憾的是,国内多数的私募基金未能清晰明了地界定和披露自己的投资策略,相关的绩效评级、评价机构也未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

  业内人士指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正式出台,为私募基金在多空方向和杠杆程度上提供了发挥自己专长的空间,也为私募基金通过细分投资策略来完善产品线提供了条件。无论出于投资绩效评估和归因分析的需要,还是出于私募基金针对投资者具体需求提供适当产品的目的,对私募基金投资策略的清晰定义和行业分类的标准化都迫在眉睫。

  二是净值披露日期凌乱不堪。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中国的私募基金还不能够像公募基金或者海外对冲基金那样,在几乎相同的时间节点上以相同的频率来公布净值。这意味着,尽管名称和计算公式一样,但是不同基金的收益和风险指标并不具备任何的可比性。基于此所开发出的所谓私募基金绩效评级评价体系和基金对比分析模型,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对投资者也缺乏必要的专业责任心。

  “同样,基于这些不规则时间节点编制的私募基金指数也存在严重的算法缺陷,其结果不仅不能够准确反映市场的晴雨状况,反而会误导投资者。”业内人士指出。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