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华斐
想要了解孙建冬的投资想法,不再像他是明星基金经理的时候那么难。
近期,这位曾是华夏基金明星基金经理,现已自立门户的私募开始撰写博客,发表了对于巴菲特、流动性拐点以及新股泡沫的看法,文如其人,平实严谨。总的来看,他对于当下的市场环境持谨慎态度。
离开华夏基金之后,孙建冬开始了他的私募基金生涯,于今年3月成立了北京鸿道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他的首只信托产品“山东信托·鸿道1期”发行时曾暂停申购,再次放开后门槛由100万元提高至300万元。这只“生不逢时”的私募基金在4月8日成立后即遇A股暴跌,4月8日至5月7日间,沪指下跌14.61%,而该产品实现微幅正收益,截至5月7日净值为每份1.0066元。
从该产品净值表现及孙建冬博客中偏空的观点来看,该基金目前的仓位水平较低。
在5月10日的最新博文里,孙建冬用美国科技股泡沫来警示当下国内新股泡沫的风险。他说,美国的科技股泡沫,是一个“高价IPO——高价收购——更高价IPO”的链条,这种游戏至少能短期改善基本面。但是国内的游戏却是“高价发行——新股上市上涨——更高价发行”的模式,这种简单链条更容易断裂。
如果热门领域新股赚钱效应消失,则会形成“低价发行——上市仍没有赚钱效应——更低价发行”趋势往下加强的反向链条,形成一层套一层的“多杀多”的局面。2007年上一波泡沫结束前新股上市最后的晚餐就是中国神华,而二级市场泡沫破灭的标志性事件与确认点就是中国石油的上市与股价下跌。
他表示,刺破新股泡沫的利器就是供求关系。只要一级市场PE的盈利空间仍然巨大,新股就会不断涌向二级市场,并最终耗尽流动性。而在流动性已经出现拐点的时候,这一天或许已经不远了。
此外,在4月29日,孙建冬提示,在去年的“再杠杆”过程中,微观经济主体的负债风险提高,因此在以房地产调控和清理地方融资平台为代表的第二波“去杠杆化”过程中,资产价格的脆弱程度都高了很多。
由此带来的风险是,市场的风险偏好会随着流动性下降而加速下降,最后拉长了看,今年以来最受益于流动性的股票会成为下一阶段流动性收缩影响最大的板块。那些在过去流动性充沛的时候,只要成长性不被证伪就能上涨的股票,现在如果不能证实自身的成长故事,就有持续下跌的压力。